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昱曄
摘要 ? ?本文通過介紹張掖地區文冠果產業發展情況,結合臨澤縣地處河西走廊中部平原地帶的地理優勢和有利氣候條件,研究文冠果產業在臨澤縣域內發展面臨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期為文冠果在當地的推廣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 ? ?文冠果;種植;發展;甘肅臨澤
中圖分類號 ? ?S565.9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9-0157-01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文冠果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沙荒地區優良的造林綠化樹種,文冠果的利用價值極高,大力發展文冠果有利于林業生態建設和林業產業發展有機融合。為進一步摸清文冠果在張掖地區的發展現狀,探索臨澤縣大面積發展文冠果的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筆者扎實開展了張掖地區文冠果產業發展的適應性及優勢分析工作,通過調研分析,基本了解了張掖地區文冠果發展的整體現狀,也為臨澤縣文冠果產業發展提供了參考依據。
1 ? ?張掖市文冠果產業發展概況
張掖市種植文冠果較早,但由于沒有產業支撐,多為零星分布,在部分縣區多作為園林綠化樹種。據調查了解,臨澤縣沙河林場三站、蓼泉鎮堡子村均生長有30年左右的文冠果大樹。張掖市大面積引種栽培文冠果始于2010年,是由甘肅省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研究院在院所屬紅沙窩荒漠化綜合防治試驗站建設。截至目前,該基地已建成文冠果采種區24.67 hm2、文冠果示范區15.33 hm2,文冠果優質種苗繁育區10.00 hm2。近年來,在該基地的輻射帶動下,張掖市共計發展文冠果栽培基地近666.67 hm2,主要分布在甘州區平山湖、花寨、安陽等鄉鎮以及部分國有農林牧場和高臺縣。臨澤縣蓼泉鎮2017年調入文冠果苗木3 000株,僅栽植片林1.00 hm2,其余苗木主要用于通道綠化和村莊美化。總體來看,無論文冠果苗木的栽植成活率、生長量還是苗木對病蟲害的抗性在現有栽培區域都表現出良好的適應性。在產業化建設方面,甘肅文冠果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張掖市僅有的一家文冠果發展方面的注冊企業,目前該企業還處在文冠果栽培基地推廣階段,暫時沒有自己的加工產品。張掖市文冠果產業發展時間短,從試驗種植到現在僅7~8年時間,大部分植株尚未掛果,產量及產值還不明確。
2 ? ?文冠果生長習性及利用價值
2.1 ? ?生長習性
文冠果為無患子科文冠果屬木本藥、食兩用的油料植物,是我國特有的木本油料植物,原生在我國北方,多分布于海拔2 000 m以下的荒山坡、溝谷間和丘陵地帶。文冠果具有適合在大面積的荒山、荒地、沙化土地等不良條件下生長的諸多優勢,其對土壤要求不嚴,在黃土丘陵、沖積平原、固定沙地和石質山區都能生長,耐瘠薄;文冠果抗病蟲害能力強,病蟲害少;文冠果喜光,但也能耐半陰環境;文冠果具有深根性,主根發達,抗干旱,在低濕地生長不良;文冠果耐寒性強,在最低氣溫為-41.4 ℃時尚可安全越冬。但文冠果不耐澇、怕風,在排水不好的低洼地區、重鹽堿地和流動沙地不宜栽植。
2.2 ? ?利用價值
2.2.1 ? ?經濟效應。文冠果“一年種苗,二年見花,三年見果”,是高產值、高效益的油料、藥用林木,與種植農作物相比,在投入與管理方面可節省大量人力、物力。文冠果壽命較長,千年的大樹仍然花繁葉茂、碩果累累,一次性投資,長久受益。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文冠果可加工成食用油料、保健食品及化妝品等高端產品。
2.2.2 ? ?生態效應。文冠果可作為城市風景園林、荒山綠化、荒漠化治理的優良樹種,也是水土保持及防沙治沙的先鋒樹種,文冠果在荒山綠化、保持水土、防沙治沙、涵養水源和調整林業產業結構等方面的開發價值極高,對改善生態環境具有極其深遠的意義。
3 ? ?臨澤縣文冠果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是規模較小,帶動力弱。臨澤縣文冠果生物質能源基地建設尚處于起步階段,文冠果基地建設面積偏小,示范帶動作用不明顯。二是品種優化選育尚屬空白。文冠果優良品種選育和早豐優質管理技術研究工作滯后,導致目前發展文冠果多以種子繁殖及實生苗栽植,單株之間的產量、品質與效益差別極大。在實際生產中存在著低產、生理性落花、掛果率很低等現象。三是產業支撐能力不強,產業鏈條尚未形成。文冠果生物質能源基地建設涉及種苗基地培育、規模化能源林基地建設和油料生產加工等諸多環節,需要政府引導、群眾參與、科技支撐、龍頭企業帶動,特別是在產業發展初期,政策扶持是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1-2]。
4 ? ? 臨澤縣推廣發展文冠果的建議
文冠果是生態價值極高的樹種,發展前景廣,食用、藥用價值高,生態效益明顯,但在張掖地區規模化發展時間短,多為實生苗栽植,目前仍未凸顯出實質性的經濟效益,結合臨澤縣實際,現提出以下發展建議。一是充分利用文冠果耐干旱、耐瘠薄、耐鹽堿、怕水澇,可以在石質山地、黃土丘陵、固定和半固定沙地正常生長的特性,在區域引種栽培試驗示范的基礎上,把文冠果視為優良的生態樹種,作為宜種區域生態建設、防沙治沙、荒灘造林的備選造林樹種之一,以充分發揮其生態價值。二是文冠果樹體雄偉,具有花美、葉奇、果香、枝瘦、體拙的特點,易于人工控制樹形,觀賞價值較高,作為城市及美麗鄉村綠化樹種,可大面積推廣種植[3-4]。文冠果開花時間為4—5月,與其他樹木的盛花期錯開,花期長達1個月,花色多樣,并適宜在臨澤縣大部分地區種植。三是文冠果作為經濟林種植還有待論證。文冠果雖然耐干旱、耐貧瘠,但這是僅對其生態適應性而言,當涉及到產量和經濟效益問題時,情況并不樂觀,文冠果素有“千花一果”之稱,說明其結實率很低,落花落果現象嚴重,目前如何克服其落花落果并沒有明顯的技術突破,因而一直未能有效提高其單產,導致經濟效益有限。從文冠果在張掖市目前的發展情況來看,其在張掖地區正處于初步發展階段,文冠果的經濟效益尚未凸顯,不建議作為經濟林大力發展。
5 ? ?參考文獻
[1] 殷巨龍,康振安,屈云,等.張家口市文冠果發展現狀與建議[J].河北果樹,2018(增刊1):2-4.
[2] 王婭麗,朱麗珍,翟紅霞,等.文冠果研究現狀及產業發展建議[J].寧夏農林科技,2018,59(3):21-25.
[3] 邢斌.對原州區發展文冠果產業的對策與建議[J].農民致富之友,2017(16):95.
[4] 畢福傳.文冠果在黑龍江省的發展潛力及存在的問題[J].中國林副特產,2016(2):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