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瓊
摘要: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知識點比較龐雜,涉及的概念、歷史觀念也比較繁雜。因此,教師要探索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歷史探究活動課堂中,增強學生的歷史學科素養。在指導學生參與歷史探究學習活動中,教師也能發現一些教學問題,既然發現了問題,就要及時改正,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以高中歷史課堂探究活動教學實踐為基本點,關注學生的基本學情,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和發展層次,結合歷史學科的基本特征,構建符合歷史課堂發展的有效教學模式。
關鍵詞:高中歷史;探究活動;教學問題;策略
一、前言
新課標指出:“歷史學科是一門人文性與科學性統一的學科。在指導學生學習歷史時,既要關注歷史事件,探究歷史真相,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精神,同時也要進行適當的延伸,以歷史探究學習為契機,探尋歷史發展規律,了解歷史事件的意義,借鑒歷史經驗,指導現實生活和社會發展方向。重點在于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觀。”因此,在指導學生學習歷史時,一方面是要發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另一方面,教師要轉變教學理念,探索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構建多元開放的歷史課堂模式,讓學生能夠在歷史探究學習中體會到樂趣,收獲到知識,提升能力。
二、高中歷史課堂探究活動教學問題分析
1.教學模式單一,缺乏自主性
在高中階段,學生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與此同時,繁重的學習任務讓學生疲于奔命。歷史課堂教學需要抓住學生的發展層次,結合教學內容實施相應的教學方法。然而,在長期以來的教學實踐中,教育工作者會發現,歷史教學的模式比較單一,缺乏自主性。在歷史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是采用講解式的教學法。教師使用教材、粉筆、黑板,將歷史教材中涉及的知識重難點講一遍,學生跟著教師的思維背誦相關的知識點。尤其是一些重大的歷史事件、歷史背景、過程、結果以及影響和意義,學生背得滾瓜爛熟,可是在實戰中,很多學生還是毫無頭緒,不知道如何解答歷史題目。這種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形成了依賴心理,學習更加被動,歷史教學中的薄弱點越來越突出。
2.師生對立,缺乏互動性
關于師生的教育關系,美國教育學家杜威講道:“在教育環境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的引導者。在教學對話中,教師與學生是平等的對話關系,教師要啟發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而不是命令學生去死記硬背。”由此可見,在歷史教學中,教師的關系也是影響歷史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現階段的歷史課堂中,教師往往是“一言堂”,教師在講臺上講解知識點,學生坐在座位上認真聽講。這種教學模式使得歷史課堂缺乏互動性,很多學生沒有機會參與到歷史探究活動中。在歷史課堂上,教師要面對一個班級的學生,經常采用一對一、一對多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投入歷史探究學習中,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三、歷史課堂探究活動改進策略
1.創設探究情境,體現自主性
歷史探究資源其實非常豐富,教師要善于在歷史教學中挖掘這些豐富的資源,并且引導學生進行轉化、整理、篩選,構建系統完善、層次清晰、結構合理的探究活動。在歷史探究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歷史學習活動中,并且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創設符合歷史學科的探究情境,體現探究的自主性。在指導學生進行探究時,教師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讓學生在歷史學習中進行思考探究,同時也可以增強歷史探究的趣味性。
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明朝的內閣制度”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編排歷史課堂劇,再現歷史情景,讓學生在歷史課堂劇的表演中感受歷史場景,理解內閣制度的基本特征,尤其是引導學生體悟內閣制度與君主專制之間的聯系。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編排了一出歷史課堂短劇《萬歷皇帝的內閣大臣》,學生查閱了相關歷史資料,借鑒一些歷史題材的電視劇,進行編排表演,最后進行探究總結。
2.開展主題活動,提高參與度
歷史探究學習關鍵是讓學生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在指導學生進行歷史探究時,教師根據探究課堂中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尤其是對于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出現的困難,要及時發現,并且進行疏導。很多學生在探究中思維比較混亂,探究效果不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歷史主題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經濟史“中國社會的百年變遷”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查閱歷史資料,了解近現代中國社會發展變遷的狀況,然后引導學生根據自主學習情況,開展以“中國社會發展變遷與現代化趨勢”為主題的討論活動。在討論中,學生結合歷史與現實,以歷史資料為依托,延伸到現實的生活變遷。既能夠讓學生掌握歷史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面,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生活,將歷史與生活有機聯系。
四、小結
綜上所述,歷史課堂教學要結合學生的基本情況,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難點。在組織學生參與歷史探究活動時,教師要挖掘豐富的歷史資源,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入,基礎教育領域的發展呈現出多元化、高層次、開放式的趨勢。很多現代化的教育技術融人課堂教學中,同時新型的教育理念也運用到教學實踐中,為歷史教學改革提供了更多的方向。歷史學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更加容易得到解決。因此,在探索這一課題時,教師要從問題人手,對癥下藥,制定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