刁毅
摘要 ? ?園藝專業植物保護學是一門理論性與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在傳統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從教學內容改革、多種教學方法相融合、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現場實習與多元化考核等方面對課程教學改革措施進行了探討,以期為提高植物保護學的教學質量,從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
關鍵詞 ? ?園藝專業;植物保護學;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 ?G642 ?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9-0258-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Discussion ?on ?Teaching ?Methods ?of ?Plant ?Protection ?Course ?in ?Horticultural ?Major
DIAO Yi
(College of Biologic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Panzhihua University,Panzhihua Sichuan 617000)
Abstract ? ?Plant protection course is an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course in horticultural major,bu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raditional teaching.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 teaching from the reform of teaching content,the integration of various teaching methods,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teaching,on-site internship and diversified assessmen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ducation quality of plant protection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Key words ? ?horticultural major;plant protection;teaching method
植物保護學是園藝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該課程主要講述園藝植物病蟲害及綜合防治方法,但植物保護學在常規教學中存在一些弊端。為適應鄉村振興戰略新形勢下園藝專業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新農科人才培養質量,植物保護學課程教學必須改變傳統教學模式,適應新的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完善教學內容,改變教學考核方式,從而提高園藝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1]。本文通過對常規教學方法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植物保護學教學模式改革,為提高植物保護學教學質量提供一定的參考。
1 ? ?植物保護學常規教學方法的弊端
植物保護學常規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在傳統的植物保護學教學中,教學內容針對性不強,與實際應用脫節,因而必需根據地方氣候、作物、主要病蟲害特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二是傳統教學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易使學生感覺枯燥乏味,存在應試心理,缺乏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而且在生產實踐中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不足;三是學生普遍存在理論考核優秀、實踐能力相對薄弱的現象。
2 ? ?植物保護學課程教學改革措施
2.1 ? ?將地方特色作物主要病蟲害作為教學重點內容
由于教學學時有限,園藝植物保護學教學內容與教學重點必須根據本地園藝植物的特點,從園藝卓越農林人才培養入手,進行一定的調整與優化。不同地區園藝植物的主要病蟲害類型、危害程度和發病特征有差異,因而在教學中,應選擇本地常見、危害程度大的病蟲害作為講解重點,使學生在短時間內理解和掌握[2]。
攀西地區特色園藝作物主要有特色蔬菜、特色水果、特色花卉等,由于地處干熱河谷區,日照長、濕度低,所以病蟲害類型差異大。在植物保護學課程教學中,應著重講解特色蔬菜、特色水果、特色花卉的主要病蟲害癥狀特征、病原與蟲體特征、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方法。
2.2 ? ?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混合式課程教學、雨課堂教學、翻轉教學等現代教學模式以其獨特優勢被廣泛應用到課程教學中,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習效率大大提高。
在植物保護學的課程教學中,由于病蟲害類型多,可將多媒體教學、標本采集教學、案例教學、討論式教學和啟發式教學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3-5]。標本教學直觀性強,能使學生將病蟲害特征與實物相結合,增加學生的印象。同時,結合實踐教學,鼓勵學生自己采集與制作病蟲害標本,使學生充分認識病蟲害生長環境、癥狀及形態特征。多媒體是重要的現代教學方法與手段。植物保護學課程病蟲害類型多、資料雜,采用多媒體教學,將標本圖片、病原圖片、相關錄像與動畫等有機結合,使學生能更直觀學習與掌握病蟲害的特征。在講授過程中,針對傳統講授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低的現象,可設置相關學生感興趣的專題,由學生自己制作PPT進行講解與討論,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由于學生對常見的昆蟲與病原子實體基本都熟悉,因而在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可以運用一些具體的實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3 ? ?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園藝卓越農林人才培養模式下,應改變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脫節的教學方式,使理論教學、實驗與實習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應以提高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為目標,將防治地方特色蔬菜、果樹、花卉主要病蟲害作為教學重點,培養學生獨立解決園藝植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實際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實驗與實習環節,鼓勵學生自主調查主要病蟲害及發生特征,采集與制作標本,從而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解決園林生產實際問題的能力。
2.4 ? ?根據病蟲害的季節性,加強現場實習
根據季節特性,教師應不定期帶領學生深入田間,實地觀察田間病蟲害特征,并采集相應的病蟲害標本;學生在農業企業實習期間,可調查不同蔬菜、水果與花卉的主要病蟲害,并了解綜合防治方法,以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2.5 ? ?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為了客觀評價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及運用程度,可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知識運用能力進行考核,以降低期末考試成績在學生成績評定中的比重。在成績考核中,可增加學生標本采集與制作、課堂討論、課程小論文等方面的比重,突出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3 ? ?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植物保護學傳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探討教學內容改革、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現場實習與多元化考核等多種教學模式在植物保護學教學中的應用,為植物保護學教學方法與模式改革提供參考。
4 ? ?參考文獻
[1] 施翠娥,謝影,汪承潤.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下《園林植物保護》課程教學改革[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17):159-162.
[2] 張世澤,劉同先,花蕾.教學創新與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在植物保護學教學中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校外教育,2013(增刊2):317-318.
[3] 段均團.高職涉農專業《植物保護學》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J].現代農業科技,2010(6):29-30.
[4] 朱麗梅.《園藝植物保護》教學改革的思考[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5,21(6):98-100.
[5] 王靖,鄭喜清,路慧,等.植物生產類專業植物保護學教學建設與改革[J].安徽農學通報,2014,20(9):161-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