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玉竹
摘 要:我國特殊人群的教育與傳統教育有著較大的差異性,在進行特殊教學時,需要充分考慮特殊人群身體上的弱勢,積極運用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的先進教學輔助設備,從而幫助特殊群體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在學習中體會到知識海洋的博大精深,從而在學生中形成樂學、樂用和樂說的良好氛圍,真正實現我國教育公平的目標。
關鍵詞:信息技術;特教課堂;學習
在教育改革不斷深化過程中,特殊群體的教育工作也得到了社會更多的關注。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為我國更好地開展特殊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由于特教學生的身體方面相較于正常群體會存在一定的弱勢,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夠有效增強特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效果,從而提高特殊教育領域的教學水平。通過信息技術法輔助作用,能夠極大提高特教課堂的生動性和理解性,能夠有效激發特教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應用信息技術也能夠為特教學生提供更多的主動探究機會,從而能夠增強特教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通過信息技術對教學環境的營造,可以極大提高特教師生的互動意愿,從而增強特教學生的課堂參與熱情。
一、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實現特教教學的樂學目標
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克服較大的障礙。由于身體的原因,很多學生無法親耳聽到世界上各種美妙的聲音,有的學生無法親眼看到色彩斑斕的大自然。傳統的特教課堂中,只能夠依靠對盲文書籍的觸摸,以及對老師手語的理解來掌握知識內容[1]。這種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感和難以深刻體會的阻礙。通過充分運用信息技術,能夠極大提高特教課堂的生動性,并能夠增強學生對知識內容的親身體驗。
例如:在特教語文課堂中,老師在講解《荷塘月色》這篇文章時,由于很多特教學生都沒有真正領會過教材中的優美景色,從而很難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影響了特教語文課堂的教學效果。通過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多媒體教學設備的輔助,能夠實現語文教學過程的聲情并茂,從而幫助學生通過聲音以及畫面,更好地領會課文中的意境。對于聽力弱勢的學生,可以通過欣賞荷塘在月光之下出現的波光粼粼的水面,以及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來深刻領悟作者寫作時的心態,從而更好地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框架脈絡。對于視覺弱勢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中優美配音,以及周邊環境中的鳥鳴聲、水聲等,來體會荷塘月色之美,從而使特教學生能夠陶冶在作者描繪的美景當中。信息化多媒體設備的有效運用為學生打開了一扇通往文學殿堂的大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意愿,從而實現了特教學習的樂學目標。
二、運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探索意識,實現特教教學的樂用目標
在傳統的特教教學過程中,老師普遍將關注點放在了如何能夠讓特殊學生記住相關的知識內容,而忽略了對學生自主探索以及學以致用能力的培養。通過有效運用信息化技術,能夠幫助學生拓展思維,快闊眼界,從而自主地將課堂所學應用于實踐。
例如:在特教數學課堂上,當老師講到《平均數》這一課堂內容時,可以運用信息化輔助作圖功能,幫助學生模擬平均數的概念定義。由于很多聽力弱勢的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主要靠眼睛觀看老師的手語意思,從而容易造成眼睛的疲勞,以及對數學圖形的概念理解不夠深入的問題。老師可以鼓勵學生按照對平均數的理解,通過利用信息技術的作圖功能以及對圖形的自動分解和編輯,深入領會平均數的含義以及數學應用途徑。通過計算機輔助作圖,可以對一個模擬蛋糕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進行平均分割,從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應用技能。通過充分發揮自身的思維想象,可以拓寬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認知程度。老師可以積極鼓勵學生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將傳統的數學概念和問題,轉化為形象的,容易理解的圖形圖畫,從而增強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三、運用信息技術營造課堂氛圍,實現特教教學的樂說目標
在當代教育改革背景下,特教教學課堂也需要不斷營造更為適合學生學習和成長的課堂環境。通過利用信息技術,能夠使傳統的教學課堂向著互動學習方向轉變,從而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充分地、自由地表達自己的學習感悟,提高特教學習的效果。
例如:老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的環境模擬功能,將寫作教學進行創新,從而使學生能夠在寓教于樂的氛圍中掌握知識技能。通過信息技術的情境模擬,可以使特殊學生通過對情境的設計和體驗,提高寫作的水平。老師在布置學生對《購物》這一主題進行寫作時,可以先通過信息技術模擬出的真實情景,讓學生親身體驗購物的感覺,從而幫助學生能夠更好地回答老師對寫作內容的各個環節以及注意事項等提出的問題,提高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效果。
結束語
在教育改革中,為實現教育公平目標,需要加強對特教學生的關注程度。通過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能夠極大地提高特教課堂的教學水平,激發特教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以及對學習的熱愛,從而更好地實現特殊教育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向歡.特教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養的探討[J].才智,2015(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