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亮亮 常曉菲 繆屹泓 張麗娜
摘要:基于鄉村特色產業與景觀規劃融合的視角,探討了兩者之間相互依存且相互制約的緊密聯系,明確指出只有兩者相互融合促進,才能激活鄉村資源要素,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并實現鄉村振興。從如皋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的產業特征及問題入手,提出了相應的景觀規劃策略: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優化特色產業結構;協調整體景觀風貌,體現分區景觀特色;尊重鄉村自然肌理,重塑景觀生態廊道;明確定位劃分主題,線路串聯景觀節點,從而塑造以“觀四季盆景,探森林花海,憩千頃草坪”為特色的鄉村景觀環境。
關鍵詞:特色田園鄉村;產業發展;景觀策略
中圖分類號:TU98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5-0085-04
1引言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鄉村產業的科學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根本,不僅對鄉村經濟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而且對鄉村景觀環境質量的提升也具有重大的意義。根據一般規律,特定鄉村產業的發展對應特定的景觀格局,鄉村產業與鄉村景觀之間相輔相成。合理地引導和調整鄉村產業結構,遵循科學發展的原則促進鄉村建設,能夠促使特色田園鄉村的生態可持續發展。
2鄉村產業類型與鄉村景觀營造
2.1鄉村產業與鄉村景觀
鄉村產業是鄉村生產空間的主要構成要素,其科學發展能夠為促進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鄉村產業的組成,從內容上看主要包括:第一產業——農業(農、林、牧、漁);第二產業——加工二產業(溫室大棚種植、農副食品加工等)以及第三產業——鄉村服務業(特色商業、文化教育、休閑旅游以及其他各項事業)。由于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作為現代鄉村經濟的主要來源,故鄉村產業的發展需要融合抒發鄉愁的景觀環境和文化創意產業,充分利用具有地域特色的風土人情、自然資源或歷史人文,發展生態可持續的鄉村產業體系,才能形成“一產為本、一二互動、一三聯動”的產業發展模式,實現景觀產業化與產業景觀化的統一,最終實現區域統籌發展與鄉村振興。
鄉村景觀是鄉村地域范圍內的經濟、社會、文化、自然等多種現象的綜合表現,主要包括鄉村生產、鄉村生活、鄉村生態等三個方面的內容。而產業景觀反映的是鄉村生產過程中人與自然的關系,在鄉村經濟的發展以及生產力與生產方式的關系上具有典型的代表意義,是鄉村振興的重要研究方向。此外,鄉村景觀隨著鄉村生產方式的轉變而轉變,鄉村產業逐漸從單一的“農業為主”向“一產為本、一二互動、一三聯動”進行過渡。鄉村景觀的發展以生態農業為根本,村莊自然環境為依托,鄉村特色景觀為主體,促進經濟生產發展與景觀相結合,生產、生活、生態空間融為一體。故只有轉變產業發展模式,提升鄉村景觀的質量,提高鄉村的經濟效益,才能為特色田園鄉村的建設打下堅實的經濟基礎[3]。
2.2不同鄉村發展類型的景觀規劃原則
目前國內對于鄉村景觀的研究偏于宏觀,主要集中于村莊景觀風貌的綜合提升、特色村莊景觀營造以及村莊景觀格局的演變與優化策略等,而從鄉村產業為出發點,研究鄉村景觀營造的較為薄弱。鄉村景觀的實質就是不同地域鄉土特色、不同地域類型、不同主導產業所體現的鄉村特色也不盡相同,并且不同產業相對應的景觀塑造也各有其原則,如表1所示。
從表中可以了解到不同的主要產業類型所對應不同的景觀發展策略,如農業發展型新農村,以生態農業、自然林業等第一產業為主,需要適應時代發展,將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轉變為生態農業發展方式,以保護生態自然環境和生態景觀風貌為根本,農、林、牧、漁多位一體綜合發展,促進鄉村農業生態可持續發展。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不僅可以改善原本鄉村景觀結構單一、功能不完善等問題,而且能夠改善生態安全格局,形成豐富的鄉村景觀層次。
