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
摘 要:本文從制造業企業的視角,分析了2018年5月和2019年4月份兩次實施降低增值稅稅率的措施稅率調整給制造業企業的稅負、成本和利潤帶來的主要變化,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制造業企業應對增值稅稅率調整對其產生影響的對策,旨在為制造業盡快適應當前改革背景下的經濟環境,實現快速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增值稅 ?稅率調整 ?變化
一、引言
2016年5月份我國開始全面推行“營改增”,我國的稅收征管體制環境發生了巨大變化。2018年4月下發的《關于調整增值稅稅率的通知》,將原適用17%和11%稅率的貨物和勞務稅率下調1個百分點,2019年根據兩會政府工作報告要求,我國于4月1日起開始新一輪的增值稅改革,增值稅現行稅率由現行16%將至13%,現行10%稅率將至9%。那么這兩次稅率下調對制造業企業的運營管理會產生哪些影響,制造業企業該如何采取對策進行應對呢?
二、制造業企業在增值稅稅率調整的條件下稅負、成本和利潤可能發生的變化分析
(一)制造業企業稅負將會有所降低
增值稅稅率降低之后,制造業企業的稅負最為直接的變化是會有一定比例的降低,在此我們以某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制造企業為例,假定兩種情形來分別加以分析:
1、稅率由16%降至13%,不含稅的價格不變
假設該企業不含稅銷售收入為a萬元,不含稅的原材料成本為b萬元(均已取得可抵扣的增值稅專用發票),取得的可抵扣進項稅額為c萬元,不考慮其他影響增值稅稅負的事項,稅率降低前的增值稅額為m,降低之后的增值稅金額為t,計算如下:m=a*16%-b*16%-c=0.16*(a-b)-c,t= a*13%-b*13%-c=0.13*(a-b)-c。
則稅率降低后該制造企業的增值稅稅負實際降低比例為:Q=(m-t)/m*100%。代入上述m、t計算公式之后,可計算出Q=0.03*(a-b)/0.16(a-b)*100%=18.75%。
從計算結果可以看出,在不含稅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制造企業的稅率由16%將至13%,則其至少可以降低18.75%的稅負比例,若企業能夠取得更多的可抵扣進項稅額,則可以實現稅負的更大降低幅度。
2、稅率由16%將至13%,含稅價不變
同上例,稅率降低前的增值稅額為m=a*16%-b*16%-c=0.16*(a-b)-c;稅率降低之后不含稅收入為a*(1+16%)/(1+13%)=1.0265a,不含稅成本為b*(1+17%)/(1+16%)=1.0265b,稅率降低后的增值稅額t=1.0265a*13%-1.0265b*13%-c=0.1334(a-b)-c。則稅率降低后該制造企業的增值稅稅負實際降低比例為:Q=(m-t)/m*100%=16.63%。
從該計算結果可以看到,在含稅價不變的情況下,制造企業的稅率由16%將至13%,則其至少可降低16.63%的稅負比例,同樣若企業能夠取得更多的可抵扣進項稅額,則可以實現稅負降低的更多。
(二)對制造業企業成本的影響分析
對于制造企業來說,其營業成本主要劃分為兩部分,分別為主營業務成本和其他業務成本,其中主營業務成本主要與人工成本、材料成本和固定資產折舊成本為主,而其他業務成本主要包括出租包裝物成本以及材料讓售成本以及攤銷成本等。對于制造業企業來說,增值稅稅率的降低可從兩方面引起其成本營業成本的降低:一方面是增值稅稅率的降低對于制造企業的上游企業來說,若其市場占有率不高、綜合議價能力不強,則會因稅率降低而降低其產品售價,將稅負降低部分讓利于其客戶,從而對制造企業的材料成本起到降低作用;另一方面則是降低了制造企業采購的固定資產的入賬價值,從而減少了固定資產使用期間的折舊計提,客觀上對其營業成本的降低起到了降低作用。
(三)對制造業企業利潤的影響分析
增值稅稅率的降低對制造企業利潤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對于生產技術較為落后、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制造企業來說,增值稅稅率的降低會對其銷售收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收入總體規模會縮減,而收入規模的縮減可能會因邊際成本的影響而降低利潤;二是從上文分析可以看到,增值稅稅率調整對制造企業的營業成本具有潛在的降低作用,從而有對利潤的增加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三是增值稅稅率的降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制造企業的稅費負擔,從而為其節約了更多的現金流,提高了流動性,為制造企業的轉型升級、技術創新和規模擴張等提供了良好的資金環境,客觀上對利潤增長具有促進作用。
三、制造業企業應對增值稅稅率調整對其產生影響的對策
(一)做好稅收籌劃工作,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
增值稅稅率的降低雖然有效降低了制造企業的稅費負擔,但從上文分析可以看到,稅費負擔降低的不僅僅取決于增值稅稅率的降低,還在一定程度上受企業能夠取得的可抵扣進項稅金額的影響,因此筆者建議制造業企業在國家一系列稅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仍然要進一步做好稅收籌劃工作,做好增值稅進項稅發票取得的管理工作,以提高企業的進項稅抵扣率,合理降低稅負。
(二)對制造企業的上游企業進行精細化管理,防止稅負轉嫁風險,降低產品成本
結合上文分析,制造業企業在增值稅稅率降低之后,其營業成本能否降低主要取決于材料和設備的供應商能否將稅率降低部分的利益讓渡出來,因此筆者建議制造業企業要對其供應商實施精細化的管理,防止出現材料供應商和設備供應商在稅率降低之后仍然維持原來的售價而增加了原材料成本和固定資產折舊成本。
(三)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降低收入規模縮減帶來的利潤降低風險
雖然增值稅稅稅率的降低給制造業企業的生產經營帶來較大的利好,但是從整體來看,這種利好主要集中在高端制造行業,而對于技術含量較低、產品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制造業企業來說,卻容易因此而產生收入規模的縮減問題,鑒于此筆者建議綜合競爭力不強的制造業企業應當利用此次增值稅稅率降低的契機,盡快進行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提升產品的技術含量,以“工業4.0”和“以信息技術帶動制造業革新”為主導發展戰略,進而提升企業的綜合競爭力,享受國家稅制改革的政策紅利,改善盈利能力。
四、結束語
本文從制造業企業的視角探討了增值稅收稅率降低對制造業的稅負、成本和利潤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并在此基礎上分別從三個角度提出了一些建議和對策,意在為制造業企業盡快適應當前的稅收環境,實現健康穩定發展提供有益參考。
參考文獻:
[1]李建輝.增值稅稅率降低1%的影響分析[J].會計之友.2018.10.
[2]唐霏.淺析增值稅稅率調整對文化創意服務業的影響[J].財會通訊.201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