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玲
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理、有序,因此,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謀篇布局以及讓思路清晰的能力,才能使學生作文層次分明、結構完整。那么,如何培養學生清晰的寫作思路呢?本文以統編版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思路要清晰》為例,針對作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清晰寫作思路的方法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一、樹立正確觀念
首先,需要讓學生了解寫作思路的內涵。從古至今,好文章的評價標準中必不可少的兩個要素便是有“物”、有“序”,其中的“物”實質上是文章的內容,“序”則是指層次清楚、脈絡分明,“序”也是文章整體布局的關鍵,只有合理安排“序”,才能達到胸有格局、思路清晰。不是胡亂拼湊到一起就可以稱為寫作思路的,需要結合寫作主題,通過細致的觀察、認真的分析、全面的理解、綜合的處理之后,能夠有理、有據、有情、有感地抒發自己對某一事物的看法與態度。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所選取的課文均是經過多位專家精心挑選的典范之作,教師需要從文章寫作思路入手,通過對名家寫作思路的分析與了解,獲得啟發與感悟,讓學生發現文本閱讀學習與作文寫作學習之間的關系。
其次,應讓學生認識到思路清晰的重要性。學生積極的學習觀與正確的思想認知是影響作文水平的關鍵因素,因此,教師應以培養學生對思路清晰的正確認知為前提,讓學生真正認識到思路清晰對于作文水平提升的重要性與必要性,提高自主學習與自我探究的能力,在自學與反思中總結經驗,不斷提升謀篇布局水平。
二、梳理整體構思
葉圣陶曾經說過,思路就像是一條會走路的思想,在文章開頭出發,貫穿全文后抵達終點。而培養學生梳理整體構思需要從分析課文中的線索與層次入手,分析課文的寫作思路、結構脈絡、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精妙之處,讓學生從作者的寫作思路中獲得啟發,并通過反復練習,將不同作者的寫作思路靈活運用于自己的作文構思中,打開思路的大門,提高思維靈活性與跳躍性,在具備清晰寫作思路的情況下掌握全局。
那么,如何讓學生在閱讀中掌握文章的寫作思路呢?本人認為,需要以“知人論文”為前提,也就是需要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經歷、生活的時代背景,該文的寫作動機、寫作目的。以《走一步,再走一步》這篇文章為例,學生通過閱讀,已經基本掌握了課文的主要內容。為了讓學生了解作者莫頓·亨特的寫作思路,教師可以通過講故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莫頓·亨特曾是一名飛行員,二戰時期社會動蕩,莫頓·亨特參與過德國的偵察任務,作者在現實生活中遇到了重重困難,但是因為擁有樂觀的心態與敢于克服困難的勇氣與堅持不懈的精神,才能夠在一次又一次危險的任務中生存下來。作者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寫作思路為:起因(去爬懸崖)→經過(進退兩難)→結果(擺脫困境)→啟示(走一步,再走一步)。寫作時詳略得當,比如,開頭的說明與結尾處的點題運用了略寫的方式,爬懸崖回憶部分采用了詳寫的方式,攀爬懸崖過程中“我”的心理活動描寫比較詳細,其他則采用略寫的方式,最后點明主題,通過一次爬懸崖的經歷,父親教會了“我”如何對待困難、如何克服困難的道理。
通過對他人寫作思路與寫作詳略處理方式的分析,讓學生掌握梳理寫作思路的方法,知道突出主題內容的部分需要詳寫,而其他人物的活動與心理可以略寫,以此突出文章主題。
三、安排寫作順序
首先,結合本單元的閱讀教學內容,出示課文,引導學生分析作者是按照什么順序行文的。比如,教學《植樹的牧羊人》這篇文章時,通過閱讀,學生已經了解到課文講述了1913年“我”與牧羊人偶遇的經歷;“我”借宿在牧羊人家中,親眼目睹牧羊人的生活,并且對牧羊人產生敬慕之情;然后目睹了牧羊人植樹的過程,戰后“我”重回故地拜訪牧羊人,卻看見牧羊人仍在植樹;最后一次相見,高原已經是另外一番景象。鼓勵學生通過自主思考或者小組合作分析的方式,分析得出讓·喬諾在《植樹的牧羊人》的寫作中是按照時間順序安排結構的。為了讓學生學會運用時間順序寫作,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比如讓學生寫“ ? ? ? ?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我們年少的天空”“有家真好”等文題,將學習到的寫作順序安排方法落實到實踐中。又如,學習《紀念白求恩》這篇文章時,讓學生在閱讀中思考文章是如何按照邏輯順序安排結構的,學習由主到次、由分到總,讓文章邏輯清晰的寫法。不同文章的安排方式不同,教師應培養學生在閱讀中學習作者安排寫作順序的方法,并且對學生作文中寫作順序的安排給予科學的評價。
四、擬寫提綱
擬好寫作提綱,寫起來心里也就有了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教師一般會給出半命題或者開放性的作文題目,此時學生應推敲文章題目,確定中心思想,然后做到以下幾步:(1)設計整體結構,哪部分需要詳寫,哪部分需要略寫;(2)確定運用哪種寫作順序,寫作順序一般分為時間順序、空間順序與邏輯順序三種,具體應根據文體與題材特點選擇;(3)概括出每層內容的意思,簡單扼要地記錄下來,這樣寫作時的思路更加有條理,同時也便于對提綱進行修改與完善。
五、實踐訓練指導
在寫作訓練中,教師要糾正學生提筆便寫,想到哪里寫到哪里的習慣。假如讓學生寫半命題作文“ ? ? ? 的故事”,可給學生布置任務:(1)確定要寫的人或事。(2)作文中心是什么。(3)作文結構是什么。(4)給你的啟示是什么。學生在完成教師的任務之后,按照這些內容寫作,教師對學生的作品進行科學評價,通過“品文題”“理思路”“明中心”“選材料”“用技巧”等方面展開全面分析,從中發現問題與閃光點,給予學生有針對性的指導。
總之,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只有教會學生理清寫作思路,學生作文時才能布局合理、條理清晰。胸有格局、思路清晰,才能擺脫作文難的學習困境,有效提升寫作水平,為今后的作文學習以及閱讀能力提升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