鄉村產業結構是鄉村發展與景觀建設的重要物質基礎,景觀環境對鄉村產業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它們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只有當兩者相互融合才能發揮鄉村環境的景觀優勢。因此,以產業帶動鄉村景觀的提升,以景觀建設促進鄉村產業的發展,已成為探索特色田園鄉村建設發展的重要思路。在鄉村景觀規劃實踐之中,村莊內部往往產業類型多樣,雖然主導產業景觀塑造的原則并不能全部適用于整個村莊,但卻決定了村莊景觀環境的整體基調。
3如皋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產業發展現狀與景觀現狀
3.1項目背景及區位
2017年6月,隨著《江蘇省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行動計劃》的發布,全省鄉村建設的大幕正式拉開。江蘇省啟動了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試點工程,計劃在“十三五”期間,規劃建設和重點培育100個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以此來帶動江蘇全省各地的特色田園鄉村建設。
如皋市特色田園鄉村試點作為江蘇省省級特色田園鄉村試點,主要包括如城街道顧莊社區顧家莊、大明社區大銹馬和錢長村夏家莊共3個村莊。3個試點村莊空間連綿,水網相連,周邊道路交通設施完善,對外交通便捷。
3.2產業現狀與特征
整個特色田園鄉村試點3個村莊以花木草坪、盆景園藝等產業為主導,實行功能集散分流、科創開發接引,向內組團形成拳頭產業、特色品牌,向外拓展呈現庭院特色和田園風光。
顧莊社區顧家莊是如派盆景發祥地,以“一戶一品位、一樹一景觀、一花一世界”的特色景觀庭院為載體,具有盆景之鄉的獨特魅力,先后榮獲40多項國家和省級榮譽稱號。位于大明社區大謬馬的國際園藝花木大世界,是華東地區花木園藝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其產業從“多種快育、以量取勝”的低端形態向“培育精品、以質贏人”的高端形態轉型升級,引進特色企業、種植大戶50多家。夏家莊是江蘇草坪第一村,蘇中草坪發源地,是城市近郊的“城市綠肺”和“都市草園”。通過引進優良草坪品種,發展草坪特色高效農業,草坪品種多樣化、生產專業化,輻射帶動周邊村鎮共同致富。由村莊的產業現狀,可總結出如皋特色田園鄉村試點整體產業特征是“產業結構較單一、以苗木生產為主”。存在主要問題有兩個方面,一是主導產業競爭力強,生態環境基底良好,但是整體環境較雜亂,缺乏統一規劃,景觀環境有待進一步提升;二是主導產業模式傳統,新時代新發展的國情下,鄉村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3.3景觀現狀與存在問題
3個村莊以苗木生產為特色產業,保證了整個村莊具有較好的綠色生態基底,但其景觀風貌仍有較大的改善提升空間。顧家莊以盆景培植為主,鄉村旅游為輔,已初步形成集農家園林、民俗風情、長壽文化、田園景觀、觀光休閑于一體的鄉村旅游基地。但是,整個村莊的集中區域,主要道路以及河道的景觀效果欠佳。此外,景觀旅游配套服務設施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大繆馬以苗木盆景、大樹古樹種植為主,現有花木大世界、綠洲園藝、上海保來園藝、季園花木盆景等花木特色企業、苗木種植大戶50多家。夏家莊以草坪種植和苗木種植為主。這兩個村莊都存在景觀道路系統性差,覆蓋面不足的問題。村莊的主要道路以及河道兩側植物種植雜亂,綠量多但缺乏合理配置,整體景觀環境還需統一規劃和優化提升。
4基于鄉村產業發展的景觀規劃策略
4.1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優化特色產業結構
生產力決定鄉村的產業結構,同時又受自然環境條件約束,故鄉村產業的發展需要尊重鄉村的自然地理條件以及生態資源環境。如皋顧家莊、大镠馬和夏家莊3個村莊空間連綿,水網相連,具有優勢的生態區位。保護鄉村生態環境,結合3個村莊各自的園林花木產業發展現狀,優化其鄉村產業結構,應該遵循“一產增效、二產轉型、三產拓展”的原則。
