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曼菲

摘要 ? ?本文對新安縣1981—2018年氣溫變化趨勢進行分析探討,以掌握新安縣氣候變化規律,為有效應對氣候異常變化、提升氣象部門防災減災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 ?氣溫;變化趨勢;應對措施;河南新安
中圖分類號 ? ?P467 ? ? ? ?文獻標識碼 ? ?A
文章編號 ? 1007-5739(2019)19-0183-0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新安縣地處河南省西部淺山丘陵區,地形復雜,屬北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旱,夏季炎熱多雨,易伏旱,降水時空分配不均,以干旱為主的災害性天氣時常出現。近年來,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新安縣各類極端天氣現象頻繁出現,對當地農業有序生產和經濟正常發展都造成了嚴重影響。基于此,本文對新安縣1981—2018年氣溫變化趨勢進行分析探討,以掌握新安縣氣候變化規律,為有效應對氣候異常變化和提升氣象部門防災減災能力提供參考依據。
1 ? ?氣溫變化趨勢
1.1 ? ?年際變化趨勢
新安縣1981—2018年平均氣溫為14.4 ℃,近38年,新安縣平均氣溫整體處于上升趨勢(圖1),氣候傾向率為0.356 ℃/10 a。新安縣1981—1993年期間年平均氣溫均低于歷年平均氣溫,1993年后,除1996年、2003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外,其余年份均高于歷年平均氣溫,占52.6%。以上表明,20世紀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新安縣氣溫呈偏暖的年份較多,這與全球氣候變暖整體趨勢一致。
1.2 ? ?年際極端最高氣溫變化趨勢
新安縣1981—2018年平均極端最高氣溫為38.9 ℃,38年中平均極端最高氣溫整體處于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189 ℃/10 a。新安縣1981—2000年間年極端最高溫度偏低,除1981年(40.0 ℃)、1985年(40.3 ℃)、1990年(40.1 ℃)、1995年(39.8 ℃)、1996年(39.4 ℃)外,其余年份均低于歷年平均極端最高溫度值。進入21世紀后,除2003年(37.3 ℃)、2004年(38.1 ℃)、2007年(38.8 ℃)、2008年(38.1 ℃)、2010年(38.3 ℃)、2013年(37.8 ℃)、2015年(37.2 ℃)、2016年(37.6 ℃)、2018年(38.7 ℃)外,其余年份均高于平均值。
新安縣近38年間極端最高氣溫多出現在6—8月。其中,年極端溫度最高為41.7 ℃,出現在2005年;年極端溫度最低為36.6 ℃,出現在1993年;二者相差5.1 ℃。新安縣年極端最高溫度呈波動上升趨勢,高溫加劇干旱天氣出現,對于農業生產造成嚴重影響。同時,蒸發量加大,河流徑流量減小,而隨著新安縣城規模擴大,人口進一步增長,污染加劇,用水緊張。
1.3 ? ?年際極端最低氣溫變化趨勢
1981—2018年新安縣極端最低氣溫平均值為-9.1 ℃,近30年極端最低氣溫多出現在12月和1月。新安縣20世紀90年代之前僅有1984年、1987年及1988年高于平均極端最低溫度值,90年代后極端最低氣溫明顯處于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577 ℃/10 a,與全球氣候變暖一致。
新安縣冬季逐漸變暖,為農作物害蟲及蟲卵越冬提供了有利條件,加劇了病蟲害對農作物影響[1-2]。而消滅病蟲害就需要噴施農藥、增加肥料,加大農業成本投入,而農藥及化肥等化學制品施用會造成土壤污染,破壞生態環境平衡,降低農作物品質。
2 ? ?應對措施
2.1 ?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通過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強化能源節約及高效利用、加大依法實施節能管理力度、加快各行業節能技術開發及推廣使用和建立以市場為基礎的節能新機制,提高全社會共同節能減排意識。通過大力發展可再生資源,積極優化能源消費結構。通過栽培抗逆性較強農作物、采用科學合理的灌溉技術、研究開發優良牲畜飼養管理技術和加大沼氣利用力度,控制甲烷等排放物的增長速度[3]。
2.2 ? ?合理開發及配置水資源
對水資源實行合理開發及優化配置,實施有效農田灌溉節水等措施,興修水利,建成河流防洪工程體系,以增強農田抗旱、防澇能力。把雨季多余水分有效貯存起來,以備干旱季節利用。同時,氣象部門應當抓住有利的天氣時機,實施人工影響天氣作業,對空中水資源進行開發,以緩解旱情[4]。
2.3 ? ?加強環境保護,維持生態平衡
加強對天然林業資源的保護,進一步開展生態保護工程建設,通過植樹造林來防風固沙;通過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等措施防止水土流失,促使自然生態平衡得到進一步恢復。在經濟建設的同時,要增強對環境保護的認識,使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達到統一,從源頭上控制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同時,提高公眾意識,全民加入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動中,為創造美麗家園貢獻力量。
3 ? ?結語
分析結果表明,新安縣近30年平均溫度處于明顯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356 ℃/10 a;年極端最高溫度呈波動上升趨勢,氣候傾向率為0.189 ℃/10 a;年極端最低溫度趨于上升,氣候傾向率為0.577 ℃/10 a。
隨著氣候的逐漸變暖,新安縣極端天氣頻發且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對新安縣工農業生產和社會經濟都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因此,氣象部門要充分發揮氣象服務于社會的作用,提高氣象災害預報預警的準確率,拓寬氣象信息發布渠道,確保將氣象災害損失降到最低,為社會經濟發展及秩序穩定保駕護航。
4 ? ?參考文獻
[1] 胡園春,張紅艷.魯南地區近40年氣溫變化趨勢分析與農業應對措施[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49(5):21-26.
[2] 唐夢琴,張智雄,張瑩焱.德欽縣氣候變暖趨勢及其影響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8(21):214.
[3] 錢鳳魁,王文濤,劉燕華.農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措施與對策[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5):19-24.
[4] 申雙和,褚榮浩,呂厚荃,等.氣候變化情景下黃淮海冬麥區降水量及其適宜度變化分析[J].中國農業氣象,2015,36(4):454-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