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晶超
摘要 ? ?大別山野生杜鵑是大別山區寶貴的自然資源,屬于重點保護植物。本文從苗圃選擇與準備、插穗選擇及處理、扦插、插后養護管理等方面闡述了大別山野生杜鵑的扦插技術,以期為推廣和發展大別山野生杜鵑提供技術參考。
關鍵詞 ? ?大別山野生杜鵑;苗圃選擇;插穗選擇與處理;扦插;插后管理
中圖分類號 ? S685.21; S339.4+4 ? ? ? ?文獻標識碼 ? ?B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9-0145-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杜鵑又名映山紅,是杜鵑花科杜鵑屬的常綠或落葉灌木,其是我國的十大名花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天然名花之一,被譽為“花中西施”[1-2]。杜鵑是一種能夠適應多種氣候條件的生態型花卉,生命力旺盛,在我國的分布范圍很廣,主要分布在河南、湖北、江西、福建、四川、貴州、云南和臺灣等省。杜鵑的樹形豐富,花葉的形態多樣,花葉的色彩艷麗、多變[3]。杜鵑具有花期長、適應性強等特點,是園林綠化的優質資源,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全世界野生杜鵑約有960種,我國約有524種,我國是世界上最主要的杜鵑資源分布中心。大別山區又是中國野生杜鵑的資源分布中心,該區可以稱為是“杜鵑王國”。大別山野生杜鵑形態上多為高1~2 m的小灌木,也有樹齡較大的大樹杜鵑,樹高可達4 m以上,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隨著自然環境的惡化和人類的過度盜挖,特別是近年來,大別山當地村民及部分游客非法盜挖販賣,野生杜鵑品種和產地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因此,開展對大別山野生杜鵑育苗和栽培技術的研究具有現實指導意義。杜鵑的繁殖方法有播種、扦插和嫁接等,其中扦插是最常用的繁殖方法。較國外而言,我國的栽培技術比較落后,基本處于野生生長的狀況。杜鵑育苗技術相對簡單,可以采用扦插育苗,利用適宜濃度的萘乙酸(NAA)、ABT 6號生根粉與吲哚丁酸(IBA)混合的生長調節劑,同時結合相應的扦插基質,杜鵑的生根率可達80%。現將大別山野生杜鵑扦插育苗技術總結如下。
1 ? ?苗圃選擇與準備
苗圃位置一般選擇交通方便、水電設施完善、排水性好的開闊地帶,地勢平緩的林間地帶或農耕地均可以作為苗圃地[3]。育苗期的氣候環境條件要求陰涼濕潤,利于幼苗生長。土壤條件要求土壤疏松、排水通暢、通氣良好、腐殖質豐富、基肥充足等,苗圃土壤要求呈弱酸性[4],pH值5.0~6.0,一般采用粗砂、細砂和腐殖土等栽培基質按照2∶1∶2比例混合的土壤育苗效果最好,忌用堿性或黏性土壤地塊。扦插基質是用黃泥與純泥炭土結合,能夠更好地保水、保肥,提高扦插的成活率。在扦插前1年對苗圃的雜草進行清除,土地進行深翻25~40 cm,土壤進行日光曝曬處理,以對土壤消毒殺菌,達到減少病蟲害發生的目的。翌年春季再進行1次翻耕,打碎土塊,將圃地耙細,施基肥并噴施0.3%高錳酸鉀進行土壤消毒,然后起壟進行栽培,壟寬不超過1.3 m,壟長可根據苗圃地形而定,方向盡量南北走向。壟面扦插基質有2種:一是黃泥,即過篩的細土鋪1層,鋪設厚度達3 cm以上;二是純泥炭,鋪設厚度為3 cm左右。此外,根據實際情況,可以適當地搭建遮陰網,覆蓋具有一定遮光率的黑色遮陽網。遮陽網要求具有通風、保溫、保濕等功能,能夠保持扦插苗圃的空氣濕度在75%左右。苗圃溫度達32 ℃以上時,可以采用雙層遮陽網,在扦插苗生長30 d后可以視發根情況進行揭膜栽培。
2 ? ?插穗選擇及處理
插穗的選擇及處理是大別山野生杜鵑扦插育苗的重要環節之一。扦插時應選取品種優良、長勢強壯、無病蟲害、抗性強的野生杜鵑作為母株,最好采集蔭棚下的枝條。采插條的前2 d應對母株充分灌水,在晴天的早上或陰天時采插條。插條應選擇當年已成熟的新梢,自基部剪下。可以采用雙面反切法剪取插穗,采用此法剪切的插穗切口平整、吸水面較寬,在扦插時不易損傷樹皮。剪取當年生半木質化的枝條作為插穗,選取長度約為5 cm,將剪回來的枝條進行細剪,長度約3 cm,插穗上保留2~5個葉片,采下的插穗去掉部分葉片后采用一定的手段進行保濕。
