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唐文續拾》重出誤收考

2019-11-20 08:34:15李向菲
西部學刊 2019年14期

摘要:陸心源《唐文拾遺》《唐文續拾》為清人補遺《全唐文》最全面者,二書與《全唐文》同為集中錄存唐五代單篇文章的重要典籍而為學界所倚重。然而二書收錄與《全唐文》重出,以及誤收他朝、作者誤植的問題時有所見,采用時難以盡信。本文考訂了二書重出、誤收篇目百余篇,并指出致誤原因。

關鍵詞:《唐文拾遺》;《唐文續拾》;重出;辨誤

中圖分類號:K2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CN61-1487-(2019)14-0005-06

清嘉慶間修《全唐文》一千卷,是一部唐五代單篇文章的總集,成書后其收文未備的問題即為學界所關注,紛紛為之補遺,清末著名學者陸心源便是其中一位。陸氏所輯《唐文拾遺》七十二卷、《唐文續拾》十六卷,二書共得唐文3005篇,相當于《全唐文》收文總數的七分之一,程功甚偉。

但二書不足之處也頗多,如重收、誤收及作者誤植時有所見。研究《全唐文》的學者在考訂《全唐文》的各類闕誤時,對陸氏二書都有涉及,如韓理洲《<全唐文><唐文拾遺><唐文續拾>重出誤收四十一考》?《續考》①,及其《唐文考辨初編》②,葉樹仁《讀<全唐文>札記》系列③,指出重出誤收篇目數則。至陳尚君《讀<唐文拾遺>札記》④,對此二書作了較為全面的考訂,考出重出誤收百余篇。之后,夏婧《<全唐文><唐文拾遺><唐文續拾>重出誤收考》⑤《<全唐文>誤收唐前后文校讀札記》兩文⑥,以討論《全唐文》重出誤收為主,涉及陸氏二書亦有數條。經過以上學者的考訂,陸氏二書的各類闕誤已被大體揭示出來。然而筆者近日翻檢此二書,仍發現有百余篇文章存在重出誤收問題。因此不揣谫陋,草成此文,以供學者參考。

《全唐文》重出的情況及原因,夏婧《<全唐文><唐文拾遺><唐文續拾>重出誤收考》歸納出有同人名下重復收錄與多人之間互見兩種,前者多因采錄來源不同導致,后者則較為復雜,大體有采錄來源不同、表疏乃多人聯名而進、推考作者有失三種原因。這些問題在陸氏二書中均存在,具體來講,二書與《全唐文》重出之處有幾種情況:

第一,來源不同所致。陸氏遇與《全唐文》所收來源不同,或《全唐文》所收文字不全,或與《全唐文》所收文字有異者,皆據他本重新收錄,并注明較《全唐文》多出或相異字數。此類以石刻文字居多,但亦有疏于考訂將來源不同的同一篇文兩收的情形。

第二,疏于考訂所致。陸氏據《全唐文》已用之書,如《冊府元龜》(以下簡稱《冊府》)《唐會要》《五代會要》等,重加細檢,所獲頗豐。然這些文獻的類書性質,決定了編撰時會出現不同篇目合放在一起,或者一篇分屬各處,或者節引原文的情況。又加以《冊府》等多存在繋年錯誤的問題,因此陸氏照錄此類文字,就會產生疏誤。

第三,對于《全唐文》誤收他人名下者,陸氏重收該篇或僅錄題目,多加按語說明。但也有《全唐文》收錄無誤,因作者名字史書記載不同,陸氏遂誤收。如《唐文拾遺》收盧元裕《請重杖不致死奏》,即《全唐文》卷四三七盧正己文,元裕為正己初名,實為一人。

誤收則包括誤收他人和誤收他朝兩種,原因比較簡單,多因繋年失考。

以下謹依二書原卷次,逐條考訂如下。

一、重出

1.唐太宗《建波斯寺詔》(《唐文拾遺》卷一)

原注出《唐會要》卷四九。此即《全唐文》卷九一六《景教流行中國碑》之一節,文字略有不同,可據以校勘《全唐文》所錄。

2.唐太宗《獲石瑞曲赦涼州詔》(《唐文拾遺》卷一)

原注出《文館詞林》卷六六七,《全唐文》卷七《賜酺三日詔》為此篇之節文。

3.唐玄宗《以理去職具名錄奏制》(《唐文拾遺》卷二)

原注出《唐會要》卷六七,又見《通典》卷三四、《舊唐書》卷九,此即《全唐文》卷二三《推恩臣庶制》之一節。

4.唐玄宗《定三恪詔》(《唐文拾遺》卷二)

