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芳 唐福海
摘要 ? ?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農藥減量控害和節本增效防控技術,是在確保水稻生產安全和農田生態安全的前提下,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植保方針,以稻田生態系統為中心,以健康稻田為基礎,積極推行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生物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推進綠色防控與統防統治相融合,促進水稻重大病蟲害可持續治理。本文從總體思路、基本原則、防控目標、防控重點、技術路徑、非化學防治技術、合理用藥等方面對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農藥減量控害節本增效技術進行了具體闡述,以期為水稻安全生產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水稻病蟲害;農藥減量控害;節本增效;防控技術
中圖分類號 ? ?S435.11 ?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9-0108-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為了有效控制水稻病蟲害的發生蔓延,確保水稻生產安全和農田生態環境安全,提高農藥利用率和防治效果。結合高梁鎮水稻生產實際和病蟲害發生危害現狀,積極推廣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農藥減量控害節本增效的技術。
1 ? ?總體思路
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樹立“科學植保、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按照“控、替、精、統”技術路徑,加強水稻重大病蟲害預警和防控,推進水稻病蟲害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示范帶動綠色防控技術,確保水稻穩產、高產,保護農田生態環境,助力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1]。
2 ? ?基本原則
2.1 ? ?堅持農藥減量與保產并舉
在施用農藥時配合農藥助劑,提高病蟲害綜合防治水平,確保水稻生產安全,保證糧食產量穩定。
2.2 ? ?堅持產量與質量并重
在保障水稻生產安全的同時,更加注重品質的提升,推進綠色防控和科學合理用藥。
2.3 ? ?堅持生產與生態統籌
在保障水稻生產安全的同時,考慮農田生態環境安全,減少農藥面源污染,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生態文明建設。
2.4 ? ?堅持節本與增效兼顧
積極推廣新技術、新農藥、新藥械,做到保產增效、提質增效,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
3 ? ?防控目標與防控重點
防控目標為高梁鎮水稻重大病蟲害的防治處置率達到95%以上,統防統治覆蓋率達到50%以上,農藥使用量較上年下降1%,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總體防治效果達到90%以上,病蟲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內。以稻瘟病、稻紋枯病、水稻二化螟、稻縱卷葉螟、稻飛虱為防控重點,密切關注稻薊馬、稻赤斑黑沫蟬和稻曲病。
4 ? ?技術路徑
依據水稻病蟲害的發生特點以及預防控制的實際情況,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原則,將工作重點放在“控、替、精、統”4個方面。
4.1 ? ?“控”即控制病蟲發生危害
首先,選用抗性強的水稻品種,因地制宜,適時精量播種培育多蘗壯秧,適時帶藥移栽,平衡施肥和科學用水,培育健壯稻株,增強植株抗逆能力,控制病蟲害發生,減少用藥;其次,及早耕灌,消滅越冬病蟲,嚴格控制并降低病蟲基數,降低病蟲害的發生幾率。運用稻田養鴨、物理防治、生態調控、生物防治、理化誘控等綠色防控技術,為水稻創造出適宜的生長環境,達到保護天敵進而不利于病蟲害發生的效果,從而達到農藥減量的目的。
