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 靜 劉利明
自2013 年教育部頒布《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以來,書法教育得到了廣泛普及。課堂教學是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質量的優劣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學習效果,也關系到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對小學書法教學中的“教”與“學”兩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書法教師應善于探索契合時代發展的課堂教學模式,通過優化課堂教學,不斷提高教學效率。
1.善作加減法,分層書寫練習。
教師所設計的練習內容可由易到難,形成梯度,對于“易”做到全員普及,對于“難”做到優生先達。練習課程可分為基礎練習、提高練習和拓展練習三個層次。基礎練習是每一位學生都必須完成的,提高練習與拓展練習則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書寫情況,有選擇地進行練習。對基礎差的學生,教師應指出其書寫的問題并“手把手”進行示范,要求他們在單字筆畫和結構上多練習。對基礎較好的學生,則提出結構準確、書寫流暢、章法得體等更高要求,使學生在審美能力上得到提升。
例如,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課《長橫》,教師可以分層設計本課目標——基礎練習目標:所有學生都能學會長橫的寫法,對于長橫起筆、行筆和收筆的寫法掌握扎實;提高練習目標:部分學生能嘗試書寫長橫的另外兩種形態,即書寫“貴”字中的長橫和“千”字中的長橫,了解歐體中長橫的形變,掌握三種長橫的寫法;拓展練習目標:少數學生在完成基礎目標和提高目標后,可選擇“千”字或“貴”字進行拓展書寫(見下頁圖1)。這樣分層設計練習內容,貼近不同學生的現有水平,既保證了一般學生的書寫能夠達標,也提高了基礎較好學生的書寫水平。

(圖1)
2.集字重銜接,滲透思想教育。
“集字”指搜集某一書家曾經書寫過的單字,經過重新組合形成新的作品形式。集字練習有助于提升課堂效果,其體現在:(1)學生了解集字創作的方法,便于從臨作轉向創作,學而能用;(2)集字練習相當于一條無形的線,穿起了每周一課時的教學內容,強化了課時之間的聯系;(3)借助一些書法軟件,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習的積極性;(4)集字內容可滲透思想道德教育,通過書法練習提高學生的道德品質。
集字練習要求教師應善于整理,將學生學過的范字與將要學的范字組成詞匯,著重選取一些具有思想教育意義,或是體現中國傳統思想文化的文字內容,例如“誠信、文明、惜時如金、實事求是、上善若水”等。先指導學生進行單字練習,“通關”后,結合條幅、橫幅、斗方、扇面等章法,嘗試用不同幅式進行書寫創作。為了體現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書寫內容上要給學生更多選擇。如學習“思”字后,可集兩字“三思、思齊、深思”,三字“學而思、思益學”,四字“三思后行、見賢思齊、集思廣益”等,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自選完成。另外,課堂中教師可以教學生如何借助“書法字典”“墨趣書法”等軟件,搜索經典碑帖中的字,并集成不同形式的書法作品,便于學生課后的練習與創作。
1.運用PowerPoint,分析字形結構特點。
PowerPoint 的應用與中小學書法教學深度融合,將音頻、視頻、圖形、圖像、動畫等綜合應用,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內容,也讓課堂教學更加直觀、形象和有趣,讓書法這種以文字為主的課型“活”了起來,克服了傳統教學中表現形式單一的弊端。
啟功先生曾說:“學習書法首要是重視漢字的間架結構。”因此,引導學生領悟漢字的間架結構,是練好書法的基礎。例如,指導書寫“寳”字時(見圖2),教師在Power-Point 中第一步:首先利用動畫功能,用倒梯形概括出“寳”字的外形,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上寬下窄”的字形特點。第二步:對漢字的各部件進行“基本形色塊”處理,不同顏色的色塊分別顯示漢字的不同部件,幫助學生更好地領悟漢字的間架結構特點。上部“寶蓋頭”呈傾斜的梯形,中部的“王”和“爾”整體呈更加傾斜的梯形,下部“貝字底”呈長方形,中部梯形偏上部分與上部梯形底部重疊,提醒學生關注中部“王”“爾”與上部“寶蓋頭”的穿插關系。第三步:在學生發現“寳”字結構特點的基礎上,再將“寳”字的所有筆畫分為“橫畫組”“豎畫組”“點畫組”。通過添加輔助線的動畫效果,進行不同筆畫的分組對比分析,找出分組筆畫的異同,使學生能直觀感受到“寳”字筆畫的長短、粗細、曲直、正斜等特點。第四步:遵循整體—局部—整體,由整體外形到對比局部筆畫,再到整體的結字,分析透徹后教師再范寫,指導學生臨摹練習。

(圖2)
2.應用電子白板技術,發現點畫書寫細節。
電子白板技術在優化書法課堂結構、提高書法學習效率方面效果顯著。
電子白板易于操控,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自主操作。利用電子白板放大、探照的功能,動手截取圖片,使學生更加清晰地觀察字體特點;利用電子白板屏幕批注功能,學生可以直接在投影儀范寫的字上標注輔助線,找尋文字的外形、結構和筆畫特點。例如,在人民美術出版社美術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課《撇》的教學時(見圖3),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下用毛筆為學生范寫“撇”,接著切換到電子白板功能,學生可利用屏幕批注功能,勾勒出“撇”的行筆路線,用短虛線勾畫出“撇”起筆較方的特點,在筆畫左側用長虛線連接“撇”的起筆和收筆,發現弧度最大的地方就是弧度方向發生變化的地方,這樣就解決了書寫“撇”時弧度處理的難點。
運用電子白板有利于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探究的過程,不僅能夠培養學生學習書法的興趣,還能鍛煉語言表達能力。它推動著“變教為學”理念在書法課堂上的推廣,讓學生自主學研,“變聽為講”,真正實現“教”與“學”的換位。

(圖3)
1.展示評價。
展示評價是一種非常直觀的評價方式。在教學中,學生可以展示靜態的“書寫作品”,也可以展示動態的“書寫過程”。將學生的優秀作品通過黑板、實物投影或微信展示給全班。在評價的過程中,師評至關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和不足,并運用精準的語言完成評價,因為有時一句鼓勵的話,就可以增強學生書寫的信心。
課后,可以借助學校櫥窗、不同級別的書法比賽或微信群等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展示與切磋的機會,也便于家長參與,拓寬反饋的渠道,使得書法學習不僅僅局限在課堂上。通過這些展示評價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他們的上進心。
2.“集字冊”積累評價。
在課堂教學中,把學生每堂課書寫得較好的單字或練習較好的小作品收集起來,一起保存在統一規格的本子中,形成個人的“集字冊”。這本“集字冊”,不僅方便教師跟蹤學生課業情況,而且可以借用“集字冊”進行生生之間的評價,例如以小組為單位每月進行組內評比,將每組推出的優秀“集字冊”在全班進行展示,通過對比讓學生找到彼此之間的差距,督促學生更加努力地練習。另外,動員家長為孩子做不同階段的“學期集字冊”“學年集字冊”。隨著書寫“量”的積累,必然會帶來書寫水平“質”的飛躍。
綜上所述,信息化教育是大勢所趨,書法教師要不斷探索、勇于創新,勤于更新自身教育教學理念,持續優化教學方法以及教學評價方式,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好學、樂學。作為書法教師的我們,在“普及書法教育,弘揚傳統文化”的道路上,應不斷推動書法教學邁上新的臺階,使學生在技法表現、審美判斷、文化理解等方面的素養得以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