原注出《冊府》卷一七三,并加按語曰:“《全文》三十九卷《加尊號赦文》佚‘曰予嘉客以下四句。”今按:“曰予嘉客”以上為天寶七載五月制文之一節,見《唐大詔令集》卷九《天寶七載冊尊號赦》、《唐會要》卷二四、《冊府》卷八六、《冊府》卷一七三,即《全唐文》卷三九《加應道尊號大赦文》。撰作具體時日,《唐大詔令集》《唐會要》作“十三日”,《冊府》《全唐文》作“三十日”,據《新唐書》卷五《玄宗紀》,加“應道”尊號在五月壬午,即十三日。當以十三日為是。“曰予嘉客”以下為另一文,為開元二十五年六月辛酉(十八日)命宇文晏襲封介國公制文之一節,見《冊府》卷一七三,即《全唐文》卷二三《命宇文晏襲封介國公制》。

5.唐玄宗《弘文等生依令式敕》(《唐文拾遺》卷三)

原注出《唐會要》卷七七。此即《全唐文》卷二四《春郊禮成推恩制》之一節,又見《唐大詔令集》卷七三《親祀東郊德音》、《冊府》卷八五、卷六四○。

6.唐玄宗《太清宮行禮用朝服敕》(《唐文拾遺》卷四)

原注出《唐會要》卷五○,又見《通典》卷五三、《冊府》卷五四。此即《全唐文》卷三二《定祀元元皇帝儀注詔》之節文。

7.唐玄宗《停六品以下員外官敕》(《唐文拾遺》卷四)

原注出《唐會要》卷六七。此即《全唐文》卷二五《贍養百姓及諸改革制》之一節。

8.唐玄宗《置廣運潭敕》(《唐文拾遺》卷四)

原注出《唐會要》卷八七。此即《全唐文》卷三六《褒賜韋堅等勅》之一節。

9.唐玄宗《男丁計年正役敕》(《唐文拾遺》卷四)

原注出《冊府》卷四八六。此即《全唐文》卷三一〇孫逖《天寶三載親祭九宮壇大赦天下制》之一節。

10.唐肅宗《備國馬詔》(《唐文拾遺》卷四)

原注出《冊府》卷六二一《卿監部》。此即《全唐文》卷四四《收復兩京大赦文》之一節。

11.唐代宗《優獎功臣后嗣詔》(《唐文拾遺》卷五)

原注出《冊府》卷一三九《帝王部》,此即《全唐文》卷四一五常袞《大歷五年大赦天下制》之一節。

12.唐代宗《戒理匭使敕》(《唐文拾遺》卷五)

原注出《唐會要》卷五五,又見《唐大詔令集》卷一○五、《冊府》卷一○二,按此即《全唐文》卷四七《求言詔》之節文,文字略有異同,可據以校勘。

13.唐代宗《宣賜淮西鎮守軍及諸道行營將士詔》(《唐文拾遺》卷五)

原注出《冊府》卷一二八《帝王部》。此即《全唐文》卷四六三陸贄《平淮西后宴賞諸軍將士放歸本道詔》之一節。

14.唐代宗《封韓滉晉國公詔》(《唐文拾遺》卷五)

原注出《冊府》卷四八三《邦計部》。此即《全唐文》卷四六一陸贄《冬至大禮大赦制》之節文。

15.唐憲宗《刺史上言利病并禁任處置產敕》(《唐文拾遺》卷六)

原注出《唐會要》卷七六,今見該書卷六八《刺史上》。此文前后兩部分當分屬二文,且已見《全唐文》。此文“觀察使”以上,即《全唐文》卷六○憲宗《令刺史言事詔》之后半部分,《冊府》卷六四所收同《全唐文》,亦系于元和十二年四月;“觀察使”以下,即《全唐文》卷六二憲宗《禁官吏替代取置莊宅破除正額勅》,又見《冊府》卷一六○,為元和十四年二月壬申(二十四日)詔,非針對刺史而發,而是諸道州府長吏。

16.唐文宗《疏決禁囚敕》(《唐文拾遺》卷六)

原注出《唐會要》卷四○,此即《全唐文》卷七三《禁留獄詔》,惟《全唐文》所收脫“如官吏”以下兩句。

17.唐宣宗《鄭顥尚萬壽公主敕》(《唐文拾遺》卷八)

原注出《南部新書》,今見該書卷壬,此即《全唐文》卷八○《萬壽公主出降詔》之節文。

18.唐宣宗《三公上時聚會敕》(《唐文拾遺》卷八)

