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阿鳳
摘要:行政事業單位在我國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中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其貢獻巨大。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已顯得愈發與之不適應。新時期,我國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帶來了會計體制的變革,這就要求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改革勢在必行。但是,如何使會計改革規范、有序地進行,是擺在行政事業單位面前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文章基于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目前的現狀,分析了會計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改革;問題及對策
一、引言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社會建設不斷完善,經濟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隨之而來的是各行各業的變革。會計行業,作為社會建設和經濟發展的基礎力量,也日漸變化。自2001年我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WTO)以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經濟發展進一步融入世界經濟大潮中,對外貿易和經濟交流日趨頻繁。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為適應社會與經濟發展,會計行業改革十分必要。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國現行的會計制度和體制已經不能很好地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在諸多領域顯現了各種問題急需解決,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行政事業單位。現行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體制仍存在一些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不良因素。因而,本文嘗試從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改革所存在的問題入手,分析其成因,試圖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有效對策。
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的現狀和意義
我國有關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改革可追溯到1997年由財政部頒布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頒布初衷就是為了使行政事業單位能進一步滿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需求。該制度的頒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對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一方面,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得以規范化、制度化,會計管理工作不斷強化;另一方面,極大地促進了社會各項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該制度于1998年01月01日起執行,自實施以來,有效地推動了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改革,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由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改革也進一步推進,會計工作中出現的問題不斷增多,甚至制約了經濟的發展。可以說,在很大程度上,現存會計體制的許多方面出現了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的情況。由此看來,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刻不容緩,以改革來推動市場經濟的完善才是發展之路。
三、目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現存的問題
新時代背景下,我國經濟、社會的各項事業改革進一步縱深,改革中的各式各樣的問題開始涌現。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改革中出現的問題日趨尖銳,如不及時解決勢必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進一步完善和發展。若要找到破解之法,對現存問題的分析是首要之選。宏觀來看,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改革主要面臨以下幾個問題。
(一)會計核算體系問題
會計核算體系是極其復雜的會計系統,包括會計機構設置、會計核算方法和會計核算流程,其是否完善、使用與否,直接關系著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目前行政事業單位所采用的會計核算體系已顯現出不相適應的情況,出現不能真實、全面反映經濟運行情況的問題。究其原因主要有兩點:第一、現收現付制是目前行政事業單位廣泛采用的會計制度該制度最大的問題就是當期支付的資金在后期支付的現時義務中未得到確認被認為是負債;第二、目前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下,并未明晰區分負債的具體情況,導致資金負債的核算不完整。
(二)折舊核算的缺失問題
我國現行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體制中缺少折舊核算體系。按照會計慣例,折舊核算的缺失會導致負債表無法全面、準確反映原始資金和固定資金的使用、損耗等情況。這一問題的存在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管理極其不利,使單位資金管理出現虛假表象,出現資產虛增的情況,導致資產負債表無法真實反映資產信息的具體情況。另外,由于行政事業單位的特殊性,其在政府采購和財政集中支付后,會出現已購買物資但未付款的情況。這一情況也不利于行政事業單位資金的良好管理、運行。
(三)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不相適問題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改革迫在眉睫。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資金管理和資產控制都更為嚴格,要求更高。由于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特殊性,資金的使用和調配,政府擁有的權力更大一些。因此,目前會計體制很難準確地反映單位的財政預算和使用情況。類似問題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解決,勢必會給單位資金的使用和管理造成極大的困難,也會影響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進一步完善。
四、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改革的應對之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我國財政體制改革不斷深化,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存著諸多缺陷和不足,必須通過改革來找到破解問題的對策。
(一)會計制度中引入權責發生制
改革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缺陷和不足,引入權責發生制是關鍵。權責發生制又稱應收應付制,是以權利和責任的發生來決定收入和費用歸屬期的一項原則。它是以收入和費用應不應該計入本期為標準,來確定收入和費用的配合關系,而不考慮收入是否收到或費用是否支付。該原則是企業進行會計核算時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則之一。引入權責發生制以后,代替原有的收付實現制,行政事業單位財務部門以實際取得的現金和支付權責作為衡量標準,確認單位本期的債權債務情況,即以當前的現金收入以及未來產生的現金收入債務來進行確認,而不再是通過現金收入以及支付來進行收入確認工作。這樣的話,會計制度的改革才能科學、穩步推進。
(二)進行固定資產折舊核算
全面、整體推進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改革,就必須開展固定資產折舊核算。眾所周知,行政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往往數量巨大,但單位在會計核算時,固定資產的使用、折舊情況很難準確反映出來。行政事業單位無論規模大小,面臨固定資產管理時,如何實現資產的有效保值和增值是一項十分棘手的工作。當前我國行政事業單位的資產核算尚有不足,長此以往,勢必直接影響到企業資產的有效管理,以及資產的進一步保值和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