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凡 陳芬
摘 要:現在各個高校大學生志愿者組織與活動百花齊放,社會在前進與發展中也需要這樣的一批人,然而綜合各個高校的志愿服務情況來看存在很多共通的問題。以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的志愿服務活動為例,淺析志愿服務活動中的一些客觀問題,并討論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構建,使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得到長足有效的發展。
關鍵詞: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構建
一、志愿服務與思政教育
一般觀點認為,志愿服務是指任何人志愿貢獻個人的時間和精力,在不為任何物質報酬的前提下,為改善社會服務,促進社會進步而提供的服務。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會和社會群體用一定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和道德規范,對社會成員進行有目的、有組織和有計劃的影響,使他們形成一定社會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會實踐活動,這也是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思想指導。
二、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意義
1、有利于構建和諧社會。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的主旨是幫助他人,并在此基礎上鍛煉自己能力,提升自身素質。大學生作為最朝氣蓬勃的一群成年人,他們的影響范圍和力度是比較有優勢的,志愿精神也會被更久遠地繼續傳承,也更有利于互助、友善、和諧社會氛圍的形成。
2、有利于思政教育與志愿服務相互促進。大學生志愿服務作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一種創新模式,是思政教育理論與社會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既促進了思政教育理論向實踐的轉化,也豐富了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由理論到實踐,在實踐中印證理論,也更符合當代大學生的學習方式。
三、大學生志愿服務的現狀
大學生志愿者對志愿服務理念的認識不完善。通過對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的學生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對他們進行了調查詢問,通過對問卷調查收到的反饋與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后發現一些普遍問題。
1、志愿者本身存在一些問題。志愿者對志愿服務理念認識有限,有少部分志愿者認為志愿服務活動應該是完全的無償服務,而且必須服從組織的安排。大學生志愿服務如果沒有最基礎的經濟支持是很難開展下去的,僅憑學校給予的幫助也只是杯水車薪。志愿者積極性快速減退。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每年都會存在這樣的問題,學年剛開始大學生志愿者的熱情空前高漲,然而在學年快結束的時候卻會出現無人問津的情況。志愿者參加志愿活動的功利性太強。一部分大學生志愿者參與活動的目的不是為了幫助他人、提升自己,而是為了所謂的榮譽、評獎評優以及推優入黨和加分等功利性的目的和態度來參加志愿者活動,這種行為完全違背了我們志愿服務的初衷。這也使志愿活動的質量大打折扣。這也成為志愿者們參與活動積極性不高的因素之一。
2、學校缺少對大學生志愿者的專業培訓和激勵方式。現階段,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的大學生志愿者都是由上一屆直接帶領下一屆開展并參與各種志愿者活動,這樣的傳遞方式缺乏系統性、專業性的管理與培訓。這直接導致志愿活動的涉及面狹窄,服務寬度不足,形式過于單一以及活動效率和質量下降等問題。學校在志愿服務活動中對大學生志愿者提供的幫助也過少,缺乏對志愿活動的激勵政策,學校一般只會給予證書或者加分之類的激勵,卻沒考慮志愿組織的實質需求——缺少經濟方面的支持與更高的發揮平臺。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在這方面每年為志愿者組織提供援建書屋愛心書屋與一些其他志愿者活動的部分資金,并且學校倡導“一毛錢公益”與“小瓶大愛”活動自籌公益基金,為志愿者組織緩解了很大的資金壓力。
3、社會缺少對大學生志愿者的保護與保障機制。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由志愿者組織所組織的志愿活動現在已有相當一部分是致力于校外的志愿服務活動,志愿者在走出校門,進入社會的活動中自身利益卻得不到保障。現階段社會對于志愿者服務活動的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社會缺乏對大學生志愿者的認知,將志愿者們當做免費工人;社會認可度也不高,政府部門對志愿服務活動支持程度不高;社區對志愿活動的配合度低。
四、如何構建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
從目前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的實際情況來分析,我們可以從志愿者自身,學校和社會三個方面來改進,共同推動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構建。
1、大學生志愿者自身需要加強對志愿服務理念的認知,內化志愿服務精神。要將志愿活動奉獻愛心、服務社會的利他主義精神銘記于心,讓大學生志愿者明確志愿活動是出于自我發展、自我提高的非功利精神而發展的。大學生志愿者還需要自身不斷總結、完善志愿者組織的管理,使組織趨于健康化、高效化,使大學生志愿者組織身處學校的同時又能與社會接軌。
2、學校作為大學生志愿者與社會接洽的橋梁,同時又負有不可缺少的教育責任,使學校成為最為之關鍵的一環。首先學校應正確引導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緊密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思想,把握利己和利他兩種動機的平衡,防止以利功主義為追求的志愿服務傾向。其次應該將志愿服務文化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充分利用社團,校園廣播,網絡新媒體等平臺傳播志愿服務精神。學校應該充分應用高校教師這一人才優勢,將培訓志愿服務活動歸入相關教師工作,引導老師主動參與大學生志愿者專業培訓,使大學生志愿者掌握更專業的志愿服務技能,滿足復雜志愿活動的高層次工作需求。學校還應該加強大學生志愿組織的建設,為大學生志愿者組織提供資金支持和社會企業政府溝通渠道,使大學生志愿者組織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和平臺。
3、社會作為大學生志愿服務的最終受益對象更應該在各方面對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提供幫助與支持。社會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來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權益。同時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對大學生志愿服務提供適當的優惠政策和便利條件,給予一些必要的經費支持。同時需要政府引導社會輿論導向,為大學生志愿服務創造良好的社會氛圍,調動企事業單位和各類社會團體的認同感,主動承擔大學生志愿活動的一些必需費用。當地政府還應通過當地網絡、電視、報紙等媒體平臺對大學生志愿服務進行多維度的宣傳,提高社會對大學生志愿者的認同感,提升大學生志愿者自身的存在感與歸屬感。
社會應當建立志愿者動態電子數據庫。對大學生志愿者進行電子登記,將每位大學生志愿者的服務時長、服務項目、服務次數、參與程度都以電子數據形式記錄下來。同時還可以通過對大學生志愿者的年齡、專業、興趣、特長等信息進行整合,以便統一管理,快速抽調符合活動需求的志愿者,大大增加了工作效率。
[參考文獻]
[1]張? 琨.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長效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12(5).
[2]馬一冰.德育視野下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的構建[J].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2016(6).
[3]王 蕾、邱 強.高校志愿者服務活動長效發展機制研究[J].天津科技大學.2016(6).
課題信息:本文系湖南省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試驗計劃項目--思想政治教育視野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長效機制研究—以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為例,項目編號DFCXS201805
(作者單位:湖南農業大學東方科技學院,湖南 長沙 4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