原注出《唐會要》卷五七,即《全唐文》卷八二《受尊號赦文》之一節。

19.唐宣宗《諸使請覲先請詔旨敕》(《唐文拾遺》卷八)

原注出《唐會要》卷二四《諸侯入朝》,此即《全唐文》卷七二文宗《令節度等使朝覲先行奏聞詔》之一節,又見《唐大詔令集》卷一一○、《冊府》卷六五。《唐會要》系于大中五年正月,而《冊府》系于大和五年,《唐大詔令集》亦系于大和年間,當以大和為是。此重出且誤屬。

20.梁太祖《升汴州為開封府詔》(《唐文拾遺》卷九)

原注出《冊府》卷一九六,此即《全唐文》卷一○一《受禪改元制》之一節。

21.梁太祖《戒牧宰詔》(《唐文拾遺》卷九)

原注出《冊府》卷一九六,此即《全唐文》卷一○一《禁長吏誅求詔》。

22.后唐莊宗《水潦放免兩稅敕》(《唐文拾遺》卷九)

原注出《五代會要》卷一一,此即《全唐文》卷一○五《減膳宥罪德音》之節文。

23.后唐明宗《放免河東等處兩稅敕》(《唐文拾遺》卷九)

原注出《冊府》卷四九二,此即《全唐文》卷一一三《免放被兵諸州兩稅詔》之節文,已收入后唐末帝下。此重出且誤收。

24.后唐明宗《進士選數年滿于都堂試詩賦敕》(《唐文拾遺》卷一〇)

原注出《五代會要》卷二二,此即《全唐文》卷一○三《慎選舉詔》,《全唐文》誤收莊宗下。

25.后漢高祖《省躬罷役詔》(《唐文拾遺》卷一〇)

原注出《冊府》卷五六(《帝王部》),此即《全唐文》卷一二○《改元干佑大赦文》之一節。

26.岑文本《唐故特進尚書右仆射上柱國虞恭公溫公碑》(《唐文拾遺》卷一五)

原未注出處,今見《金石萃編》卷四四、《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三〇、徐時棟《煙嶼樓文集》(清光緒松竹居刻本)卷三五。此文《全唐文》卷一五〇岑文本下已收,然陸氏所錄文字較全。

27.韋嗣立《諫造佛寺奏》(《唐文拾遺》卷一六)

原注出《唐會要》卷四八。此文即《全唐文》卷二三六韋嗣立《請減濫食封邑疏》之節文。

28.高延貴《石龕造像記》(《唐文拾遺》卷一八)

原注出石刻,今見《金石萃編》卷六五,《全唐文》卷九八七已收。

29.裴耀卿《營田奏》(《唐文拾遺》卷一八)

原注出《唐會要》卷八五,此文《全唐文》卷三〇三宇文融下已收。據《通典》卷七載:“開元八年,戶口逃亡,色役偽濫,朝廷深以為患。”[1]150于是,九年正月,令監察御史宇文融充使推勾,檢察偽濫兼逃戶及籍外剩田,數年之內,成效甚著。融因加朝散大夫,又遷兵部員外郎兼侍御史,拜御史中丞。融上此疏談營田之法。因此當為宇文融所作。

30.崔厚《駁郭知運謚議》(《唐文拾遺》卷二一)

原注出《唐會要》卷七九。此即《全唐文》卷四三六崔廈下《駁追謚隴右節度使郭知運議》之節文。

31.張孚《州縣官三考一替奏》(《唐文拾遺》卷二一)

《唐文拾遺》卷五三收寶應元年十月吏部《州縣三考一替》,與此文題同而文字稍異,當為同一文,乃張孚為吏部侍郎時上奏。

32.于休烈《當祭而日食奏》(《唐文拾遺》卷二一)

原注出《唐會要》卷二三,《唐會要》載貞元十五年(七九九)齊抗奏,中引此文,《全唐文》卷四五七齊抗《更定祭日奏》當據《唐會要》錄文。

33.盧元裕《請重杖不致死奏》(《唐文拾遺》卷二二)

原注出《冊府》一一二,今見卷六一二。此文已見《全唐文》卷四三七盧正己下,元裕為正己初名,實為一人。

34.李德裕《答侍郎十九弟書》(《唐文拾遺》卷二八)

原注出洪邁《容齊續筆》,今見該書卷一。此即《全唐文》卷七〇七《與姚諫議邰書三首》第二首,又見《李文饒別集》卷六。然兩書所錄文字出入較大,可據以校勘。

35.李琪《請轉運官物授官奏》(《唐文拾遺》卷四六)

