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龍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體制改革進程的推進,體育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目前大學生面對巨大的就業和學習壓力,要想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除了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還需要擁有健康的體魄和健全的心理素質。將傳統保健養生功法應用于高校體育健康教育中,無疑會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身心并煉的效果。本文以此為視角,專注探究傳統保健養生功法在高校普及的重要性及推廣舉措,以供參考。
關鍵詞:傳統保健養生功法;高校;重要性
傳統保健養生功法有幾千年的歷史,作為我國優秀文化中的瑰寶之一,它具有延年益壽、增加涵養道德、強身健體、預防各種疾病的作用,還可以改善人的整體精神面貌,有效調養品質和心情。面對高校大學生體質下降和心理素質不佳的狀況,對現有教育模式和內容進行創新突破尤為重要。而傳統保健養生功法憑借其獨特的教學方法和深刻的教育理念等優勢,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調動學生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觀念,達到改善學生身心體質的目標,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一、傳統保健養生的價值
我國傳統保健養生最早可追溯到幾千年前,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衍變成了獨具民族特色的文化形態。傳統養生方法的內涵在于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它汲取了醫學和哲學思想,講究生命價值、天人合一、動靜結合,要求人的身心愉悅,通過練習者不斷調整氣息呼吸、動作姿勢,挖掘人體內的內在潛能,形成了養生效果的規范形態,使身心能夠融為一體,最終達到釋放內心、鍛煉身體、延年益壽和預防疾病的目標。高校大學生接觸傳統保健養生,既可以增強體質,又能夠釋放緊張和壓抑情緒,為學習、生活、就業奠定堅實基礎。
二、傳統保健養生功法在高校普及的重要性
1.形成良好的健康觀
高校普及傳統保健養生功法能夠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生活觀、健康觀,形成規范化的體育思維模式,學會知足常樂,確保能夠達到科學化和人本化的教學效果,心理和身體及思維處于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為學生畢業后步入社會帶來推動作用。
2.培養終身體育觀念
傳統保健養生功法兼具傳統性、民族性、哲學性特征,能夠擴展鍛煉的廣度和深度,將其在高校推廣并普及,對于培養大學生終身體育思維理念功不可沒。尤其是大學生是未來祖國發展建設的后備力量,只有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并擁有強健的身體素質作為保障,才會為日后工作打下穩固堅實的基礎。
3.豐富體育健康教育內涵
目前大多數高校體育教育內容依然延續固有的機制和模式,教學內容缺乏創新、停滯不前,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認知。如果在高校教育中加大保健養生功法的普及力度,可以提高學生審美意識和感悟祖國優秀文化的同時,還有助于優化體育課程教學結構。尤其是其調身、調息、調心的內涵特點,是其他任何體育課程所無法比擬的。
4.有利于傳承中國文化
傳統保健養生功法具有重要民族的價值觀念,充分體現了經典辯證思想以及中醫保健的精髓,通過借鑒和融合,不僅可以弘揚愛國主義精神,還可以提升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和自豪感,對于傳承中國文化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和現實意義。
三、傳統保健養生功法在高校推廣的舉措
1.注重身心和諧
高校應該加大對養生功法的重視和宣傳力度,加大普及推廣策略的研發,開創新型教育融合模式,尤其要注重身心和諧,針對性地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此外注重形體方面的協調,加強內心健康成長的引導,全面促進自身修養的形成和穩固。
2.諧調統一意守、調息和動形
在課程研發的實施過程中,要明確教育目標和長遠規范,按部就班地開展體育教學養生工作。重點加強軀體、呼吸、意念三方面的協調,將內外動靜有機結合,有效地調節運動中的呼吸,緩解身體的各個性能,保證肢體柔軟、血脈暢通,更好的符合社會多元化發展需求。
3.強調勞逸適度
養生體育教學主要是發展統一,需要適時的運動,強調勞逸適度,力爭運動強度和運動量處于平衡狀態,根據學生自身實際機能和身心狀況選擇差異化的養生功法內容和形式,保證大學生身體的各個方面性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4.采取有力舉措保障普及工作
教師要具備正確的發展觀和養生功底,持續加強自身專業知識修養,不斷地擴充隊伍人員,形成一個良性的健康養生模式,做好相應的回饋處理,并進行有效的集中性整合,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此外要充分了解相關文化,合理區分對待傳統體育養生的不同類型,發揮其應用價值。
總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大學生體質健康問題更加引人關注。為了提升體育健康教育質量,需要不斷融入新的發展內容,將傳統保健養生功法融入到高校教育中去,這既是高校體育改革的必然趨勢,又是促進大學生的身心健康不二之選。為此要突破原來固有的思維和角度,加大傳統養生功法的推廣力度,將其與素質教育、健康第一、終身體育有機銜接。當然傳統體育養生功法在高校的普及之路任重而道遠,體育教育工作者還應該不斷加強投入研究,確保普及工作推向一個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李文軍,孫春艷,楊文龍.論傳統體育養生對促進素質教育目標實現的作用[J].現代商貿工業,2015(12):197
[2]李小蘭,田海燕,賈俊杰.論傳統體育養生觀對身心健康鍛煉的鏡鑒[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4(08):69-70+77.
[3]彭翔吉,胡曉飛,亓王芬.我國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加入傳統體育養生內容的必要性研究[J].運動,2014(13):125-126.
[4]劉浪琪.淺淡傳統體育養生理論對高等體育教育的指導意義[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15(01):56-58.
(作者單位:長春中醫藥大學體育教學部,吉林 長春 1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