4.2 ? ?“替”即運用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
推廣高效率藥械,取締低效小型藥械;推廣低毒、高效率、低殘留的農藥,用來取締高毒、高殘留的農藥;積極推廣生物農藥;推廣先進現代植保機械的應用,取締跑冒滴漏的落后機械,進一步提高農藥的有效利用率及防治效果。
4.3 ? ?“精”即精準科學合理用藥
根據各村氣候特點和水稻種植情況,分別建立村級水稻病蟲害監測點,并做好病蟲害監測、預測、預報工作,利用廣播、有線電視、微信群、QQ群等及時發布預警信息。做好病蟲害防治技術培訓工作,應根據癥狀適期、適量、適時合理用藥,避免隨意亂用藥或隨意加大用藥次數和劑量。此外,在施藥高峰期間組織技術人員深入田間現場指導,推動農藥減量控害關鍵技術措施落實。
4.4 ? ?“統”即推行水稻病蟲害統防統治
引導17個村(社區)組建植保專業隊伍,積極開展病蟲害統防統治工作,加強隊伍建設和技術指導,提升服務能力,解決一家一戶“打藥難”“亂打藥”等問題。
5 ? ?防控技術
5.1 ? ?運用綠色防治措施
5.1.1 ? ?選用抗蟲耐害、高產優質良種和相應規范化栽培技術。如選用生育期在150 d左右的隆兩優華占、晶兩優534、萬優66等優質品種;因地制宜,適時播種,壯秧移栽,適當調整播種期和生育期,避開病蟲害高發期,減少農藥的施用。
5.1.2 ? ?實施水稻地膜濕潤育秧或地膜旱育秧,精量播種培育多蘗壯秧。一般在2月底以前整好濕潤秧田或旱育秧苗床,按1.3 m寬開廂,施足底肥,最好施用水稻專用育苗肥;3月上旬催芽播種,按用量30 g/m2播種,一般苗床面積600~750 m2/hm2,加強田間肥水管理。需注意旱育秧在播種后蓋上1~2 cm厚未混肥料的細土,并用丁噁草胺兌水進行封殺防雜草,濕潤秧田在水稻2葉1心時用稻騰防雜草。培育多蘗壯秧,減輕水稻病蟲害發生,減少農藥的施用。
5.1.3 ? ?及早翻耕、灌深水,滅菌、滅蛹。利用螟蟲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點,一般在2月底至3月初,越冬代螟蟲化蛹期統一翻耕冬閑田、綠肥田,灌深水浸沒稻樁7 d左右,打澇田邊、田角浪渣,集中無害化處理,降低病蟲基數。
5.1.4 ? ?加強田間管理。適時移栽水稻,避免栽老秧,采用重底肥、早追肥的施肥方法,有機肥與化學肥料配合施用,避免重施、偏施、遲施氮肥,適當增施磷、鉀肥,根據土壤、苗情長勢等追肥。科學用水,水稻生長前期淺水勤灌,適時排水曬田;后期淺濕灌溉,防止串灌、深灌,提高水稻植株抗逆性。
5.1.5 ? ?生態調控。田埂留草,為天敵提供棲息地;田埂種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等顯花植物,涵養寄生蜂、蜘蛛和黑肩綠盲蝽等天敵;路邊溝種植香根草等誘集植物,減少二化螟和大螟的種群基數,減少農藥的施用。
5.1.6 ? ?利用螟蟲的趨性,采用性信息素或燈光誘殺。在各代螟蟲始蛾期或盛蛾期,在茨坪沖沖、胡家沖沖、龔家溝等集中連片田使用性誘劑或燈光誘殺,通過群集誘殺或干擾交配來減少害蟲基數,以減輕危害、減少施藥。
5.1.7 ? ?稻田養鴨技術。在水稻分蘗初期,可將20 d左右的小鴨放入稻田,放鴨密度60~90只/hm2,水稻齊穗時收鴨。通過鴨子的取食活動,減輕紋枯病、稻飛虱、福壽螺和雜草等發生為害。
5.2 ? ?科學合理用藥
5.2.1 ? ?關鍵期應用藥劑預防。一是種子處理,預防苗期病蟲害。采用咪鮮胺、氰烯菌酯處理種子,預防惡苗病和稻瘟病;采用吡蟲啉等種子處理劑拌種或浸種,預防秧苗期稻飛虱、稻薊馬及飛虱傳播的水稻黑條矮縮病、條紋葉枯病等病毒病。二是帶藥移栽,減少大田前期用藥。移栽秧苗前1~3 d,適當使用適量內吸性藥物,帶土帶藥移栽,預防螟蟲、稻瘟病、稻薊馬、稻飛虱及其傳播的病毒病。三是孕穗后期預防,積極做好保護工作。根據穗期主攻對象,在水稻孕穗末期至水稻破口期這段期間進行綜合用藥,以預防螟蟲、稻曲病、紋枯病、稻瘟病、稻飛虱等病蟲害[2-3]。
5.2.2 ? ?采用水稻重大病蟲害化學藥劑控害技術。在落實健康栽培、生態調控、理化誘控、稻田養鴨、生物防治等綠色高效技術和關鍵期藥劑預防技術的基礎上,根據病蟲測報和田間實際發生情況,抓住關鍵時期實施藥劑防治[4]。
在稻瘟病防治上,苗期如發現中心病株,分蘗期葉瘟病株率達3%或出現急性型病斑時施藥;預防穗頸瘟需要在破口抽穗初期施藥,氣候適宜病害流行時,需要在齊穗期進行第2次施藥。藥劑可選用多抗霉素、枯草芽孢桿菌、井岡·蠟芽菌、春雷霉素等生物農藥或三環酮、三環唑、肟菌·戊唑醇、多井三環等化學藥劑噴霧。
