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良 連永剛 姜太鵬 丁雪茹
摘要:為提高日本落葉松初級種子園的產量和品質,增加經濟效益,以岫巖縣清涼山林場日本落葉松初級種子因為試驗地,經多年試驗研究,成功總結出種子園的樹體管理、施肥、病蟲害防治、除草割灌、采種、調制等技術措施,可為今后種子園經營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日本落葉松;種子園;管理技術
中圖分類號:$72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5-0167-02
1引言
日本落葉松(Larix kaem pferi(Lamb.)Carr),主要分布在東北地區,因其具有速生、豐產、優質的特性,為中山地帶造林的優良樹種。近年來,隨著日本落葉松速生豐產林基地與國家貯備林基地建設的發展,需種量越來越大,尤其是對種子園生產的良種需求量更大。但我國現有的日本落葉松種子園數量較少,且管理水平粗放,所生產的良種遠不能滿足造林用種需求。因此,如何加強對現有日本落葉松種子園管理,提高園種子產量,增加經濟效益,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本項研究是以遼寧省岫巖縣清涼山林場日本落葉松初級種子園為試驗地,經多年試驗研究,成功總結出日本落葉松初級種子園管理技術,以期為今后種子園經營管理提供有益借鑒。
2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設在遼寧省岫巖縣清涼山林場日本落葉松初級種子園,該園是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建設,面積80hm2,80、90年代為“部省聯營”良種基地,該地位于岫巖縣東北部,地理位置40°3126"N,123°4103"E。屬長白山山脈,千山山系,哨子河水系上游。海拔250~600m之間,基地內屬典型的高山盆地,地勢平緩,坡度在5°~20°之間。境內屬北溫帶濕潤地區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均降雨量896mm,年均氣溫7.5℃,絕對最高溫度37.3℃,最低-31.5℃。無霜期140d左右。土壤為山地棕色森林土,質地為疏松的壤土和沙壤土,母巖為花崗巖。土層厚度在25~50cm之間,土壤pH值5.8。
3管理方法
3.1樹體管理
日本落葉松初級種子園母樹修枝標準為樹體輪枝間的病腐枝、枯死枝、細弱枝及內膛枝,在樹液流動前(3月)或樹液停止流動(11~12月),對結實母樹進行修剪,每輪保留4~5個側枝,輪間上下主側枝相互錯開,對主側枝進行斷截和中度修剪,對相鄰母樹間已交叉的側枝進行縮剪(截枝、去枝),保持輪距80~100cm,改善樹冠內、冠間通風透光條件,促進主側枝部位萌生結果枝。
3.2施肥管理
施工時間7月。本年度對日本落葉松初級種子園母樹施肥采取環溝施肥方式,施含N、P、K的復合肥,使母樹降低衰退速度,7月降透雨后,以樹干為中心,開環形溝,溝長2~3m,溝深10cm,將肥料均勻撒人溝內并覆土,每株施肥1kg。通過施肥,可增加土壤肥力、改善林木生長環境和養分狀況,從而達到提高林分生長量、促進母樹結實以及控制病蟲害發展的目的。
3.3病蟲害防治
每年病蟲害防治2次。第一次4月上旬;第二次4月下旬~5月初。日本落葉松初級種子園主要防治落葉松花粉蠅、球蚜及落葉松球果螟。采用氧化樂果和溴氰菊酯混合藥劑(氧化樂果配比濃度1:1000倍液、溴氰菊酯配比濃度1:1500倍液),采用高壓噴霧器全冠噴霧防治。防治2次,第一次在花期散粉后3d(4月15日左右)進行,第一次防治后的15d左右進行第二次防治,第二次防治采用人工背負機動噴霧機和腳踏高壓噴霧器全冠葉面和地面噴霧防治。
3.4除草割灌
全園每年除草割灌一次即可,作業時間在7月上旬,開始全面割除林下雜草、灌木,同時摘除纏繞苗木的藤蔓,茬高不得超過8cm。割除的雜草、灌木順山整齊堆放在母樹根部,腐爛后可增加母樹營養,改善園內衛生條件,為其它各項施工作業提供方便。
3.5采種、調制
日本落葉松初級種子園8月中旬~11月采集球果、晾曬、調制良種,當落葉松球果的顏色由綠逐漸變成黃褐色或暗褐色時(8月中旬),種子已經成熟,即可采種。在采種前首先對采種人員進行安全教育,采用高枝剪、采種鉤、手摘等方法采收。上樹采種時系好安全帶、安全繩。四級風以上的天氣,禁止上樹操作。注意保護好母株資源,并避免大量損傷種枝、種條。將采回的球果攤放在陽光充足的晾曬場自然干燥,球果的攤放厚度不要超過7~10cm,每天翻動3~5次,備好防雨苫布,遇雨天及時遮蓋。當鱗片張開,種子和鱗片脫離時,用篩子、風車和簸箕等工具去除混雜在種子里的小枝、果鱗、果翅、砂石等雜質再充分晾曬后裝桶密封貯藏,并做好記錄。種子要求凈度為95%以上,含水率10%。
4結語
我國的落葉松種子園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產量低且不穩定,這主要是由于建園材料過于表現型選擇、建園地點選擇不當、或管理粗放而造成的。加強日本落葉松初級種子園經營管理,可有效改善林木生長環境和養分狀況,創造一個有利于母樹健康生長的環境,進而可有利于控制種子園結實大小年現象,提高種子品質,增加種子產量。從而對本地區及遼寧大部地區的良種造林作出積極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