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曉偉
俗話說,“歷史一條線,地理一張圖”。這里說的“歷史一條線”主要是指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從時間層面理清歷史發展的脈絡,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建立起歷史學科的知識網絡。
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大特點就是時序性。人類從遠古到現在,經歷了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這五個階段。而歷史年代尺的特點也是由遠及近地展示。所以,在中學歷史教學中,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常識去巧記歷史課本中的相關年代數字,持之以恒,日積月累,由點及線、由線成面地歸結掌握,最終幫助學生從年代尺層面構建起歷史學科的知識網絡。
筆者多年從事中學歷史教學,實踐中嘗試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掌握歷史知識,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一、特征數字記憶法
歷史年代多以阿拉伯數字呈現,而有些年代的阿拉伯數字本身是有規律可循的。比如,重疊數字:薩拉托加大捷,1777年;中國無人飛船神舟一號升空,1999年。遞增遞減數字: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1876年,左宗棠率兵進軍新疆。前后重復數字:1818年,馬克思出生;1919年,巴黎和會召開。前后對稱數字: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簽訂;1991年,蘇聯解體。凡此種種,教師在教學中應引導學生利用數字本身的特征去加深記憶,記住歷史事件發生的年代,這樣學生就會對歷史發展脈絡有清晰的認識。
二、押韻歌訣記憶法
針對某一個需要識記的事件所發生年代數字的音節,再結合該事件的影響背景等要素,教師用恰當的詞語組成押韻好記的歌訣,學生稍加朗讀便可輕松掌握。比如愛迪生發明碳絲燈泡:1879,燈泡才有;美國萊特兄弟發明飛機:1903,飛機上天。另如蘇聯成立與解體:1922年,列寧建蘇聯;1991,蘇聯解體。此法需教師儲備一定的文字音韻功底,得法入門,學生識記歷史年代自然高效。
三、節日聯想記憶法
節日來源于歷史,重現于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探究有關節日的歷史起源,再識記與該節日關聯的年代就容易多了。像林則徐虎門銷煙是1839年6月3日—25日,故國際禁毒日是每年的6月26日;五四青年節來源于1919年5月4日青年學生的愛國游行;七一建黨節是為紀念1921年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八一建軍節是為了紀念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十一國慶節則是為了紀念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的成立。總之,教師在歷史教學中多引導學生注意生活中的節日,再結合歷史背景加以講解,學生掌握歷史知識就容易多了。
四、加法算式記憶法
相關的一組歷史年代或數字,若巧妙聯結成一個加法算式,則可鞏固記憶這關聯著的一組數字。比如世界古代史上的三大宗教,佛教誕生于公元前6世紀,基督教產生于公元1世紀,伊斯蘭教誕生于公元7世紀,若用“6+1=7”這個加法算式來鞏固,就能記住這三個時間點,且三大宗教創立的先后順序也不會弄混。
總之,教師若在教學中用心探究,方法遠不止上述幾點,希望廣大同人多多探索,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歷史。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