原注出《五代會要》卷二七,此為《全唐文》卷八四七李琪《陳經國事疏》之一節。

36.劉昫《宗廟制度議》(《唐文拾遺》卷四六)

原注出《五代會要》卷二,此為《全唐文》卷九七二闕名下《覆冊四廟奏》之節文。

37.李托《東鐵塔記》(《唐文拾遺》卷四六)

原注出《南漢金石記》,今見《南漢金石志》卷二。此文即《全唐文》卷一二九所收南漢后主劉鋹《興王府千佛寶塔贊》、卷九八七闕名《東鐵塔記》及《唐文續拾》卷一〇闕名《造千佛寶塔記》。數處所錄題目不同,實為一文。

38.慧云《嵩山故大德凈藏禪師身塔銘并序》(《唐文拾遺》卷五〇)

原注出石刻,《全唐文》卷九九七闕名下已收此文,文字較此為善。

39.康子玉《神蓍賦》(《唐文拾遺》卷五一)

原注出《賦匯》,又見《文苑英華》卷一五〇。《全唐文》卷三五四敬括下收此文,然《歷代賦匯》《文苑英華》均收此于康子玉下,當為康子玉所作。

40.闕名《東封樂舞奏》(《唐文拾遺》卷五三)

原注出《通典》卷一四七。此文乃《全唐文》卷四七七杜佑《改定樂章論》之末節。據《通典》所錄,此文乃太常所奏,非杜佑文,《全唐文》當刪此節。

41.闕名《御史職事行立以敕文為先后奏》(《唐文拾遺》卷五四)

原注出《唐會要》卷六○。此文《全唐文》卷六九五崔植下已收,又見《冊府》卷五一六。據《冊府》,此為元和十五年三月御史中丞崔植所奏。

42.闕名《州郡收銅鑄錢奏》(《唐文拾遺》卷五四)

原注出《唐會要》卷八九,《全唐文》卷九六四闕名下已收。

43.闕名《到官淹延罰俸奏》(《唐文拾遺》卷五四)

原注出《唐會要》卷六○。《全唐文》卷九七四闕名下已收。

44.闕名《請停諸陵道使奏》(《唐文拾遺》卷五四)

原注出《唐會要》卷一八。此文《全唐文》卷五三一武元衡下已收,文字與此略異。據《冊府》卷五九一所載,此文乃武元衡為門下侍郎平章事時,與諸宰相同上。《全唐文》依聯名同上以首列一人為主之體例,歸武元衡。

45.闕名《覆定輟朝例奏》(《唐文拾遺》卷五五)

原注出《唐會要》卷二五,《全唐文》卷九六五闕名下《覆輟朝例奏》與此文字不同,“太師”至“令式舊文”,略言為“自一品”,其余皆同,當為一文。

46.闕名《進士先試帖經奏》(《唐文拾遺》卷五五)

原注出《唐會要》卷七六,系于大和七年八月。《全唐文》卷九六六闕名下已收此文,署大和三年八月,當據《冊府》卷六四一《貢舉部》所錄,然《冊府》載此事在大和四年之后,“三”當為“七”之訛誤。

47.闕名《準廢毀讓皇帝廟奏》(《唐文拾遺》卷五六)

原注出《唐會要》卷一九《讓皇帝廟》。《全唐文》卷六四三王起下已收此文,首多“讓皇帝廟去月二十四日詔下太常寺委三卿及博士同詳議聞奏者”句。

48.闕名《不移福陵奏》(《唐文拾遺》卷五六)

原注出《唐會要》卷二一。此文即《全唐文》卷七〇六李德裕《宣懿皇后祔陵廟狀》之節文。

49.闕名《禁進士題名局席覆奏》(《唐文拾遺》卷五六)

原注出《唐摭言》,今見該書卷三。《全唐文》卷七〇一李德裕下已收此文,又見《李文饒文集》,當為李德裕文。

50.闕名《幕府遷授章服先綠后緋奏》(《唐文拾遺》卷五七)

原注出《唐會要》卷三一。此文即《全唐文》卷九六五闕名《請定諸道奏補及致仕章服等例奏》之一節。

51.闕名《宗子家狀送圖譜院奏》(《唐文拾遺》卷五七)

原注出《唐會要》卷三六,陸氏以此文屬宗正寺。《全唐文》卷七九一李弘簡下收此文。然此文既云“送至本寺所司磨勘”,則當為宗正寺文,非弘簡文。

52.闕名《監生出給光學文鈔并納光學錢奏》(《唐文拾遺》卷五八)

