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
摘 要: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信息化技術被使用到各個地方,在行政事業單位也不例外,目前,越來越多的行政事業單位重視審計工作,在單位內部均設立了內部審計部門,著重對本單位的財務等各方面進行審計,防范風險,控制質量。因此,內部審計部門為提高本部門的工作效率,也引入信息化技術,進行審計信息化建設,導入信息化審計系統,提高內部審計的效率。在行政單位來看,財務審計工作具有非常大的作用,審計工作對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目標管理以及預算的控制具有非常法的作用,審計幫助行政事業單位發現本單位的問題,并提供相應的建議,因此,審計工作結合信息化的技術,能夠讓審計工作更加順利的進行。本文闡述了信息化在審計工作中的使用情況并研究了相應的策略。
關鍵詞:財務審計 信息化技術 創新與實踐
傳統的審計工作主要是依靠人工來實現,尤其是在遇到大量的數據復核的時候,那么人工難免出現錯誤以及工作量也比較大。因此,行政事業單位引進審計信息化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可以幫助審計工作人員完成大量的數據復核工作,還可以保證數據的正確性。此外,改變原有的審計模式能夠促進審計工作的順利進行,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引入信息化的審計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審計工作人員的審計效率,還能過夠確保各項數據的準確性。
一、分析行政事業單位中財務審計信息化運用情況
(一)在現場審計方面發生變化
第一,審計工作現場執行過程中,擁有大量財務數據、采購數據需要進行分析性復核,原本人工進行大量數據的篩選容易出錯,而且工作效率非常低下。而信息化手段的引入有利于使得數據篩選變得非常簡單,使用計算機的功能進行篩選,不僅可以是數據的篩選的準確性提高,還能夠借助計算機的幫助快速的完成工作。第二,以往在針對大量數據的情況下,人工進行數據分析是不太可能的,就算分析出來,數據也不夠直觀。而引入審計系統,使得數據的趨勢分析變得非常簡單,審計工作人員可以將數據上傳至審計軟件中,軟件的功能可以拿數據自動生成趨勢分析圖,這樣審計工作人員可以直觀的看到數據的趨勢走向,以及數據的占比,通過數據的趨勢可以查出一些財務方面的問題。第三,審計的程序之一就是查閱文件,查找審計證據,而以往的查找我們需要看很多的法律法規的文件,每次審計都需要進行查找。而行政事業單位引入審計系統之后,工作人員可以在審計系統中實施法律法規文件的建檔,以至于往后的審計工作中,可以通過檢索相關的文字就可以查找到相應的文件,既快捷又方面,從而提升了審計工作的效率。此外,以往的審計工作人員在對審計過程進行記錄時,只能通過紙質的記錄,這樣的記錄不僅容易丟失,而且審計的過程領導無法查看,引入審計系統之后,審計的過程、進度,可以在審計系統中進行共享,以便于領導能夠直接了解項目的進度以及進程,這樣,也有利于領導對于下一步的審計工作做出及時的做出指示,審計工作人員有利于為下一步的審計工作做好準備。
(二)審前調查發生變化
傳統的審計工作中,審計人員需要對資料進行收集一一查閱,諸如,在查看財務相關數據時,需要單位的會計將報表導出,拷貝至審計工作人員處,這樣就浪費了比較多的時間。因此,在信息化不斷發展的這個大背景下,引入審計系統,在系統中可以鏈接相關的系統,直接調出相應的財務數據,如報表、明細賬等,這樣節約了很多的時間。
(三)審計檔案的存放發生變化
以往的審計檔案均是通過紙質化檔案來保存,這就造成有些審計項目比較大,審計的資料比較多,造成整理紙質資料的時間比較長,而且紙質檔案需要比較大的地方進行存放,占據了行政事業單位的空間。而引進審計系統的使用,可以將紙質化的檔案轉化成電子版的檔案來保管,這樣以來保證檔案的存貯的完整性,還可以保證檔案不發生損害,還能方便審計工作人員隨時調閱檔案。
二、分析信息化在行政事業單位審計中的創新運用策略
(一)采集項目數據,推進審計信息化對接
在審計中,首先要做的便是收集資料,以往均是靠人工收集一些紙質的資料以及拷貝一些數據,而審計系統加入之后,能夠實現項目的對接,加快審計人員獲得審計數據的速度,實現審計資料的完美對接。另外,對于有些項目已經出具審計報告的,在審計系統中可以根據審計報告審批的建議與意見進行及時的修改,實現審計報告的實時跟新。
(二)加快審計信息化硬件設施建設的步伐
要實現行政事業單位審計信息化,就需要建設相應的硬件設施。首先,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大硬件設施的投入,購買審計軟件無形資產,使得審計工作的信息化得以實現。其次,行政事業單位應做好預算,將建設聯網審計系統納入年度預算中,在資金充足的情況下逐步推進審計聯網系統平臺的搭建。再次,行政事業單位網絡布線應進行調整,以此保證審計平臺的獨立性,將互聯網、黨政網和電子政務的外網進行區別,以保證審計信息不外泄。
(三)提升審計人員的技術水平
審計工作采用信息化,引入信息化手段,對于掌握信息化技術的審計人員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求審計人員應掌握審計的相關知識,還應掌握信息化技術方面的知識。因此,行政事業單位應加強對審計工作人員的技術培訓,以便于審計人員在工作中能夠更好利用信息化手段為自身的工作服務。
在培訓過程中,行政事業單位可以通過分批、分組的培訓方式,將審計人員進行分組、分批,一方面有利于審計人員之間形成競爭,有利于促進信息化技術水平的提高,二是分批進行培訓,不會耽誤單位的工作進程,可以繼續將審計工作持續下去。培訓過程中,審計人員不應僅僅只是聽講,應該一邊思考,對于有疑問的方面應及時的進行詢問,針對有疑慮的提出問題,這樣有助于信息化更好的為審計工作服務。與此同時,將信息化手段使用到審計工作中,逐漸形成以審代訓、審訓一體的模式,此外,審計全體人員遇到問題,應及時請教技術人員,技術人員進行指導,從而不斷提升審計人員使用信息化手段的水平。
(四)積極創新審計技術
在信息化不斷發展的時代,審計工作的方式、審計技術的水平、審計人員的專業程度都需要極大地提高,逐漸擴大深度。相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來說,依法向我國地審計機關申請電子數據技術指導,并根據審計的實際情況,是非常必要的,這樣可以促進審計人員掌握信息化系統的程度,使得行政事業單位不斷在實際操作中逐步創新審計目標。此外,行政事業單位可以不斷優化審計數據的報送模式,健全相關的制度,確保審計資料的完整性與真實性,加強對審計數據的保管,有效避免審計數據的外泄。從行政事業單位內部來看,行政事業單位還可以結合單位的審計系統融入大數據平臺中,促進單位審計效果的提升。
三、結束語
總之,信息化技術不斷在發展,審計工作也應緊跟時代的發展不斷的進步,傳統的審計模式已經不適用目前的審計工作,因此,應不斷創新審計技術,學習信息化技術,將信息化技術與審計工作進行有效結合,提升審計工作的效率,最終實現行政事業單位審計的工作目標。
參考文獻:
[1]孫惠士,周偉,包凌霞等.經濟新常態下電網企業內部審計職能轉變-強化全面風險管控推進 “全覆蓋網格化”審計[J].中國內部審計,2017,78 (02):18-22.
[2]彭清華.經濟新常態下中國內部審計功能拓展[J].湖南科技大學學 報(社會科學版),2017,20(01):78-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