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承霞 王明政 楊承榮 龍艷


摘要:開展了油茶大苗移栽廠區的綠化試驗。試驗結果表明:耕作的自然土然肥沃移栽成活率100%,實現當年開花掛果,次年樹冠開始恢復,3年樹冠恢復完整,開花及掛果量大,樹勢茂盛,其綠化效果明顯,而花池填土綠化區成活率為85%,樹勢弱,開花結果量少。
關鍵詞:油茶;大苗移栽;綠化試驗
中圖分類號:$7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5-0147-02
1引言
油茶是灌木常綠闊葉樹種,也是經濟兼生態樹種,樹葉深綠色,光澤度高,花瓣為白色,花蕊為黃色,冬季開花,花期為30d左右,油茶為花果同期,果實有紅色、青黃色等,果實可壓榨食用油。油茶樹形傘狀或球狀形,通過矮化后,樹形美觀,具有較高觀賞價值,冬季觀花,夏季觀葉,秋季觀果等特點。近10年來,黎平縣在大力發展油茶產業,基地種植密度過大,嚴重影響油茶開花掛果,造成油茶林分產量下降,應及時調整密度,從過密的林分中移出一部分油茶作為大苗移栽進行綠化。充分利用多余油茶活樹大苗,減少經濟損失。為此,2015年開展油茶大苗移植綠化試驗,現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2材料與方法
2.1試驗地
綠化試驗地選擇侗鄉米業廠區空地,距縣城北2km,綠化空地分為二塊綠化區。綠化區一為廠區中心,面積200m2,為廠區預留綠化花池,花池土外運為垃圾土,填土為黃壤、黃紅壤、土壤里含石塊混合,填土厚度50cm,土壤肥力差。花池環境三邊為樓房,東、西邊被樓房遮擋陽光,陽光僅為中午照曬,排水效果較差,易積水。綠化區二為農用空地,面積為200m2,為米業多余的農用空地,原始地塊為稻田,長期在此種疏菜,土壤較為熟化,土壤厚度60cm,排水通暢。
2.2試驗方法
2.2.1苗木質量
苗木為距縣20km的油茶基地12年生的成林油茶大樹苗,樹苗已為掛果樹。苗木沒有進行斷根培養處理。苗木為帶土球起苗,采取挖環溝保土球起苗方法,土球直徑為30cm,土球高25cm,I級側根靳斷采用鋸片截斷,控制土球松散,保持土球完好,土球包扎采用塑料包裝帶纏緊。移栽的大苗要對樹冠進行縮短樹枝,修剪樹冠內多余的樹枝和摘去2/3葉片,確保運輸和栽植成活率。
2.2.2整地移栽
2015年春季開展油茶大苗移植綠化。對綠化區進行平整清理,然后放線定樁,種植株距為250cm,采穴狀種植,穴為人工挖取,將種植穴泥土挖出,穴規格為60cm×60cm×30cm。種植時間4月中旬,栽植采取帶土移栽。移栽方法是將大樹土球放人植穴,土球面略高穴面,將樹苗擺正,然后在土球周邊及底部空隙分層填土,采用木棒一頭分層夯實壓緊,逐步填土堆土,堆土于樹基周邊高出地面15cm即可。苗木種植后控制樹苗的擺動,用三根木棍一頭綁緊在樹中上部分別在三方斜撐起樹苗,形成三角架固定,才能使樹苗成活。栽種結束,繼續對大樹進行樹冠整理,修剪交叉、多余的、生長過密的樹枝,修剪呈園頭形,摘葉減少蒸發,夏天每日澆二次透水,秋天澆一次,等待樹冠葉芽展葉、新根發出后施肥除草,施肥為復合肥,每株施用500g高效復合肥。在雨后高熱天氣采取病蟲害預防,噴灑多菌靈、波多液等殺菌劑溶液進行防治等。
3試驗結果
根據綠化區不同地塊條件移植試驗調查。表1、表2顯示,綠化區土壤、光照條件優越的綠化區效果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