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鑫雨 王燕
摘要:指出了常州歷來工商業發達,特別是沿運河誕生了不同時代眾多的工業企業,也遺存了大量工業文化遺跡。對常州的工業發展階段和工業遺存進行了調查和分析,根據對其現狀特征的了解從6個方面對常州工業遺存的價值進行了評述和判斷,為下一步對更多的工業遺存進行保護利用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業遺存;價值評估
中圖分類號:K878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5-0030-03
1引言
常州位于江蘇省南部,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人杰地靈、經濟發達的城市。作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農業、商業、手工業在古運河兩畔孕育而生,在運河沿岸,每一個碼頭都是一個生動的故事,每一片老廠區都有一段難忘的記憶。因此古運河不僅是常州城區的一條歷史文化長廊,也成為了常州經濟發展的重要紐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中,運河沿岸誕生出眾多優秀的工業企業并延續至今,留下了大量的工業文化遺存。這些遺存是城市輝煌和人們理想愿望的載體,為了解和閱讀城市提供了重要的物質支撐,保護工業遺產也是在保存社會資源和人們的生活記憶。
近年來,常州城市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一些未受重視和沒有明確界定的民族工業用地和一些老廠房、老設備正面臨著關閉、搬遷、拆除的命運,正急速從城市中消失。因此,在加快城市化發展的過程中,為了更好地傳承城市歷史,豐富城市文化,要做好常州工業遺產的保護工作。
2常州工業遺存分析
2.1常州工業遺存現狀
20世紀90年代以來,在“退二進三”戰略的指引下,由于產業結構層次較低,大量位于城市中心區或中心區邊緣的工業企業需要有計劃地逐步外遷出去,因而留下了一批獨具特色、高大寬敞的工業遺存建筑群及大量具有保留價值的機器設備。這些遺存,特色鮮明,古樸典雅,為典型的民國時期工業建筑,又集中于古運河邊,與紅梅公園、天寧寺、東坡公園、延陵東路風景帶等等人文景觀、園林綠地交相輝映。
根據《下塔吉爾憲章》和《無錫建議》對工業遺產的界定標準,常州市共篩選出工業遺產資源總量為15個廠計76處,涉及工業門類廣泛、廠區眾多,可保護利用的建筑面積共有約18萬m2.,工業遺產資源較為豐富多樣。其中,大成一、二、三廠、“常州一毛”、“常州五毛”已經完成調查摸底工作。另外大德紡織車間、常州柴油機廠、常州機床廠、常州梳篦廠、戚機廠、戚電廠和臨清會館的工業遺產具體情況正在調研中。
近年來,常州鐘樓區已利用閑置舊廠房先后建成了運河五號、國光科技園、雙桂坊、賽伯樂、博濟科技園等20多個眾創空間項目。武進區新崛起的西太湖影視產業基地也是典型案例。同樣,2018年8月開始,天寧區在青果巷2號、鳳凰驛、中華紡織博覽園后又引入北影集團,將東貨場片區開發成“北影陽光影視城”。
2.2常州工業遺存的特點
2.2.1分布相對集中,地段連續性強
常州歷來工商業發達,特別是沿運河誕生了不同時代眾多的工業企業,延續至今,遺存了大量工業文化遺跡,是古運河規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2.2.2數量眾多,功能和分類形式多樣
常州地處江蘇南部地區,一直以來秉承實業立市的發展理念,從晚清到20世紀80年代初,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保留了大量有價值的工業遺存,值得現代社會記憶和保護。從種類上來看,常州市的工業遺產涵蓋了紡織、化工、機械加工等多種行業。從現存遺址功能來看,廠房、倉庫、碼頭等形式齊全,保存完好。
2.2.3建筑質量及保護力度參差不齊
常州工業建筑遺存部分保存依然完好,便于再利用。時間較近、規模較大的一些工業企業,保留情況較好,反之,遺產保留情況較差。但也有相當一部分具有保護價值的遺存工業建筑由于未列入遺產名錄而遭到嚴重破壞和損毀。
2.2.4活態遺產,開發利用效率低
由于工業地段的延續性強,因此仍有很多企業在原有工業廠房中進行產品的生產制造活動。如常州常柴廠、梳篦廠等。象運河五號這樣真正作為工業遺產旅游開發并形成一定規模體系的還比較少。
2.3常州工業遺存的價值判斷
參考國內外發達城市工業遺產保護規劃的相關經驗,結合常州的實際情況,對常州工業遺存的價值作出了初步的判斷如下。
2.3.1總體價值
常州獨特的運河工業遺存,是我國近代工業的縮影,也是常州城市發展的見證,承載了城市記憶和工業歷史底蘊,具有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的雙重價值。
2.3.2歷史價值
