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喬 黃巧云

摘要 ? ?本文介紹了泰興市優質稻米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包括實施內容、預期目標與經費預算、實施進度、組織管理等方面內容,以期為優質稻米產業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優質稻米;產業;實施方案;江蘇泰興
中圖分類號 ? ?S511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9-0036-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為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鄉村振興戰略,適應新時期稻米產業發展的新要求,充分發揮泰興市優良食味性稻米種植面積大、品質好的優勢,做大做強泰興市的稻米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探索一條質量更高、效益更好、結構更優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子,制定了泰興市優質稻米產業發展實施方案。
1 ? ?實施內容
1.1 ? ?成立泰興市優質稻米產業協會
吸收涉及優質稻米生產的供種企業、種糧大戶、家庭農場、稻米加工企業、技術支撐單位等成員組建泰興市優質稻米產業協會,通過協會運作,加強優質稻米產業發展的產前、產中和產后銜接工作,系統解決實際操作難題,增強開拓市場的凝聚力。
1.2 ? ?建設優良食味性稻米產業示范基地
一是在根思鄉和新街鎮各建設一個66.67 hm2的無公害稻米產業示范基地,2個示范基地農田基礎設施完善、生產裝備齊全、規模集中連片、生態環境較好、管理人員素質較高。二是在以上2個無公害稻米示范基地選擇土壤和生態條件相對較好的地段,各建設一個3.33 hm2的綠色稻米產業示范基地。通過建設示范基地,以點帶面推動全市優良食味性稻米產業向綠色優質化方向發展。
1.3 ? ?推廣優良食味性稻米品種
在全市范圍內重點推廣寧粳8號、南粳5055、南粳9108、揚農稻1號等優良食味性稻米品種。
1.4 ? ?推廣優良食味稻米先進適用技術
一是實施集中育秧,培育適齡壯秧。每個基地按1∶80的比例各建設一個集中育秧基地,秧池面積0.83 hm2,播期統一為5月25日,推廣硬盤、無紡布、基質、壯秧劑、流水線播種機等新型育秧材料和機械,培育高素質機插秧苗。二是實施麥秸稈全量還田技術。小麥收割后秸稈全量還田,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團粒結構和理化性狀,減少生長后期化學氮肥施用量,提高稻米品質。三是實施機械化精確栽插技術。秧齡達15 d以上搶早栽插,栽插行株距30 cm×12 cm,栽培穴數達25.5萬穴/hm2以上,每穴苗數3~5苗,基本苗90萬~105萬株/hm2,栽插深度控制在1.5 cm以內。四是實施精確定量配方施肥技術。無公害稻米按產量9 750 kg/hm2測算施肥量,基肥、分蘗肥、穗肥比例為4∶4~3∶2~3,基肥施45%高濃度復合肥300 kg/hm2、尿素150 kg/hm2;分蘗肥于栽插后5~7 d及時追施,施尿素112.5~150.0 kg/hm2,7 d后再施尿素112.5 kg/hm2捉黃補瘦促平衡;促花肥施45%復合肥225~450 kg/hm2,并按黃塘面積用尿素75 kg/hm2促平衡,不施保花肥。綠色稻米基施有機肥15 t/hm2,后期不再施肥。五是實施水分精確調控技術。栽插后灌攔腰水進行護苗,返青期露田透氣、間歇灌溉;分蘗期淺水勤灌,以水調肥、以水調氣,促進分蘗早生快長;重點抓好擱田,當總莖蘗數達到預期穗數80%時,開始自然斷水擱田,實施“輕擱、勤擱”,循序漸進,擱田2~3次達到土壤沉實硬板、下田不陷腳、表土泛白根、葉色褪淡落黃為止;擱田后堅持淺水灌溉,以濕潤為主,達到清水硬板,干干濕濕;水稻抽穗灌漿期保持一定的淺水層,滿足水稻生殖生長的要求,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收割前7 d停止灌水,防止斷水過早影響米質和產量。六是實施病蟲草害綜合防治技術。生產無公害稻米病蟲草害防治嚴格按照市植保站防治情報精準用藥,重點抓好飛虱、稻縱卷葉螟、稻瘟病、紋枯病及雜草的綜合防治,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品種,杜絕使用危禁農藥。生產綠色稻米選用人工除草、防蟲網、殺蟲燈、性誘劑及生物農藥、生物肥料、有機肥、土壤調節劑等方式進行栽培管理,全生育期不使用任何化學農藥和化學肥料,同時建立物聯網、病蟲害預測預報等設備系統,對土壤、灌溉水、病蟲草發生等進行監測,探索水稻綠色生產新技術。七是實施低溫干燥技術。當稻谷95%黃熟、含水量在25%左右時及時收獲,防止收獲過早和過遲。稻谷收獲后實施低溫烘干,慢速升溫,烘干時谷溫低于40 ℃,嚴禁采用在水泥場地上曝曬干燥的方法。八是實施統一儲藏、統一加工。低溫通風儲藏,夏季儲藏溫度不超過20 ℃。選用質量高的稻米加工設備,在稻谷含水量為16%~18%時,采用逐步磨去糠層的方法,加工食口性較佳的稻米。
1.5 ? ?創建優良食味性稻米品牌
品牌是社會對產品的認可程度,稻米與普通商品一樣,實現大幅度增值必須靠商品品牌。從生產環節抓起,2個示范基地嚴格執行相應的技術標準,生產出“好看、好吃、安全”的寧粳8號優質稻米。以泰興市優質稻米產業協會牽頭,委托代理機構設計稻米商標名稱、圖案和外包裝,積極申報寧粳8號無公害大米品牌或綠色大米品牌。
1.6 ? ?組織和參加各類稻米展銷會