3 ? ?扦插
扦插前應將苗床用小木板刮平,扦插時可先在平整的苗床上用小木棍打孔,然后進行扦插,以免直接扦插造成插穗受傷,提高插穗成活率。扦插密度可以進行控制,將處理后的插穗按行株距4 cm×3 cm的規格插于苗圃土壤中,深度為插穗的1/3左右,扦插后要壓緊基質。扦插后對苗床進行全面的噴藥殺菌,用多菌靈250 g和毒死蜱150 g加水100 kg拌成藥液,然后用噴壺均勻噴施到壟面,蓋膜后根據具體情況再噴施1次藥液。用長度為2.15 m左右的拱竹條或鋼絲搭建大棚,塑料膜覆蓋壟面,保證土壤濕潤,創造良好的插穗生長條件,促進插穗生根,提高扦插繁殖成活率。
4 ? ?插后管理
大別山野生杜鵑喜濕潤、不耐高溫。因此,在育苗時應注意澆水,確保土壤基質有足夠的水分。此外,還應保持大棚內的濕度在75%~85%范圍內。一般情況下,扦插后前2周,每隔2~3 d用水噴施1次葉面。此后可根據苗床的實際濕度情況,控制澆水頻次,正常情況下每隔1周左右澆水1次,若遇到連續陰天、下雨的情況,可適當延長到每隔2周左右澆水1次。扦插3周后的生根階段需要適當進行松土,增加土壤的透氣性,促進生根[5]。苗圃及育苗大棚要設置好排水設施并做好相關排水工作,確保在特殊天氣或雨季雨水不會浸淹苗床,進而危害扦插苗的生長[6]。扦插后需要及時進行遮陰處理,每天的遮陰時數可以根據具體的天氣情況和光照強度而定。一般情況下,在扦插后2周內要提高遮陰強度,扦插2周以后可以逐漸減少遮陰并增加光照,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縮短植物生根的時間。杜鵑扦插生根的最適宜溫度為20~25 ℃,杜鵑不耐高溫,溫度過低時可用塑料薄膜半封閉的處理方式來調節土壤的溫度;若連續高溫,大棚內溫度達35 ℃以上時,大棚需要及時通風,可以將大棚的兩側薄膜揭開,促進空氣流通,進而降低大棚內的溫度。通風能夠有效地控制育苗大棚內的溫度。當根系生成后,扦插苗繼續生長,1個月后,扦插苗新根長約為3 cm,可進行移栽。扦插苗移栽后應及時澆透水1次,促使插條與土壤緊密接觸。在后期的正常管理工作中,保持土壤具有一定的濕度即可。插條生根后第30天左右進行第1次追肥,隨后每隔1周噴施營養液1次,共計4次。插穗生根后進行追肥能夠有效促進其生長,有利于獲得壯苗。一般在每年的5月底進行扦插,扦插后25 d左右插穗發根,30~40 d可以在膜上開孔,根據實際情況逐漸揭膜,直至將塑料薄膜全部揭開。
5 ? ?結語
大別山野生杜鵑是大別山區寶貴的自然資源,屬于重點保護植物。近年來大別山里的野生杜鵑花越來越少,或被采挖植栽于庭院,或被賤賣給商販,或被山場開發毀壞,嚴重威脅了野生珍稀植物資源安全和生態環境。大別山野生杜鵑生長緩慢,生長條件苛刻,農民未掌握相關栽培技術,造成其數量減少。隨著大別山野生杜鵑資源的減少和國家野生動植物保護政策的實施,發展野生杜鵑扦插育苗技術具有一定前景,使用以上扦插方法的杜鵑成活率可以達到80%以上,為推廣和擴繁大別山野生杜鵑提供了很好的技術支持。因此,大別山野生杜鵑扦插可以發展成一項農業產業,帶動當地農民就業,提高農民收入。大別山野生杜鵑是一種良好的觀花型樹種,經過改良后的杜鵑已經具有較高的社會經濟效益,既可以應用于園林綠化,又保持了革命老區的珍貴樹種資源。
6 ? ?參考文獻
[1] 王團榮.野生杜鵑扦插技術研究[J].河南林業科技,2008(1):18-19.
[2] 黎武.野生杜鵑扦插育苗及栽培技術[J].南方農業,2014(24):54-55.
[3] 崔希洙.興安杜鵑嫩枝扦插育苗技術[J].吉林林業科技,2013(5):41.
[4] 郭蕊.野生杜鵑的扦插育苗及馴化栽培技術要點[J].南方農業,2018,12(17):35.
[5] 陳怡超,宋希強,趙瑩,等.基質和激素對海南杜鵑扦插生根的影響[J].熱帶生物學報,2018,9(3):65-69.
[6] 王世平.杜鵑扦插繁殖技術研究[J].現代園藝,2018(3):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