工業遺產是人們從事工業生產活動后所留下的產物,也是各個時期工業發展的見證。老工業廠區是歷史的遺存物,能夠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給歷史以質感,并成為歷史形象的載體。保留和保護這些工業遺產,可以解釋和印證歷史事件,傳遞歷史信息。如名力紡織、大成一廠、二廠內都還保留著民國時期的一些老建筑,大明廠里還保留有一座1921年建造的老水塔,是常州市老的工業建筑中,留存下來的唯一一座水塔;在常州7處存有民國時期老建筑的紡織廠中,其中有4處都和“紡織巨子”劉國均先生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2.3.3文化價值
常州工業文化底蘊深厚,產業特色鮮明,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工業遺產在見證歷史發展的同時,也遺留下場地的文脈,具體體現在具有地域文化和時代特征的建構筑物風格、生產場地的規劃布局、企業文化、經營理念和特殊時期下的拼搏精神及工人的生活方式中,還可以通過同一時期城市和企業的聲像、文檔記錄、文學影視作品、標語口號中去找尋。如常州第五毛紡廠遺存的老建筑,是常州民族紡織業發展的重要見證。建造式樣采用傳統江南民居風格的同時,也受到當時西方外來文化的影響,在建筑裝飾中加人了一些西洋元素,體現了民國時代的建筑特點,具有很高的文化和利用價值,為常州重要的工業遺產之一,也是運河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2.3.4科技價值
工業文明的發展是科學技術不斷創新的過程。在工業遺產中,用于工業生產的機械設備、運輸工具、廠房和構筑物,都記錄了當時科學技術和建筑技術的發展水平。如常州紡織業經歷了數千年的傳承和發展,從土紡土織、手工織場、機器生產到紡織染共同發展的歷史演變過程,留下了大量寶貴的生產技術和經驗。其中劉國鈞創辦的大成廠,專門從事坯布生產;大成因此成為紡織印染配套的“一條龍”聯合企業,在30年代具有首創意義,被馬寅初稱為工業中“中國紡織業罕見的奇跡”。
另外工業遺產的技術價值還表現在工業建構筑物在材料、結構、構造或施工工藝方面的創新性先進性和合理性方面。
2.3.5藝術價值
工業遺存本身即有一種形式美。工業遺存的藝術價值主要通過場地中的建筑物、構筑物、機械設備和室內裝飾等一切遺留下來的存在物來體現。這些內容也是當時人們的審美情趣、藝術觀念和時代精神特質的反映。
如常州大成二廠兢業廳與大成一廠花園,圖1、2都是典型的中國傳統古典園林風格建筑,屬于近代江南工廠園林的精品;位于常州城外運河畔的大成三廠廠門,采用傳統屋頂形式,造型優美大方;圖3常州梳篦公司的梳篦制作,是精湛的傳統技藝,用料精良,制作過程頗為講究,經28道工序精制而成,富有中國特色和藝術韻味。
2.3.6產業價值
在工業生產中,許多工藝傳統特色、現代科學工藝流程創新及古老的工業流程中所包含的人類技能等,都具有重要的產業價值,其失傳或遺失所造成的損失將是不可挽回的。這些工藝或技能需要認真記錄下來并且一代一代流傳下去。常州的紡織、機械等行業在全國范圍內處于領先地位。如已經作為工業遺產加以保護的常州大成一廠辦公樓,是常州地區近代工業發展特色的代表,在全國范圍內也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建筑物在工藝流程上具有獨創性、建筑風格典型,保存狀態完好,產業價值較高。
2.3.7經濟價值
與其他文物古跡所不同的是,工業遺產在保護其真實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還存在著可改造利用的經濟價值。一般來說,工業建筑的使用年限總是要長于其功能年限,大都具有結構堅固、空間大、跨度大、層高高的優點,因此內部空間有較強的使用靈活性。對工業建筑再利用式的保護可以節約重新建設的成本,避免資源浪費,有效減少建筑垃圾,有助于減輕環境負擔,促進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再利用方面,除了有的可以繼續從事生產活動以外,還可以開發為商貿空間、創意產業園區、博物館、主題公園、社區文化中心、旅游項目等,繼續為人們的文化休閑服務。如常州運河五號創意街區就是利用原常州第五毛紡織廠加以改造建設,目前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4結語
工業遺存是一個城市工業及經濟發展的重要見證,將有價值的工業遺存進行“遺產化”,就是為城市留存下其重要的發展歷史軌跡。常州工業門類齊全,工業化進程發展迅速,在不同的發展階段,遺留下大量有價值的工業遺存,在接下來的保護工作中,應盡快完成對工業遺存的全面普查和研究,進行全面細致的工業遺產價值評估,提出具體可實施的保護再利用建議,為常州城市規劃在城市工業遺存的保護方面提供有力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