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一個社會的主流價值是政治形態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與發展,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息息相關,而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則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載體,在推動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對當代青年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作用至關重要,當代文學作品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具有一定的優勢,承載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重要使命。
關鍵詞:中國;當代文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剖析
中圖分類號:I206.7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CN61-1487-(2019)14-0050-03
文學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途徑。根據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文明辦印發的《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動方案》的具體要求,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務必立足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堅守中華文化的堅定立場,本著客觀嚴謹的態度,深入挖掘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和價值,將當代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融入其中,深刻轉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構建創新性、創造性的發展態勢。中國當代文學是大眾文化建設的關鍵形態之一,是國民教育以外的重要文化傳播載體,是社會人群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主要方式,因而當代文學實際上影響著核心價值體系的構建。在文學作品中,作家應當通過塑造社會主義新人形象來感染人,營造正能量的文化氛圍,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優秀文學作品與當代青年價值觀概述
(一)當代優秀文學作品的內涵
所謂優秀的文學作品,包括散文、詩歌、小說以及戲劇等多種形式,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精神意義,不僅能給予人思想和藝術上的享受,提升大眾的文學素養,陶冶讀者情操,同時也能對讀者特別是青年讀者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中國當代的優秀文學作品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語言優美,能夠將積極正面的價值觀念融匯其中,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文化智慧,對讀者的人生具有指引和啟迪作用。真正的優秀文學作品還要能經受住時間和實踐的考驗,其內容來源于作者對生活的領悟和總結,具有一定的社會教化作用。作品創作的出發點來自于對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的思考,符合社會基本的道德標準和審美標準,同時還能將正確的價值觀念傳遞給讀者。
(二)當代青年的價值觀現狀
黨的十九大會議指出,在新時期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內容,是建設現代化中國的關鍵之處。我國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指導,推動社會的進一步發展,最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必然是需要繼續弘揚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1]。近年來,我國社會發展已經到了關鍵的轉型期,當代青年的價值觀念受到各種思想文化的沖擊,呈現以下幾個特點。
首先,當代青年的價值觀具有多元化的特點。由于對外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商品經濟,國外各種思潮進入我國社會,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受到沖擊。當代青年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其價值觀念也必然受到影響,最終在多重文化的沖擊下,形成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念取向。一方面,當代青年普遍的價值標準和價值選擇都是傾向于正確且積極的價值觀念,但是在行為上又難以踐行,最終形成一種矛盾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每個人成長環境不同和心理個性的差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傳播在不同的青年身上也會有不同的效果體現,例如在面對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沖突的時候,不同的人就會做出不同的選擇,這也就展現了不同的價值觀念。
其次,獨立性是當代青年價值觀另一個特點。隨著社會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當代青年在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的需求得到普遍的滿足,在開放的信息化時代,當代青年大多具備獨立思考、判斷以及行動的能力,他們往往能根據自有的一套判斷標準對外界的事物進行評判,并且在現代化媒體技術和各類網絡平臺的支持下,能夠更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此外,矛盾性也是當代青年價值觀的主要特征。中國傳統的價值觀念是由傳統文化提煉而來,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在當代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推動了其價值觀念的形成。在開放的社會環境中,一些不同的價值觀念也會對當代青年產生影響,因而造成青年的價值觀念呈現矛盾性。在其認可正確的價值觀念時,也會受不良價值觀念的影響,從而在行為上形成矛盾。
最后,易變性則是當代青年價值觀最為凸顯的特征。社會的發展和轉變,使得大眾的思想變得更加多元化,而成長經歷、生活環境、家庭環境等社會因素,也更加使得大眾的價值觀體系變得復雜。特別是當代青年,正處于價值觀念成型的關鍵階段,社會經驗相對缺乏,其思想觀念具有一定的不穩定性,面對不同的文化思潮沖擊,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都會受到影響[2]。當代青年受到多元化社會輿論和思想文化的影響后,思想上難免要產生困惑多變和不知所措。這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領過程中應當關注的重要問題。
二、文學作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播引領方面的優勢
任何民族的發展都離不開核心價值觀的引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支撐,并且借助國民教育、主流媒體、文藝宣傳、官方倡導等多個渠道將核心價值觀念予以宣揚。文學對于大眾思想文化道德的影響既潛移默化,又能立竿見影,是傳播和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本質上,中國當代文學的發展有其自身的演化和升華,同時也離不開各類社會思潮和社會環境的影響,正確的指導思想、寬松的社會環境,是當代文學繁榮的前提條件。因此,當代文學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互動,有助于推動中國當代文學的進一步發展,我們應當運用文學作品的德育、美育功能,將最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理論成果融入到教化育人的當代文學這一“精神食材”之中。
文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關系具有一定的關聯性,涉及到的內容也較多。在我國的教育教學體系中,較為普遍的就是利用文學作品來達成德育教育過程中“寓教于樂”的目標,重視文學作品中的道德教化和人格塑造作用,有助于當代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抵御不良文化的侵蝕。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處于社會轉型期的價值觀念建設面臨著諸多困難,大部分青少年在面對社會大轉型時都感到無所適從,因而在社會中營造一種積極健康、正面的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念是非常有必要的。而文學作品對于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教育的作用至關重要。
