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要 ? ?本文介紹了紹興平原地區設施葡萄“三高”(高密度、高產量、高收益)創新生產模式,提出通過改建葡萄大棚、選擇合適品種、提高種植密度、強化栽培管理等技術措施,促進葡萄種植模式創新,以適應該地區小規模高產量生產方式,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以期為種植戶提供參考。
關鍵詞 ? ?葡萄;設施;密植;高產;栽培技術;浙江紹興;平原地區
中圖分類號 ? ?S628;S663.104+.7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9-0066-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紹興平原地區地處亞熱帶,地勢平坦,土壤肥力中上,水熱條件豐富,適合葡萄生產。該地常年種植葡萄面積約2 700 hm2,年產量6萬~7萬t,產值在4億元左右。傳統上,紹興平原地區葡萄種植密度為3 000~4 500株/hm2,少量密植為近7 500株/hm2;設施栽培中以鋼管平棚方式保溫避雨,平均產量15.0~22.5 t/hm2,一般在7月中下旬開始采摘。但傳統的種植模式產量較低,達不到高產的目的。
為此,筆者通過對山東等地高產葡萄園進行考察,于2016年開始在紹興平原孫端鎮一家庭農場進行高密度(一般為15 000株/hm2左右)栽植模式試驗研究,該農場是以農業科學實驗基地著稱,多年承擔省、市各項農業“三新”技術試驗,農場屬寧紹平原水稻種植區,土壤類型為青紫泥田,土壤pH值6左右,土壤質地為黏土。該農場已經種植葡萄0.2 hm2左右,采用平棚常規栽培,栽植密度3 000株/hm2,豐產期產量約15 t/hm2,7月底開始采摘,8月下旬結束。經過3年的試驗實踐,形成了一套適應紹興平原地區生產的設施葡萄密植栽培技術。高密度栽培葡萄可以節約大量農田,適宜一般農戶家庭自有承包地生產,一般夫妻2人可以管理0.2~0.3 hm2,種植密度13 500株/hm2,豐產期每株定果4~6穗,每穗重0.25~1.00 kg,產量平均達37.5 t/hm2。現將該技術總結如下。
1 ? ?設施大棚結構
大棚用材與平棚一致,改平棚為圓弓連體棚,高為3.5 m、寬為7 m、長為40 m,4個圓弓棚連為一體,每棚南北朝向各留有進出口。大棚搭建前進行土地平整,按每棚栽葡萄4行構建葡萄支架,架高為1.8 m。
2 ? ?葡萄品種選擇及栽植密度
選用山東通用葡萄品種愛蜜、維多和紫羅拉,按每棚4行、每行100株栽植,行距1.5 m、株距0.4 m,葡萄栽植密度為13 500~14 250株/hm2。采用雙“十”字架每株定2個主枝,每枝留2個結果母枝,每株留4穗。
3 ? ?日常管理措施
3.1 ? ?整地施肥
新建大棚全園深翻,沿行開溝。基肥占全年施肥量的60%,以有機肥為主;當年下半部填入礱糠約7.5 t/hm2、上半部填埋鴨糞約7.5 t/hm2,翌年開溝施用有機肥約7.5 t/hm2,開溝深度20~30 cm;回填土要及時,根系不能長時間曝曬。施基肥時,有機肥要腐熟;注意斷根,盡可能少斷主根,主要斷老化的須根,斷根量控制在總根量的1/3[1]。萌芽前與花前追肥一般以氮、磷肥為主,施用量占全年肥料用量的10%左右。果實膨大肥以氮、磷、鉀肥為主,施復合肥450 kg/hm2。
3.2 ? ?整枝綁蔓
根據整形要求將主蔓均勻地綁布于架面上,按留3葉摘心、掐須和副梢,葡萄植株長到1.6 m打頂。采用抹芽、定枝、新梢摘心、處理副梢、綁新梢、除卷須等夏季修剪措施[2-3]。枝蔓管理要遵循“強樹則早、弱樹要晚”的原則。
3.3 ? ?上膜控溫
1—2月蓋棚,棚內加膜覆蓋,至3月中下旬葡萄發芽揭膜。封膜至萌芽前,控制溫度不超過30 ℃、濕度85%左右;萌芽后至開花前,控制溫度20~25 ℃、濕度60%~70%;開花期至坐果期,控制溫度20~28 ℃、濕度60%;坐果后至采果結束,穩定氣溫在25~30 ℃之間。最低溫度高于15 ℃時開始去邊膜,采果后去頂膜,11月底揭去大棚膜。
3.4 ? ?控水促發
萌芽前10 d全園灌足水1次,開花前后注意根據土壤水分狀況灌水,以防園內過干、坐果不良;5—6月梅雨季節,應做好開溝排水工作;7—8月高溫干旱季,需灌水降溫,少量多次、均勻供水,高溫時段需每天早晚給葡萄樹葉噴水。
4 ? ?病蟲害防治
病蟲害防治與常規葡萄園防治方法一致,試驗區為新建葡萄園,以霜霉病為主。及時夏剪和綁縛新梢,改善架面通風透光條件;注意果園排水,及時中耕除草,降低地表濕度;合理修剪,清除近地面的蔓、葉,降低小氣候濕度;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秋季結合修剪,剪除架上病梢、病枝和病果,清除架下枯枝、落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減少越冬菌源[4];適時噴藥保護,發病前及時噴布保護劑,采用銅制劑防治霜霉病,在發病前噴布1.0∶0.7∶200.0~240.0倍的波爾多液結合防治其他病害;發病始期發現病花序、病葉及病果粒應及時摘除深埋。另外,可以在葡萄梢長10~15 cm時鋪地膜,對防止雜草及灰霉病發生有明顯效果。
5 ? ?采收
愛蜜品種成熟較當地常規品種提早10~20 d,商品性較好;維多和紫羅拉葡萄品種成熟較晚,與常規品種同期,建議農戶可以搭配種植,以拉長采果期。其中,愛蜜和維多長時掛果會影響葡萄品質,應及時采摘;而紫羅拉品種掛果期可達20 d以上,是采摘游果園較佳之選。但必須說明一點,在紹興平原地區葡萄生長季節氣溫較高,整枝摘葉工作量較大,5—11月幾乎每天需要勞作,因而工作量大是這項技術推廣中遇到的一項困難。
6 ? ?參考文獻
[1] 李翠榮.山東地區大棚葡萄優質高效栽培技術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7(24):126.
[2] 李春亮.葡萄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J].河北果樹,2018(增刊1):70-71.
[3] 黃成.紹興縣歐亞種葡萄無公害設施栽培技術[J].中國農技推廣,2011,27(2):25-26.
[4] 段志坤.葡萄采后生長特性及其栽培管理[J].科學種養,2018(1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