一產增效——堅持以種植為主,養殖為輔,通過科技研發和智慧化管理,提升園林苗木種植的生產效率和精品苗木的附加值,切實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二產轉型——結合一產、三產規劃逐步轉型二產功能,改造成符合園林苗木種植業的配套產業,如建筑業中綠化的施工和養護,使其納人一產的產業鏈。三產拓展——結合村莊自然條件和村民發展意愿,拓展產業發展思路,發展花木科技研發、園藝技能教育培訓、“苗木之鄉”生態休閑旅游等。
優化鄉村產業結構的同時,進一步細分經營類型,適應市場需求,提供多種選擇。一方面,控制周邊城市用地擴張,保護苗木培育林地資源,確立發展以園藝技能培訓、花木科技研發為主導的產業模式。另一方面,考慮現有苗木特色產業以及村民意愿,發揮環境優勢積極發展生態旅游業,從而帶動生態“綠金”產業發展,提高如皋市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的競爭力。
4.2協調整體景觀風貌。體現分區景觀特色
鄉村景觀以尊重鄉村的自然屬性為前提,按照規?;洜I的理念,結合顧家莊、大镠馬和夏家莊現有產業發展條件,對盆栽、苗木和草坪產業進行景觀空間整合,形成顧家莊盆栽培育片區、大繆馬苗木種植片區、夏家莊草坪生產片區的景觀格局。
顧家莊整體景觀風貌延續了南通地區鄉村民居沿路沿水布局的形式,結合盆景培育產業,形成“前路后水、宅前苗圃”的獨特格局,通過特色盆景的配置形成不同景觀主題的特色園藝庭院。大镠馬一望無際的苗木,隨風擺動宛如綠色海洋,游走于鄉間小道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群植苗木的波瀾壯闊以及色彩豐富的季相變化,演繹出一幅美麗的四季森林畫卷。夏家莊大面積種植草坪,不同季型、不同品種的草坪形成了疏朗開闊的田園風光,與喬木、灌木的合理搭配,更充分發揮了其景觀生態效益。
4.3尊重鄉村自然肌理。重塑景觀生態廊道
如皋特色田園鄉村試點以“村在園中,村在林間,村水相依”為特色,呈現出“一河兩岸兩條路,南北河向非字住,人地相宜利互助,房前屋后花木樹”的布局形式。一河兩岸“非”字型村落,獨具特色,“前耕后居、前居后耕”,利于園林花木產業的種植,村落、水、田、路、林地、草坪組成如皋特色的村莊空間格局。
現狀3個村莊景觀要素之間缺乏緊密的聯系,景觀規劃以新建或者修復生態廊道的形式將村莊內的產業用地和生態自然環境緊密聯系起來,從而使各個生態斑塊得以重新連續。景觀規劃的生態廊道主要包括兩種類型,一種依托現狀河道或其他水體形成的廊道。主要通過截污、清淤、駁岸修復、生境修復等措施對現狀河道進行綜合整治,從而凈化水質,豐富生物多樣性;另一種是鄉村主要道路綠化帶以及林帶等形成的生態廊道。通過行道樹的種植,籽播草花,營造林蔭鄉間道路。這種道路不僅整合景觀統一串聯了不同產業的村莊,更積極促進了產業的互補發展,從而形成產業生態系統的良性循環。
4.4明確定位劃分主題。線路串聯景觀節點
鄉村旅游以不破壞村莊正常農業生產為前提,以提升村莊特色、加強村莊文化內涵為發展目的。規劃根據其發展定位,針對不同旅游主題策劃不同的旅游產品和旅游項目形成不同的功能分區,即盆景景觀觀賞區、林地景觀游覽區、草坪主題游樂區(圖1)。對每個功能分區進行重點項目策劃,形成一條可以串聯各功能去的旅游線路。依托顧莊村、大明村和錢長村內部主要道路,沿線布置十處特色節點,打造融合“多樣性的業態、展示性的景觀、表演性的文化和體驗型的旅游”于一體的“田園十景”旅游環線。
5結語
通過如皋市特色田園鄉村試點的案例,探索了鄉村產業如何結合景觀的可持續發展來進行鄉村的振興,此外還需要進行村容村貌的綜合整治,完善基礎配套設施,從而營造良好的鄉村景觀環境。鄉村景觀更需要結合鄉村支撐產業的布局和結構來進行塑造,尋求適當的方式,積極地化阻力為動力。一方面,明確鄉村景觀與產業之間的關系,兩者之間相互促進,相互發展。另一方面,充分發揮作用與反作用,在確保鄉村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鄉村產業,基于優化后的產業格局提出相匹配的景觀規劃原則,以此來指導鄉村振興建設。
研究在基于鄉村產發展的基礎上,提出了塑造景觀的四大策略,即“保護鄉村生態環境,優化特色產業結構;協調整體景觀風貌,體現分區景觀特色;尊重鄉村自然肌理,重塑景觀生態廊道;明確定位劃分主題,線路串聯景觀節點”。這些策略為在鄉村振興建設中,景觀結合產業發展提供了一些思路和方法,以期能夠為以同類型產業為主的鄉村景觀規劃建設提供一定的借鑒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