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信

小麥播種時用新美洲星拌種,明顯增強了小麥的抗旱澇能力,既能保證小麥的出苗率,又能提高小麥的出苗率,可有效解決缺苗斷壟問題;方便種植戶根據小麥高產需要的群體結構進行合理播種,從而有效解決苗稠的問題,奠定了小麥高產的基礎,是小麥生產上一項成本低廉、使用簡便且行之有效的高產、穩產栽培技術措施?,F將新美洲星在小麥上應用示范效果介紹如下。
1 ? ?新美洲星在小麥上應用示范效果測評
1.1 ? ?應用示范概況
1.1.1 ? ?試驗設計。試驗共設2個處理。示范區用新美洲星30 mL兌水100 mL左右,拌5 kg小麥種子,在陰涼處晾干后播種;對照區未進行任何處理。
1.1.2 ? ?試驗材料。小麥品種為寧麥13。
1.1.3 ? ?試驗方法。播期為2016年11月10日,小麥的播量為262.5 kg/hm2。田間管理情況為基肥施用45%的復合肥450 kg/hm2,12月8日用麥極+苯磺隆化除,12月16日施尿素150 kg/hm2,2017年2月10日施尿素112.5 kg/hm2。
1.2 ? ?示范效果
2017年2月17日,由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牽頭,組織安徽農業大學、安徽省土肥總站、白湖農場知名農業專家7人,對白湖農場小麥應用新美洲星拌種示范效果進行田間現場測評。專家組考察示范區和對照區小麥苗情,田間調查群體莖蘗苗數,并選取代表性樣段取樣測定植株個體性狀。通過田間長勢觀察發現,拌種區小麥葉色濃綠、生長旺盛。苗情考察結果顯示,單株次生根數增加了26.3%,單株帶蘗數增加了22.1%,基本苗增加了23.1%,莖蘗苗數增加了41.1%,平均株高增加了9.4%,百株鮮重增加了28.8%,示范效果十分明顯(表1)。
2 ? ?新美洲星應用效果分析
2.1 ? ?節本增效
2.1.1 ? ?以降低肥料用量。一是新美洲星拌種后,可以使新美洲星進入土壤,固定土壤中水肥,使其不易流失,達到保水、保肥的效果。二是新美洲星進入土壤后能有效地改良土壤結構,使原先不能被作物吸收利用的養分釋放出來,供給作物利用,因而提高了化肥的利用率。三是新美洲星含有農作物生長需要的全部營養成分,根據肥料利用的“木桶理論”,多種元素合理配合使用更能發揮肥料的最大效率。通過新美洲星拌種,可降低氮、鉀肥用量的30%~50%、磷肥用量的15%~30%。四是小麥種籽接觸到新美洲星液肥后,促進了根系生長,根長、根多、根白、根粗。
2.1.2 ? ?降低小麥播種量。小麥通過新美洲星拌種,可增加出苗率10%~15%,在旱、澇、漬、凍等災害情況下,增加出苗效果會更佳,因而能夠降低播種量10%以上。
2.1.3 ? ?減少殺菌劑用量。新美洲星拌種還可增強小麥抗病能力,減少病害發生,因而可減少殺菌劑用量。
2.2 ? ?提高小麥抗病和抗災能力
推廣實踐證明,小麥用新美洲星拌種,可顯著提高小麥抗旱、抗澇、耐漬、抗病、抗凍、抗倒伏能力。因此,小麥用新美洲星拌種,可以確保小麥在災害年份也能取得較好收成。
1996年11月17日沿淮地區連降158 mm大雨,形成冬汛。方邱湖農場低洼田小麥受漬害嚴重。使用新美洲星的小麥表現出明顯的抗漬害效果。2004年冬季氣溫較高,2005年早春氣溫又偏低,很多地方出現小麥春性品種(如鄭麥9023)因為早播而受凍害的現象,嚴重地塊甚至因受凍害而絕收。而當時泗縣洋城湖良種場職工湯某用美洲星拌種的鄭麥9023產量達6 450 kg/hm2。鳳臺縣武集林場2005年播種小麥時用了美洲星拌種,2006年1月1日后天氣較為寒冷,使用美洲星拌種的小麥表現出了明顯的抗凍害效果,表現為苗色蔥綠,而相鄰未拌種的小麥葉尖部全部受凍而枯死。2009年2月3日田間觀察安徽明光、壽縣等地小麥,美洲星拌種地塊均苗齊苗壯、抗凍抗旱。
除了上述效果外,使用新美洲星對驅避小麥麥蛾有顯著效果。長期以來,對麥蛾的防治都是采用毒藥熏蒸的方法,不僅費工費時,而且污染環境;而通過在小麥生長期間使用新美洲星在增產增效的同時,就輕輕松松把這個問題解決了。1995—1996年在小麥生長期間,懷遠縣唐集鎮進行了666.67 hm2小麥使用新美洲星示范。到1997年底調查,使用新美洲星拌種的麥粒麥蛾蟲粒率為0.3%;早春噴霧為0.2%;而對照則為97.7%,防治效果極為顯著。
2.3 ? ?提供小麥高產合理群體結構
長期以來,播種量過大、苗稠一直是制約小麥高產的一個極其重要因素,究其原因,是因為廣大農民群眾在解決小麥播種后旱澇不均,無法保證小麥出苗率,缺苗斷壟問題時盲目加大播種量所致。新美洲星拌種可以提高并保證小麥出苗率,解決生產上的缺苗斷壟問題,從而有效降低小麥播種量,為小麥高產提供合理的群體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