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欽悅
摘要:針對社區有待改善的清潔環境,利用人的行為管理學理論,設計了一種應用于社區戶外環境保潔的垃圾桶改造工程方案,使用結果表明:可幫助解決長期以來社區的垃圾桶形同虛設的不良問題,以期有助于提高居民環保意識,提高社區環境的質量。
關鍵詞:環境;工程;垃圾桶;語音;感應
中圖分類號:TU99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9)14-0203-02
1引言
長期以來,國家對城鄉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巨大,目的都是為了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對人們生活給予保障。其中,垃圾分類回收是社區環境建設必不可少的工程,一個小社區,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化工類垃圾,然而這些垃圾并沒有得到很好地處理。調查發現,超過2/3的人群在路上都是邊看著手機邊扔垃圾到垃圾桶的,這樣就使得垃圾并沒有得到準確地分類。然而,有研究發現,一個人心不在焉地做著另外一件事時,當突然出現有他人溫馨提醒時,這個人會馬上規范自己的行為。根據以上的兩種研究,提出一種應用于社區戶外環境保潔的工程方案。
2社區環境工程方案設計
提高社區群眾的環保意識可以從多方面進行,基于現有的固定式垃圾桶提出了一種改進的工程方案。第一,為提醒邊看著手機邊扔垃圾這類人群注意社區衛生保潔,設計了語音播報提醒功能,當人們靠近垃圾桶時,垃圾桶會相應地給出溫馨提醒,相應地該工程方案還需添加人體紅外感應功能,從而能感知人的靠近。第二,根據行為管理學理論,會移動的物體比靜止的物體更容易引起人的興趣,將垃圾桶設計成可移動式垃圾桶,相比現有的垃圾桶設計樣式,改進后的垃圾桶在小范圍內可沿軌道移動,該軌道一般設置在轉角處,垃圾桶在轉角兩處來回移動,既增大了其被可視化的幾率,同時也不會占據其他地方,僅占據轉角處,相應地該方案需要在垃圾桶下方增加輪子與軌道,同時為避免垃圾桶移動時撞上突然出現的障礙物,還需要增加超聲波測距傳感器做避障處理。第三,移動的垃圾桶需要電力驅動,采用電線輸送電源給移動的垃圾桶的方法不合適,因垃圾桶在社區里設置時大多數選取露天環境,該情況采用太陽能供電方式最合適,同時也是一種利用綠色能源的措施。第四,為方便人們晚上投放垃圾,還需要在垃圾桶上方設置LED照明燈,以便人們在遠處即可判斷垃圾桶的所在位置。
3垃圾桶改造方案
依據工程方案改進后的垃圾桶如圖1所示,自下而上,分別有垃圾桶移動專用的軌道、垃圾桶的輪子、垃圾箱本體(含可回收類垃圾箱與不可回收類垃圾箱)、超聲波傳感器、蓄電池、遮雨板、LED照明燈、人體紅外感應器、語音播報模塊、太陽能充電板、光敏傳感器。其中超聲波傳感器設置在垃圾桶的兩側面,即用來檢測移動方向上的環境。蓄電池設置在箱體中間,遮雨板設置在垃圾箱的上方并向兩邊伸展,防止雨水進入垃圾桶內,人體紅外感應模塊和語音播報模塊設置在支撐柱與遮雨板連接的位置,LED照明燈設置在遮雨板的地面、垃圾桶的正上方,太陽能板設置在遮雨板的上表面,還有光敏傳感器也設置在遮雨板的上表面,與太陽能板錯開,并且通過一小塊透明亞克力板包裹在遮雨板內部。
當有行人接近垃圾箱被人體紅外感應器感應時。語音播報模塊將自動播報“親愛的你,請注意分類投放垃圾,如有未喝完的飲料,請將瓶子里的水倒掉再投放垃圾,感謝你的配合,共建我們清潔的家園,減少疾病傳播的危害”。播放音量的大小以不影響居民生活為適宜。通過光敏傳感器感應白天與黑夜的變化,當進入夜晚時,LED劂明燈自動打開,人們在遠處就能看到垃圾箱的位置。為對垃圾桶的各個電模塊進行供電,利用太陽能對其蓄電池進行充電,蓄電池同步輸出電力控制電子元件的運作。在電壓允許范圍內,蓄電池會持續輸出電力驅動垃圾箱在軌道上的移動,為防止有障礙物突然出現在軌道上阻擋垃圾箱的移動,垃圾箱側面的超聲波傳感器會實時進行檢測,從而實時調整垃圾箱的移動狀態,保護垃圾箱的控制系統。
4結語
社區里現有的分類垃圾桶大多形同虛設,人們照樣將垃圾混雜投放,更有甚者,不愿靠近垃圾桶,而直接將垃圾遠投至垃圾箱周圍,久而久之,社區中戶外垃圾桶便成了蚊蟲滋生、鼠患增多的地方。本文通過研究人的行為管理學進一步結合多類傳感器來設計該環境工程方案,從智能感應人的接近到語音溫馨提醒來強化居民的環保意識、從靜止的垃圾桶升級為移動式垃圾桶來強化居民對垃圾分類管理的意識并降低鼠患的情況,垃圾桶自帶太陽能充電功能,可確保各個電子模塊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