一是舉辦首屆泰興市優質稻米品嘗展銷會,時間初步定在2019年12月底,地點初步定在鼓樓文化廣場,屆時邀請市級分管領導、專家評委、稻米生產加工企業、媒體代表、市民代表等人員參加泰興稻米品嘗和鑒定,評選出相應的獎項,對獲獎企業發放獎金和榮譽證書。二是參加第四屆江蘇優質稻米博覽會,爭取獲得較高的稻米評獎獎項;同時積極參加省外舉辦的各類稻米展銷會,提升泰興大米的市場知名度。
2 ? ?預期目標及經費預算
預期目標如下:一是初步探明泰興市優質稻米產業化發展的路徑,培育稻米產業運作的成功典型,以點帶面形成示范效應,提升泰興市大米市場知名度,進一步提高全市水稻種植效益;二是以泰興市優質稻米產業協會為牽頭單位,積極組織生產企業、加工企業、農業專業合作組織等進行商標注冊,創建優良食味性稻米品牌1~2個;三是通過在示范基地開展相關技術試驗示范,制定寧粳8號無公害稻米生產技術規程1套;四是完成科技論文1~2篇。經費預算如表1所示。
3 ? ?實施進度
2019年5—6月,成立泰興市優質稻米產業協會,制定實施方案和優質稻米產業獎勵扶持政策,成立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落實優良食味性稻米產業示范基地,采購示范基地補貼物資,開展優質稻米生產技術專題培訓1次,樹立展示牌,開展新農藥、新肥料、新技術展示試驗。
2019年7月,外出學習稻米產業化運作成功典型,開展優質稻米中后期管理技術培訓1次,邀請專家技術指導。
2019年8—9月,委托代理機構設計商標品牌和產品外包裝,邀請專家開展穗期病蟲防治技術指導。
2019年10月,開展示范基地理論測產和實產驗收。
2019年11月,組織無公害大米或綠色大米品牌申報。
2019年12月,舉辦首屆泰興稻米評嘗會,參加外省舉辦的各類稻米展銷會,邀請媒體作相關宣傳和報道。
2020年1月,參加第四屆江蘇稻米博覽會。
2020年2—3月,檔案資料整理,撰寫技術規程和試驗論文。
4 ? ?組織管理
4.1 ? ?成立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
一是成立以分管農業副市長為組長的泰興市優質稻米產業化工作領導小組,成員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分管副局長、根思鄉和新街鎮分管農業負責人,領導小組具體負責實施工作的資金統籌、組織協調和日常管理。根思和新街2個鄉鎮人民政府整合其他農業項目,在基礎設施建設、環境整治、勞動力用工、稻米儲藏和加工等方面對實施基地實行政策和資金支持[1]。二是成立技術指導小組,聘請萬建民院士為技術總顧問,會同南京農業大學共同制定寧粳8號優質稻米生產技術方案,在寧粳8號種植區域內按照技術方案生產,確保寧粳8號米質達到綠色或無公害大米標準。
4.2 ?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對優質稻米種植基地的扶持。對規模66.67 hm2以上、種植指定優良食味性品種、按照標準化生產、與企業簽訂生產訂單合同并嚴格履行的主體,建議給予一定資金獎勵。二是鼓勵規模化糧食加工企業發展。優先安排規模化糧食加工企業項目用地,并實行用水用電優惠。三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對稻米生產營銷企業在貸款貼息、金融擔保、農戶合作經營上給予支持。對愿意做大做強的本地企業在加工設備更新上給予一定補貼,以支持企業提高加工品質、提升產品市場競爭力[2]。
4.3 ? ?構建產業全程服務體系
健全“稻米產業協會+龍頭企業+專業化服務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戶)”的服務模式。發揮稻米產業協會公益性服務作用解決水稻生產政策、技術問題;發揮泰興市乾坤米業有限公司、泰興市雪峰米業有限公司等現有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市場作用,實行訂單生產,解決出售問題;發揮專業化服務組織統一服務作用,解決了生產中“種、管、收”的問題;示范推廣“六統一”,即統一訂單生產、統一品種、統一耕整地、統一育供秧、統一播(栽)、統一病蟲草害防治,不斷健全產前—產中—產后的全面、系統、一體化的服務體系,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3]。
4.4 ? ?加大宣傳力度,促進品牌效應
廣泛宣傳優良食味性稻米獨特口感、營養、安全的特點,依托注冊水稻品牌商標,努力發展“綠色”“有機”稻米產品,進一步整合泰興大米的品種和品牌,促進品牌升級,擴展銷售網絡,擴大銷售市場。圍繞稻米加工,積極扶持現有水稻加工企業擴大生產規模,提高企業生產加工能力,力爭做大做強,傾力打造品牌,形成產業規模,促進全市稻米產業集群發展,形成聚集效應,提升市場競爭能力[4]。
5 ? ?參考文獻
[1] 劉超,趙娟娟,劉萍英,等.江蘇徐州市賈汪區發展優質稻米產業的做法、問題及對策[J].農業工程技術,2019,39(14):21.
[2] 朱永猛,施繼標,蔡孝洲.鄉村振興背景下泗洪縣優質稻米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9(9):247-248.
[3] 王曉飛,何秀英,陸展華,等.河源市水稻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廣東農業科學,2018,45(9):1-8.
[4] 陳展鵬,周薇,涂軍明,等.蘄春縣再生稻產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湖北農業科學,2018,57(8):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