原注出《五代會要》卷一六,又見《冊府》卷六二〇。此文即《全唐文》卷八三九崔協《請令國子監學生束修光學等錢充公使奏》之一節。按《全唐文》當從《冊府》錄出,《冊府》此處先錄崔協為宰相判國子監時幾篇奏文,后錄國子監所奏此文。故此文當非崔協所奏;且《全唐文》所錄,后多“奉敕宜準”一段,當為敕文,非奏文。

53.闕名《請詳酌現行法律奏》(《唐文拾遺》卷五九)

原注出《冊府》卷六一三。《全唐文》卷九七二闕名下已收。

54.闕名《旌表門閭令式奏》(《唐文拾遺》卷五九)

原注出《五代會要》卷一五,又見《冊府》卷六一。陸氏云此與《全唐文》卷九七五所收《請定旌表門閭式議》不同。今按,陸氏誤合尚書戶部奏文與晉高祖敕文為一篇,“敕”以上為奏文,即《全唐文》卷九七五所收,“敕”以下為敕文。

55.闕名《正冬二節朝會舊儀制度奏》(《唐文拾遺》卷五九)

原注出《五代會要》卷六。此即《全唐文》卷八五一崔棁《朝會樂章制度奏》,《全唐文》脫首節“先奉敕”至“制度”。

56.闕名《薦送舉人先行鄉飲禮帖》(《唐文拾遺》卷六〇)

原注出《冊府》卷六五一。《全唐文》卷一一一后唐明宗下已收。

57.唐睿宗《奉仙觀祭告文》(《唐文續拾》卷一)

原注出石刻。此即《全唐文》卷一九睿宗《賜岱岳觀敕》,《全唐文》所收文字較此為善。

58.唐肅宗《批答安國寺僧乘如表》(《唐文續拾》卷一)

原注出石刻,系于大歷二年。此文即《全唐文》卷四八代宗《戒壇敕》,重出且誤收。

59.韋捻《涿州范陽縣文宣王廟碑》(《唐文續拾》卷八)

原注出石刻,今見《(萬歷)順天府志》卷六。《全唐文》卷四八〇已收韋捻下,且文字較全。

60.闕名《花嚴寺李友誠等造經幢記》(《唐文續拾》卷一一)

原注出石刻。此文即《全唐文》卷四〇六蔣圖《金剛經石幢序》,較此篇多出百余字。

61.闕名《大德了法等造經幢贊》(《唐文續拾》卷一二)

原注出石刻,此即《全唐文》卷七一七柳澈《保唐寺毗沙門天王燈幢贊》之后半部分。

62.闕名《定州刺史呂國公□□洛法華經頌》(《唐文續拾》卷一二)

原注出石刻,此即《全唐文》卷一五六李君政《宣霧山鐫經像碑》,此篇較《全唐文》多“高士李惠寬”以上二百余字及銘辭二百余字。然《全唐文》所錄部分文字較此篇完整無缺字。可據以校勘。

63.闕名《楊將軍新莊像銘》(《唐文續拾》卷一三)

原注出石刻,此即《全唐文》卷三二九申屠液《虢國公楊花臺銘》之銘辭。

64.闕名《法筠殘碑》(《唐文續拾》卷一三)

原注出石刻。此即《全唐文》卷五一六張彧《盛超無憂王寺大圣真身寶塔碑銘并序》。

65.闕名《論法師殘志》(《唐文續拾》卷一五)

原注出石刻,此即《全唐文》卷六一四王申伯《唐故內供奉翻經義解講律論法師空和上塔銘》之殘字,又見《金石續編》卷一〇、《八瓊室金石補正》卷七二。

二、誤收

1.唐玄宗《與倭皇書》(《唐文拾遺》卷四)

原注出《日本書記》。按《日本書記》卷二二載,推古天皇十六年,即隋大業四年(608)夏四月,遣隋史小野妹子回國,隋文林郎裴世清陪送,此詔即為小野妹子帶回之隋煬帝詔書。非唐玄宗詔書。

2.唐肅宗《賜韋見素等子孫一人官詔》(《唐文拾遺》卷四)

原注出《冊府》卷七一一,《冊府》系于寶應中,當歸代宗。

3.唐肅宗《簡擇常參官敕》(《唐文拾遺》卷四)

原注出《唐會要》卷五四,《唐會要》系于寶應二年五月一日,當歸代宗。

4.唐肅宗《勿信中使宣言敕》(《唐文拾遺》卷四)

原注出《唐會要》卷六五,《唐會要》系于寶應元年五月十九日,當歸代宗。

5.唐肅宗《客戶編附百姓敕》(《唐文拾遺》卷四)

