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天宇


美國與歐盟分別于2012年和2013提出專利密集型產業概念并測度產業經濟與就業貢獻度,將專利制度對經濟和科技貢獻的視角聚焦于中觀產業層面,具有劃時代意義。2015年12月22日國務院發表專題文件強調需要培育知識產權(專利)密集型產業,2016年國家專利局印發了《專利密集型產業目錄(2016)》,指出專利密集型產業在我國經濟拉動能力強,在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整體創新活力較強。根據研究數據顯示,中國專利密集型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1.0%,專利密集型產業從業人員數占社會總人口的3.4%;同期專利密集型產業為美國貢獻了5.1% 的GDP和2.6%的就業;歐盟在同時期的產業調查報告中也顯示專利密集型產業具有很大的經濟和就業貢獻度。
雖然我國專利密集型在產業數據上顯示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就,但是產業的實際發展情況較歐美發達國家,仍存在核心技術缺失、過度依賴于外資、產業鏈靠后等原因。本文擬采用專利和資本兩項指標國有企業的控制度來衡量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企業競爭力。
一、專利密集型產業
現有專利密集型產業的定義方式為:專利密度(專利數/從業人員數)高于工業制造業人均值的產業。專利密集型產業帶有技術性和制度依賴性,以技術創新和專利壟斷來參與市場競爭。專利密集型產業與非專利密集型產業的區別在于重點投向了技術研發、成果轉化,因此根據生產要素密集型產業的定義,專利密集型產業又可以定義為在相當生產規模下,專利作為生產要素投入較多的產業。專利密集型產業可以概括為:依賴于創新性知識要素投入的專利保護驅動型產業。
二、國外來華企業專利控制度
核心技術是企業發展的關鍵,為維護本國企業的競爭優勢,國外來華企業對技術的壟斷和封鎖依然十分嚴峻,受專利制度保護的原因,我國企業很難充分利用來華企業的技術外溢。國外來華企業通過使用技術壟斷實現對市場的控制以形成競爭優勢。對國外來華企業的專利控制度的研究,可以衡量產業的技術國內外分布情況。
國外來華企業專利控制度指的是產業外資企業在本國所授權的專利數除以該國現有維持的專利總數。該指標可以顯示各專利密集型產業外資企業的在我國的專利的控制程度,數值越大,控制地位越顯著;反之,則表明本國居民專利相對處于主導地位,數值越小,主導地位越鞏固。就技術壟斷帶來的后果而言,目前國外來華專利控制度較高的產業更加需要培育發展,以打破國外來華企業對技術的封鎖與壟斷。
計算公式:外資企業在華專利控制度=外資專利授權總量/本國現有維持專利總量。
表1是對工業領域相關中類的國外來華專利控制度進行分析的示例。從表1可以看出,2009~2013年,中國市場工業領域整體的國外來華專利控制度為0.59,表明我國居民的授權發明專利在工業領域整體上處于主導地位。與工業領域整體保持在一個水平,表明在專利密集型工業中類產業,我國居民的授權發明專利在整體上同樣處于主導地位。鑒于表1中數據,對專利密集型產業目錄中各產業進行分析發現有11個產業的國外來華企業專利控制程度度高于工業領域整體水平0.59,占比約為45.8%;而其中有7個產業的外資企業專利控制度大于1,數據證明國外專利權人的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較之國內企業,目前處于明顯的優勢地位,在文化、辦公用機械制造等產業中,外資企業的專利控制度高于2,顯示其在專利競爭中已占據主導地位。在這些產業中,對于國內企業,通過專利控制力的穩步提升,可以有效增強國內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而逐步突破國外企業在產業鏈高端的封堵,才能夠為我國產業升級轉型保駕護航。研究發現,在現有專利密集型產業目錄中的24個中類產業中,僅有12個產業的外資企業專利控制度小于0.5,且主要涉及醫藥制造業,研究表明我國專利申請人的在這些產業相對處于較明顯的弱勢地位。
三、企業資本行業分布狀況
企業的實收資本是企業家及其他投資人作為資本投入企業的各種生產資源,表明所有者對企業的所有權關系和資本控制關系。了解國有資本、港澳臺資本和外資在各專利密集型產業實收資本中所占的比重,有助于確定國內產業政策的真正受益者和主要受益者。
表2顯示了資本所有權狀況示例。從表2中可以看出,2009~2013年,國有資本所占的比重高于外資和港澳臺資本所占比重。然而,專利密集型工業中類產業的國有資本、港澳臺資本和外資在實收資本中所占的比重則分別為6.37%、8.90%和20.34%,相對于全部工業,專利密集型工業中類產業的實收資本中,國有資本所占比例明顯低于工業整體水平,外資所占比重則較工業整體水平明顯增大,港澳臺資本所占比重與工業整體水平基本保持一致,最終呈現實收資本中外資所占比重高于國有資本所占比重的狀態。在進一步的研究分析中發現24個資料密集型產業中類產業有23個工業中類產業的外資所占比重都高于國有資本所占比重,僅在中藥飲片加工(273)產業國有資本所占比重高于外資所占比重,但卻低于港澳臺資本所占比重。
四、結論與建議
目前我國專利密集型產業與歐美發達國家差距很明顯,就本研究發現主要集中于資本與技術兩個方面,來華企業對部分產業控制力還處于比較強勢的地位,資本占比較高。近階段我國各級政府,應該對于專利控制度、資本占比情況都處于相對劣勢的產業進行本土企業扶持。鼓勵國有企業發明創造及成果轉化,在專利控制度方面能夠扭轉目前稍處于落后的局面。對處于資本劣勢的產業,政府可以加大投資力度,鼓勵、吸引國有企業向該類產業發展。扭轉目前的專利控制度與資本占比的局面,可以有助于提高我國企業的話語權,為實現產業結構轉移做基礎。
參考文獻:
[1]WIPO.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Report: The Changing Face of Innovation[R].WIPO,2011.
[2]徐明,姜南.專利密集型產業對工業總產值貢獻率的實證分析[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13(04).
[3]李黎明.知識產權密集型產業測算:歐美經驗與中國路徑[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6(14).
[4]單曉光,徐驍楓,常旭華,陳旭.基于行業中類的專利密集型產業產業測度及其影響因素[J].同濟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05).
[5]王黎螢,王佳敏,虞微佳.區域專利密集型產業創新效率評價及提升路徑研究——以浙江省為例[J].科研管理,2017(03).
[6]李超.我國知識產權公共服務中的政府支出責任研究[D].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2016.
(作者單位:江蘇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