常啟武 李強
淮濱縣地處淮河岸邊,素有“洪水走廊”之稱。有一年夏季,淮河洪水泛濫,造成沿淮學校大部分校舍倒塌,我當時正好在淮濱縣采訪,災后很多學生在臨時搭建的“大棚教室”上課,記憶非常深刻。今年7月,我再赴淮濱縣采訪,被眼前的校園新貌所震撼。
“我是2010年的特崗教師,報到后直接分配到臺頭鄉大營小學。我們最怕淮河漲水,心里總不踏實。2014年搬離‘大水窩后,大家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都好了很多,當年我就在縣城買了房子。”臺頭鄉中心校的呂俊穎老師說起這幾年來的變化掩飾不住內心的激動。
呂俊穎原在的大營村小學位于臺頭鄉正南的淮河灘區,過去經常是大水大災,小水小災。在國家對淮河進行綜合治理下,汛期水位逐年下降,受災情況大大減少,如今這里變成了淮河的行洪區。2008年,為讓淮河灘區居民遠離水患,淮濱縣將臺頭鄉的大營、宋營、丁營三個自然村從淮河灘區整體搬遷到該鄉的皇冊廟村,并征地1400多畝,用于移民建房和學校建設。
“縣教體局和臺頭鄉政府對移民搬遷學校進行高起點規劃,在老校區的基礎上又重新進行了整體規劃,使校園占地面積達到了80畝,目前在校學生達到了1900人。等到工程全部竣工后,可以容納3500名學生,滿足移民村和周邊鄉村適齡兒童入學。”臺頭鄉中心校校長王沖介紹。
站在臺頭鄉中心學校的中央大道上,視野所及,是紅綠相間的草坪和嶄新的教學大樓;四層高的主教學樓樓群十分大氣,其間有連廊相接,雍容典雅;精心設計的兩側步梯通道蜿蜒而下,在傍晚余暉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莊重大方。“我們請了專業的建筑設計公司做方案,為了達到最好的育人效果,設計上幾易其稿。”學校黨支部副書記費虎介紹說,“教師周轉房正在同步建設中,按一套一到兩人設計,是專門為年輕教師量身定做的。”
淮濱縣教體局局長徐永生告訴記者:“現在淮濱縣的校舍建設和你前些年看到的情形完全不是一個概念。這期間至少經歷了兩次大的改變,一個是通過‘兩基國檢,另一個是通過‘義務教育均衡縣督導評估。可以說,軟硬件條件都得到很大改善。當前,淮濱縣正在加快美麗學校建設,大力開展美麗校園創建活動,向新中國七十華誕獻禮。”
除了做好行洪區學校搬遷工作,近年來,淮濱縣還實施了“標準化學校建設工程”,將標準化學校建設與中小學校安全工程、農村初中寄宿制學校改造工程和薄弱學校改造工程結合起來,共投入資金近5.9億元,新增校舍面積16.96萬平米,其中新建學校6所;為61所學校新建了綜合樓或教學樓,對100所中小學校按辦學標準進行建設,為93所中小學校新建運動場,實現辦學條件大變樣。同時,淮濱縣實施名校帶動戰略,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責 編 行 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