原注出《唐會要》卷八五,《唐會要》系于寶應二年九月,當歸代宗。

6.唐代宗《復左藏庫詔》(《唐文拾遺》卷五)

原注出《冊府》四八四,《冊府》系于大歷十四年十二月。然是年五月代宗崩,德宗即位。此詔當歸德宗。

7.唐代宗《還櫬八城敕》(《唐文拾遺》卷五)

原注出《唐會要》卷三八,《唐會要》系于大歷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當歸德宗。

8.唐代宗《流外人不授州縣敕》(《唐文拾遺》卷五)

原注出《唐會要》卷五八,《唐會要》系于大歷十四年七月十九日,當歸德宗。

9.唐代宗《拆毀臨市樓閣敕》(《唐文拾遺》卷五)

原注出《唐會要》卷五九,《唐會要》系于大歷十四年六月一日,當歸德宗。

10.唐代宗《檢校秘書敕》(《唐文拾遺》卷五)

原注出《唐會要》卷六五,《唐會要》系于大歷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當歸德宗。

11.唐代宗《停止禁衛充手力等敕》(《唐文拾遺》卷五)

原注出《唐會要》卷七一,《唐會要》系于大歷十四年七月,當歸德宗。

12.唐代宗《董晉等充三司使敕》(《唐文拾遺》卷五)

原注出《唐會要》卷七八,《唐會要》系于大歷十四年六月一日,當歸德宗。

13.唐代宗《宰臣出鎮許百官迎送敕》(《唐文拾遺》卷五)

原注出《唐會要》,今見該書卷五三,《唐會要》系于大歷十四年九月二十四日,當歸德宗。

14.唐穆宗《答崔元略上章自辨詔》(《唐文拾遺》卷六)

原注出《冊府》卷四八四,今見卷四八二,又見《舊唐書》卷一六三《崔元略傳》。《舊唐書》系此事于寶歷元年,當歸敬宗。

15.唐敬宗《條流滄德二州官吏俸料詔》(《唐文拾遺》卷七)

原注出《冊府》卷五○七,《冊府》系于大和三年七月,當歸文宗。

16.唐文宗《丁匠代役并減青苗錢敕》(《唐文拾遺》卷七)

原未注出處,今見《冊府》卷四八七,系于大歷四年八月,當移歸代宗。

17.唐文宗《條流遞過流囚月日時刻敕》(《唐文拾遺》卷七)

原注出《冊府》卷六一三,《冊府》系于開成五年十月。按武宗開成五年五月即位,此當歸武宗。

18.唐懿宗《李群玉進詩賜物敕》(《唐文拾遺》卷八)

原注出席本《唐詩》,即清席啟寓刻《唐詩百名家全集》,又見《四部叢刊》影印宋刊書棚本《李群玉詩集》卷首,題作《延英口宣敕旨》。按《唐才子傳》卷七載李群玉進詩事在大中八年[2]392,則此敕作于大中八年夏。當移歸宣宗。

19.唐懿宗《祈雪敕》(《唐文拾遺》卷八)

原注出《冊府》卷一四五,《冊府》系于后唐莊宗同光三年十二月,歸后唐莊宗。

20.唐昭宗《復天下兵馬元帥敕》(《唐文拾遺》卷八)

原注出《唐會要》卷七八,又見《舊唐書》卷二○下《哀帝紀》。《舊唐書》系于哀帝天佑二年十二月,當移歸哀帝。

21.唐高宗武皇后《禁避諸司奏請敕》(《唐文拾遺》卷八)

原注出《唐會要》卷六七,又見宋宋敏求《長安志》卷二。《唐會要》系于“元年建寅月”,《長安志》作“唐肅宗元年建寅月”,按建寅月為夏歷正月,唐肅宗干元元年二月起復“載”為“年”,此元年或為上元元年。當移歸肅宗。

22.唐高宗武皇后《請內外百官習老子道德經表》(《唐文拾遺》卷八)

原注出《唐會要》卷七五,《唐會要》系于上元元年(七六〇)十二月二十七日,當歸肅宗。

23.后唐閔帝《節度等使官告不得漏泄敕》(《唐文拾遺》卷一〇)

原注出《冊府》卷六三三,《冊府》系于清泰二年二月,當移歸后唐末帝。

24.晉高祖《除留守降麻敕》(《唐文拾遺》卷一〇)

原注出《五代會要》卷一九,《五代會要》系于天福七年九月。按晉高祖卒于天福七年六月,此當歸晉少帝。

25.周太祖《寺監官滿七年同明經出身敕》(《唐文拾遺》卷一一)