在水稻紋枯病防治上,于水稻分蘗末期至孕穗抽穗期施藥。重點是大肥田、封行過早、氮肥過多田塊,選用井岡·蠟芽菌、井岡霉素、申嗪霉素等生物農藥或75%戊唑醇·肟菌酯、24%噻呋酰胺懸浮劑、30%苯醚甲環唑·丙環唑乳油、氟環唑、咪銅·氟環唑等化學藥劑噴霧。
在水稻二化螟防治上,狠抓一代二化螟的防治,有效控制二代蟲源基數,降低二代二化螟的發生及危害程度。分蘗期于枯鞘叢率達到5%~7%或枯鞘株率3%時施藥,孕穗期枯鞘率達2%~3%,于卵孵化至低齡幼蟲高峰期施藥,蟲量較低時優先采用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防治,化學藥劑可選用殺蟲單、阿維·殺蟲單、阿維·高氯、氯蟲苯甲酰胺、氟苯蟲酰胺等。
在稻縱卷葉螟防治上,防治指標為分蘗期或幼蟲2、3齡盛期水稻束葉苞15個/百叢、孕穗后水稻束葉苞20個/百叢。適用的生物農藥為甘藍夜蛾核型多角體病毒、蘇云金桿菌、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短穩桿菌等,生物農藥適宜在蟲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齡幼蟲高峰期施用。化學藥劑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氯蟲·噻蟲嗪、四氯蟲酰胺等。選擇17:00~18:00施藥,施藥后保持田間水深3~5 cm,保持3~4 d。
稻赤斑黑沫蟬在高粱鎮長春、千家、新店、楊金等村社每年都有發生,當初見成蟲時,開始噴施藥劑,用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氯蟲苯甲酰胺、阿維·氯苯酰、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鹽、甲維鹽氯氰等藥劑兌水在傍晚或晴天上午露水干后常規噴霧,對同一片稻田統一整體施藥,對于同一塊田的施藥方式為從外到內、先稻田周圍隨后向中央推進[5]。
稻飛虱重點防治白背飛虱和褐飛虱,采用種子處理和帶藥移栽的方式。藥劑防治重點在水稻生長中后期,對孕穗期蟲量1 000頭/百叢、穗期蟲量1 500頭/百叢以上的稻田施藥,可選用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醚菊酯、烯啶蟲胺、吡蚜酮等藥劑。
在稻曲病防治上,在水稻破口前7~10 d(10%水稻劍葉葉枕與倒二葉葉枕齊平時)施藥預防,藥劑可選用春雷·王銅、戊唑醇懸浮劑、嘧菌酯懸浮劑等,適當添加葉面肥或激健,提高水稻抗逆能力。
6 ? ?注意事項
一是若采用昆蟲性信息素誘殺害蟲的方式,需要連片大面積使用。二是若使用生物藥劑預防病蟲害,為確保藥效則需提前施藥期;在使用藥劑防治時,建議加入農藥減量降殘助劑,以減少化學農藥用量,保護生態安全。三是新店、三義等村稻蝦、稻魚等農業生態種養區需慎重選用藥劑;水稻揚花期慎用新煙堿類殺蟲劑如吡蟲啉、啶蟲脒、噻蟲嗪等,減少對授粉昆蟲的影響;破口抽穗期慎用三唑類殺菌劑,避免對水稻產生藥害[6]。四是提倡不同作用機理藥劑合理輪用與混配,避免長期、單一使用同一藥劑,提倡使用高含量單劑,避免使用低含量復配劑。禁止使用含擬除蟲菊酯類成分的農藥,慎重使用有機磷類農藥。五是化學農藥使用時提倡二次稀釋,農藥兌水充足,噴霧均勻周到,在陰天或晴天早、晚施藥。六是嚴格按照農藥使用操作規程,遵守農藥安全間隔期,確保稻米質量安全[7]。
7 ? ?參考文獻
[1] 唐湘如.作物栽培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2] 陜西省農林學校.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學[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0.
[3] 吳桂華.水稻病蟲害減量控害防控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3(11):139-140.
[4] 王瑞海.魏縣農藥減量控害增效技術措施及其成效[J].河北農業科學,2012,16(11):46-49.
[5] 路楊.今年水稻重大病蟲害防控方案發布[N].農資導報,2017-06-02(004).
[6] 周光榮.固鎮縣主要糧食作物主推技術綜述[J].農民致富之友,2018(4):68.
[7] 李兵.常德香米有機栽培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控[J].植物醫生,2019,32(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