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青嬗
摘 要:大數據沖擊對傳統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學產生重大影響并提出新的要求。本文討論了傳統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提出了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內容有助于學校層面制定可行的教學方案,為黨和國家培養優秀的統計及數據分析人才。
關鍵詞:大數據 ?統計學專業課程 ?教學改革 ?措施
基金項目:廣東省普通高校重點科研項目“面板隨機前沿模型的內生性研究”(2018WQNCX026)、.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共建項目(GD17XYJ07)、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啟動項目(2018A030310572)、廣州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2018年度“羊城青年學人”資助研究項目(18QNXR59)、廣州市哲學社科“十三五”規劃2018年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專項課題(18GZMZQN10)。
自2014年起,連續六年將大數據納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被上升為國家戰略。統計學專業教學涉及多門專業課程,如《概率論》、《統計學》、《多元統計分析》、《非參數統計》、《抽樣調查》、《統計軟件教學》等。隨著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傳統統計學專業課程面臨一系列問題。本文梳理了傳統統計學課程教學面臨的困難,給出相應措施。本文研究有助于學校層面制定可行的教學方案,有助于培養優秀的統計人才。
一、傳統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學面臨的問題
第一,傳統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學側重于理論教學,例如在課堂上花費大量時間講授理論推導和計算過程,案例教學和實驗課程等相對不足,學生缺乏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訓練,導致難以將方法融會貫通。同時,復雜的推導和計算會降低學生對統計專業課程的興趣度。
第二,學生的軟件操作能力、編程能力有待加強。許多高校的培養方案里涉及到軟件學習課程,但學校對該類課程的重視度不夠。筆者在多年的教學中發現,許多學生可以通過輸入簡單的命令實現統計分析方法,但不會通過編程實現這些方法,也不會數值模擬。
第三,考核方式比較單一。多數高校將期末成績定義為平時成績和期末筆試成績的加權,其中期末考試主要考察學生對基本知識點的理解和的計算能力。在這種考核方式下,學生傾向于死記硬背或者機械式做題以得到較高的分數,缺乏主動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編程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的激勵。
二、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學的改進措施
第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軟件操作能力和編程能力。軟件操作能力不僅包含輸入簡單命令實現統計方法,還要知道如何調整參數以及如何解釋輸出結果。如果學生能通過編程實現統計方法,或者能通過修改源代碼滿足自己的模型需求,該學生具有較強的軟件在操作能力和編程能力。
第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選擇性地引入大數據方法,使得學生了解大數據方法的理論與應用知識。例如在《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和《統計學》課程中可引入針對于高維數據的變量選擇方法,如LASSO回歸,ALSSO回歸等。在《非參數統計》課程中可引入關聯分析、支持向量機、隨機森林等方法。由于知識儲備的局限性,學生在學習這部分內容的理論知識時可能存在困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方法的應用性而非理論性。同時教師可以加大實驗課的時間占比。
第三,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案例教學是一種開放、互動式的教學方式,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并使得學生體會到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進而產生正向激勵。教師也可以充分利用網絡中適合學習的資源,為學生課后學習提供有利條件。學校和學院層面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參加數據分析類的比賽,如全國統計建模大賽、“高教社杯”中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等。
第四,要引入更合適的考核方式。學校和學院層面應該提高實驗課程在期末考試成績中的占比,提高實踐類平時作業在平時作業中的占比。該處理給予學生正向的激勵,有助于學生主動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和編程能力等。
三、結束語
大數據沖擊為統計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機遇和挑戰。統計人才的培養必須注重培養軟件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高校需要主動融入到大數據背景,為黨和國家培養優秀的統計人才。
參考文獻:
[1]李金昌.基于大數據思維的統計學若干理論問題[J].統計研究, 2016(11): 3-10.
通訊作者:黃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