原注出《五代會要》卷一七,按此即周世宗顯德元年正月南郊大赦文之一節,當歸世宗。

26.賀知章《東陽帖》《敬和帖》《隔日帖》

原注出《汝帖》,按三文嚴可均輯《全晉文》收王羲之下。此當為賀知章臨摹王羲之之作。

27.陸羽《顧渚山記》(《唐文拾遺》卷二三)

原注出《吳興藝文補》,今見該書卷九,又見陸羽《茶經》卷下、《太平御覽》卷八六七。《茶經》載“《宋錄》:新安王子鵉”[3]48,以下引此文,則此為陸羽引用《宋錄》之文,非陸羽所撰。《宋錄》,未見著錄,僅見《茶經》《太平御覽》等所引此則。《舊唐書》卷四六有“《宋拾遺錄》十卷”[4]1995,不知是否此書。此文所云王子尚、曇濟皆南朝宋人,則此文或為當時人所作。

28.曹琛《文武給假許支料錢奏》(《唐文拾遺》卷四六)

原注出《五代會要》卷二八,此篇“敕”以下為后唐明宗敕文,非曹琛所奏,應另錄。

29.凈觀《零陵寺井欄銘》(《唐文續拾》卷八)

文云:“此是南山石,揭來造井欄。留傳千萬代,永結佛家緣。盡意結功德,應無朽壞年。同沾勝福者,超于彌勒前。”

“維唐元和六年歲次辛卯五月甲午朔十五日戊申,沙門凈觀于零陵寺造常住石井欄及石盆,永充供養。下泐十二字,惟‘大侶二字可辯,當是題名。”

原注出石刻,今見郭麐《靈芬館詩話》卷六、《江蘇省志·文物志》[5]。據《靈芬館詩話》等所收,此篇序、贊文字前后誤倒,當因此刻井欄上,文字回環,陸氏因誤抄;陸氏所云“下泐十二字”,據《靈芬館詩話》等所收作“大匠儲卿郭通以偈贊曰”數字,則贊文作者為郭通。

30.褚亮《隋車騎將軍莊元始碑銘并序》(《唐文拾遺》卷一五)

文云碑主葬于仁壽二年(六〇二)三月,則此文當作于是時。當屬隋。

31.潘佑《與南漢主書》(《唐文拾遺》卷四七)

原注出周必大《二老堂雜志》,今見該書卷二《記李煜與劉鋹書全文》,云“(宋)太祖皇帝嘗令江南李煜作書諭廣南劉鋹,令歸中國。煜命其臣潘佑視草”[6]18。此已在李煜入宋之后,當作于開寶八年。

32.徐鉉《述祖先生墓志序》(《唐文拾遺》卷四七)

原注出《紹興府志》,今見該書萬歷刻本卷二一,又見宋孔延之輯《會稽掇英總集》卷一七。《會稽掇英總集》引此文后云,此為范仲淹自丹陽移領會稽,訪邵疏逸人,見其所藏唐人許鼎撰祖先生墓志,有徐常侍鉉為之別序。按宋錢若水《太宗皇帝實錄》(宋鈔本)卷二六,徐鉉于太平興國八年(983)六月為散騎常侍。則此當作于是后。非唐文可知。

33.智詵《答某書》(《唐文拾遺》卷四九)

原注出《續高僧傳》,今見該書卷二二。《續高僧傳》云智詵武德元年十月卒,此文作于此前。此當屬隋,非唐文。嚴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收入隋文。

34.喬氏《書金字心經后》(《唐文拾遺》卷五一)

原注出王铚《默記》,今見該書卷上。《默記》載喬氏后入宋太宗禁中,聞后主薨,乃舍《心經》置相國寺[7]142。按李煜薨于太平興國三年(978)七月壬辰(九日),則此文作于此日稍后。此非唐文。

35.闕名《春賦》(《唐文拾遺》卷五三)

原未注出處,今見宋吳淑《事類賦》卷四。此文為《事類賦》之一篇,《事類賦》成書于宋淳化年間(990-994),此文作于這段時間內。非唐文。

36.王雍《□□□題名》(《唐文續拾》卷七)

原注出石刻,今見曹劍、曹武著《佛骨靈光:大佛寺與昭仁寺》[8]137,所收末署元祐丙寅(1086)七月十九日題,該書又收有李行之元豐八年題名;又《金石萃編》卷一四〇收有李惇義行之元祐壬申(1092)草堂寺題名一則,則此篇李行之、王雍均為宋人,非唐人。陸氏當誤識“元祐”為“天祐”而誤系于唐。

