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延清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以絕大多數心理正常的學生為對象,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為目標,以團體教育、團體訓練為主要方式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是當前學校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和載體。要上好心理課,心理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走好課前(按需設計,方法多樣)、課中(尊重體驗,學生為本)、課后(學校內外,加強交流)三步棋。
〔關鍵詞〕心理課;步驟;心理教師
〔中圖分類號〕 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19)30-0034-02
近年來,我國對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是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的根本和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課作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是以絕大多數心理正常的學生為對象,以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為目標,以團體教育、團體訓練為主要方式來開展教育教學活動,是當前學校開展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有效途徑和載體。作為一線心理健康教育教師,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認為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課,應把握好課前、課中、課后三個步驟。
一、課前:按需設計,方法多樣
(一)教學設計從學生出發
備課是教學的準備階段,設計好教學方案對教學活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課沒有統一的教材與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時刻考慮學生的需要,尊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學生出發,改變“教師給什么學生要什么”的現狀,變成“學生要什么教師給什么”的模式。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不同,教學要根據學生實際來設計。例如,初一重點關注新生適應、自我意識等,初二重點關注青春期教育、人際關系等,初三重點關注考前焦慮、職業生涯指導等。當然,每個班的情況也不同,教師上課時必須要全面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包括班情、班風、近段時間集中出現的問題等。
(二)教學方法要多樣化
除了教學內容要考慮學生實際,教學方法的選擇上也要多樣化,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堂的吸引力。用多種形式來呈現教學內容,一般來說,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常用故事、游戲、辯論、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方法,深受學生歡迎。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應使用多種教學手段,尤其是要借用現代教學技術,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有機整合,讓學生有更直觀的感受和更深刻的體驗。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一般以活動為主,強調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真實狀態。為此,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必須花時間去了解學生、研究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前了解學生對即將學習的內容的興趣、他們關心的話題,使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實際狀況,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二、課中:尊重體驗,學生為本
(一)課堂管理:尊重每一位學生
教師在課堂中要以學生為本,尊重每一位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心理學家馬斯洛認為人有五大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不同的年齡階段有不同的優勢需要,而這些需要常常被學生用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如果教師對此不了解,就會視之為“問題行為”。教師如果采取訓斥、批評、打擊等方式去對待學生的“問題行為”,課堂秩序雖然暫時維持住了,但帶給學生的則是緊張與壓抑,“問題學生”心中也許會留下心理陰影。因此,心理教師要正確看學生的問題,尊重學生,了解學生這樣做的原因,維護學生的自尊。同時,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與學生共同制定課堂規則,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只有在充滿愛和尊重的心理氛圍中,我們才能激發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
(二)課堂氛圍:讓學生充分參與
教師的教育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教的目的是讓學生更好地學。與其他課程不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不是進行簡單的知識傳授,而是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滲透心理健康知識,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感悟中成長。如果學生沒有參與,就沒有體驗,繼而沒有感悟,就沒有成長。我們在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評價時,不僅要關注教師的表現,更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例如學生的參與熱情、情感體驗、思考的過程等,關注這堂課是否讓學生獲得了成長。這就要求心理教師要在教學設計、教學語言,甚至人格魅力等方面多下功夫,提高課堂的吸引力,讓更多學生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
三、課后環節:學校內外,加強交流
(一)主動聯系,加強校內交流
校內交流即在學校內部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目前,大部分中小學校只有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還沒有成立心理教研組,心理教師在學校中容易被邊緣化。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心理教師要在校內跟其他教師加強經驗交流,互相學習,工作上相互促進。作為心理教師,我們應主動與其他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交流教學、班級管理等方面的經驗與困惑,以此來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和實際的心理需求,為上好心理課作準備。
(二)創造機會,加強校際交流
雖然已有文件要求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納入學校課程體系,但是并不是所有學校都能落實到位。這就導致心理健康教育教師上課機會少,并且沒有統一的教材,完全靠教師自己設計。心理教師大都沒有固定的任教年段,沒有教研組,沒有專業的團隊引領。這就導致一些心理教師自己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如教學設計是否完善、教學過程是否存在問題等,嚴重影響了教學水平的提高。
基于這種情況,心理教師要主動創造機會加強校際交流,可以與其他學校的教師建立一個組織,加強合作學習。在這個組織中,強調平等協商、合作交流、共同學習、自主管理。可以以縣(市)為單位或者幾個中學的心理教師組成一個小群體,互相聽課、評課,在聽課、評課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優勢和不足,不斷自我完善,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以此提高教學水平,促進自身的專業化發展。
以福鼎為例,福鼎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導中心就是這樣一個組織,它定期舉辦培訓、聽課、研討等活動。但是這個平臺現在還不夠完善,活動還不夠豐富,這就需要教育主管部門加強管理監督,使心理教師有組織可以尋求幫助,有專家可以指導,有同行可以討論,通過團隊學習促進心理教師的專業成長。
總之,臺上十分鐘,臺下十年功。上好心理課需要我們在課前、課中、課后每一步都深思熟慮,不斷嘗試和探索,在實踐中切實提高專業水平。
(作者單位:福建省福鼎十七中,寧德,355200)
編輯/于 洪 終校/張 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