中國當代文學在傳播和發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不僅反映了中國歷史發展的各個階段,而且凝結著中華民族的思想精髓,其中的價值和意義是不可忽視的,是中華民族復興之路上的偉大精神財富。文學作品所特有的文學性、情感性、可讀性等,能夠通過文字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意義傳遞給讀者,并深深地感染讀者,因此具有有效的教化力量[3]。無論是小說、散文、詩歌還是戲劇,各種各樣的文學形式都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能夠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以更加有效的方式傳遞給大眾。中國當代文學作品中靈活展現了現代以來中國人的思想、情感以及生活方式,因此其精神脈絡對于推動當代中國人意識覺醒和解放具有重要意義。
三、當代文學中蘊含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育和發展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努力挖掘文學作品中蘊含的優秀傳統文化思想與觀念,使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與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內容能夠通過合理性、創新性的轉化,以更加直觀有效的方式呈現,將中華傳統民族文化和當代社會發展的精神境界聯系起來[4]。中國當代文學中既有歷史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又具備對當代社會發展的展現,蘊含著中國民族的精神實質,本身就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寫照。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法治”為例,當代文學作品中有不少對法律意識進行探討的內容,例如在柳青的《創業史》中,就反映了當時的一些社會風潮,展現了當時的一些法治狀況。《創業史》主要敘述了主人公梁寶生在舊社會盡最大努力仍然難以改變自己生活現實的困境,而在新中國成立后成為互助組組長,帶領著村民克服各種艱難,最終取得成功的故事。在整個作品中主人公們窮則思變、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實踐探索,以及作家柳青為撰寫《創業史》而嘔心瀝血的精神,閃爍著永恒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光芒。而改革開放初期一大批呼喚改革創新的作品如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記》等,起到了引領時代發展的積極作用。更多的當代文學作家以弘揚社會核心價值觀念為己任,通過在作品中挖掘和闡釋文學作品的核心價值元素,將當代文學的發展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聯系起來,為中國時代發展、社會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踐行,與當代文學的發展具有緊密聯系。當代文學作品自1949年建國以后至今,一直承擔著記錄我國社會發展的重要職責,見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的偉大歷史進程,當代文學的發展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展的體現,其中積淀了中國社會主義思想的核心內容,包含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擁有著廣泛的讀者和觀眾。當代文學作品對大眾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所產生的影響是深遠的,而文學形式也是大眾最為熟悉且喜聞樂見的文化傳播方式,能夠釋放出巨大的教化能量,在增進國人“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當代文學作品還能在流傳過程中不斷調整自己的流傳方式和內容,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注入提供了可能性,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和發展更具新時代的特征。當代文學作為思想意識的一種表達形式,是對當代社會記憶的一種記錄,其內涵在當代文學的發展過程中更加偏向社會主義的思想需求,從當代文學中凝練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充分發揮當代文學的優勢[5]。
四、當代文學承載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的歷史使命
當代文學承擔著人文教育的重要使命。為了引導當代文學進一步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對當代文學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討。當代文學中蘊藏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道德教化內容,對于鑄造民族品格和個人人格具有潛移默化的效果。無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在當代文學作品中都具有生動的展現,借助當代文學的渠道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傳播,能夠得到更加實質性的效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當代文學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民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當代文學作品可以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得到最為生動的詮釋。例如在對愛國主義精神進行培育的過程中,當代中國文學作品中展現的對鄉土的熱愛、對善良美好人性的描寫,對捍衛祖國疆土英雄們的贊美等等都能夠有效激發讀者特別是青年一代的愛國主義情緒,并將這種情緒轉化為道德品質,從而起到培育和發揚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當代文學的娛樂性更有助于激發讀者的興趣,而其中蘊含的思想價值能夠陶冶其情操,在當代文學的演述過程中,使得其中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被釋放出來,對讀者完成一次心靈的洗禮和升華。
五、結語
當代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一種高端的精神文化產品,具備教化育人的重要功能。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和發展的過程中,優秀的文學作品能夠通過人物的塑造、故事情節的構思,使得讀者產生情感的共鳴,并且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與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的思想意識和行為能量。當代文學作品是培育和發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的重要“精神食糧”,針對當前復雜的社會意識形態發展趨勢,當代文學作品應當以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通過多元的載體和多種形式,將文字的力量傳遞出來,幫助青少年樹立健康的思想意識。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還具有價值觀導向的作用,是對當代社會意識形態的現實反映,優秀的文學作品理應體現出強烈時代感,承載起弘揚和發展社會主義主導思想體系和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使命。
參考文獻:
[1]陶宏.中國現當代文學教學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OL].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9(3)[2019-07-31].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41.1093.I.20190602.1726.012.html.
[2]雒樹剛.堅持正確的文化觀[J].毛澤東研究,2019(3).
[3]王楠.影視文學視角下當代文學作品的價值取向及其表達[J].文學教育(上),2019(5).
[4]陶春斌.優秀文學作品對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作用[J].文學教育(上),2018(9).
[5]陳一軍.中國當代文學課程教學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方法和途徑[J].河南教育(高教),2018(1).
作者簡介:賴紅穎(1981—),女,漢族,四川內江人,單位為中共內江市委黨校,中國語言文學講師。研究方向為現當代文學、文藝學。
(責任編輯:董惠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