37.闕名《法興造彌勒像記》(《唐文續拾》卷一一)

原注出石刻,今見劉景龍《古陽洞:龍門石窟第1443窟》附冊[9]58。陸氏當因所見碑文年月句“永”下缺字,誤以所缺為永徽,因屬唐。今據《古陽洞:龍門石窟第1443窟》所錄,“永”下不缺,作“平四年”;又清方若《增補校碑隨筆》、陸蔚庭《龍門造像目錄》等亦著錄此文為永平四年。則此非唐文。

38.闕名《承秀造像記》(《唐文續拾》卷一一)

原注出石刻,今見《大足石刻銘文錄》第一編[10]21。《大足石刻銘文錄》所錄,文末署咸平四年四月十八日記,則此文宋真宗時文,非唐文。陸氏當以文中有“廣政十八年二月廿四日”字樣,而誤屬于后蜀。

39.闕名《魏可觀經幢贊》(《唐文續拾》卷一一)

原注出石刻。葉昌熾《緣督盧日記》光緒廿六年(1900)三月二十一日,記此幢名為“景德元年魏可觀幢”[11]488,則此為宋真宗時所作,非唐文。

注?釋:

①分別發表于《西北大學學報》1991年第4期、1992年第1期。

②陜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

③《讀<全唐文>札記》及《補》《補二》《補三》《補四》分別發表于《北京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89年第3期、1990年第2期、1992年第5期、1992年第6期,及《首都師范大學學報》1994年第1期。

④收入其《唐代文學叢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年。

⑤《中國典籍與文化論叢》,2014年第16輯。

⑥《中華文史論叢》,2015年6月。

參考文獻:

[1](唐)杜佑著,王文錦等點校.通典[M].北京:中華書局,1992.

[2]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第三冊)[M].北京:中華書局,2002.

[3](唐)陸羽撰,沈冬梅校注.茶經[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6.

[4](后晉)劉昫等.舊唐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2.

[5]江蘇省志[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6](宋)周必大.二老堂雜志[M].北京:中華書局,1985.

[7](宋)王铚著,孔一校點.默記[M].北京:中華書局,2012.

[8]曹劍,曹武.佛骨靈光:大佛寺與昭仁寺[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5.

[9]劉景龍.古陽洞:龍門石窟第1443窟[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1.

[10]大足石刻銘文錄[M].重慶:重慶出版社,1999.

[11](清)葉昌熾撰,王季烈編.緣督盧日記抄(第二冊)[M].北京:北京圖書館,2007.

作者簡介:李向菲(1979—),女,漢族,陜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學院講師,復旦大學博士、西北大學博士后,主要從事中古文獻及陜西地方文獻研究。

(責任編輯:李直)

主站蜘蛛池模板: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国产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 日本AⅤ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日| 高清免费毛片| 亚洲欧美精品一中文字幕| 香蕉视频在线精品| 伊人国产无码高清视频| 国产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6免费视频| 国产拍在线| 欧美午夜小视频| 国产成人福利在线| 国产日韩av在线播放|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妇女|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高清一区二区| 日韩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综合网| 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网站|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欧美激情伊人| 欧美日一级片|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入口| 久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日韩|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爽爽|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AV| 国产大片喷水在线在线视频 | 亚洲色图另类| 欧美日韩高清在线| 91精品免费高清在线| 中文字幕无码中文字幕有码在线| 在线看AV天堂| 国产欧美日韩免费| 国产主播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凹凸视频在线| 国产91久久久久久| 国产91麻豆免费观看| 亚洲bt欧美bt精品| 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不国产大片|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超人| 亚洲视频一区| 99re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大白天新婚身材| 91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91人人妻人人做人人爽男同 | 日韩高清一区 | 无码日韩精品91超碰| 久久综合色播五月男人的天堂| 美女免费黄网站| 亚洲一区毛片| 欧美精品xx| 国产香蕉在线视频| 无码有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视频播放9000| 特级aaaaaaaaa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中文国产| 国产H片无码不卡在线视频|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日本在线欧美在线|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伊人AV天堂| 日韩成人在线网站| 国产男女免费视频| 亚洲男人的天堂视频| 国产一级毛片yw| 青青草一区|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日韩东京热无码人妻|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香蕉在线视频网站| 97se亚洲综合在线| 日韩一级毛一欧美一国产| 99精品热视频这里只有精品7| 国产永久在线视频| 又大又硬又爽免费视频|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不卡在线视频| 国产成人一二三| 国产高潮流白浆视频| 日本道综合一本久久久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