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徽
【關鍵詞】 地理教學;高效課堂;學習方法;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8—0181—01
作為高中教師,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結合新的教材,并根據學生的學習需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思考,實現高效課堂,這是我們在工作中要不斷思考并積極解決的。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在此談一些自己的認識。
一、給學生傳授一些學習和識記地理知識的方法
高中地理雖然是門“副課”,學習起來沒有數學、化學、物理那么抽象難懂,更不會有過多的壓力,但是要讓學生學好高中地理,實現高效課堂,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給學生傳授一些地理學習的方法,讓學生在合理、科學、有效的方法指引下愛上高中地理,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例如,看圖學習地理,了解我國的人口分布、農作物分布、工業分布;了解不同民族、城市;認識我國的礦產、水能、森林資源等。只要學生能結合教材和地圖,掌握地理學習的方法,就能提高學習質量,保證課堂效率。其次,高中地理學習并不是看看、聽聽就算了事,還有很多知識需要背記、刻在腦子里,才能在應用時胸有成竹。但是地理教材中的一些地名,還有一些自然元素等的名字不好記憶,讓學生犯難,導致他們不愛背記地理。為了讓學生真正學好地理、愛上地理,教師就要在教學中給學生編寫或者搜集整理記憶的方法。比如,用諧音記憶法記憶地殼中含量最豐富的自然元素:“氧、硅、鋁、鐵、鈣、鈉、鉀、鎂”。再比如,用口訣記憶法記憶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兩湖兩廣兩河山,五‘江云貴福吉安,川西二寧青甘陜,內重臺海北上天,港澳特別行政區,一國兩制已實現。”這些方法,簡單又實用,學生在識記時又不覺得枯燥,無形中會培養學生識記的習慣,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從而推動高中地理高效課堂的實現。
二、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創新教學方法
俗話說得好:“教無定法,貴在得法。”要打造高中地理高效課堂,其實也沒有固定的方法,完全是根據班級學生的學習情況、地理學習興趣的多少以及教學內容、教學節奏來掌握的。作為高中地理教師,要在新課標的引領下,在教學中摸索、研究,大膽創新、實踐,去嘗試更加適宜、有效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高質高效的教學服務,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實現高效教學的目的。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需要,靈活運用多媒體集聲音、圖片、色彩于一體的功能,呈現生動的課堂內容,有效調動學生的感官,激發學生的興趣。如,在給學生講“氣候類型”這一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各氣候帶典型的風光視頻和圖片,讓學生認識不同氣候下植物的生長狀況,了解什么植物在什么氣候下才能夠存活、生長等。如此,不僅讓學生領略了全世界的風光,而且還增長了學生的見識,開闊了學生的眼界,達到了教師用語言難以描述的教學效果,促進了高中地理教學的順利進行,實現了教學相長的目的,促進了高效課堂的構建。
三、優化教學理念,實現高效課堂
高中生面臨升學的壓力,他們學習任務重、學習時間緊,所以,他們寧愿把更多的時間投入到更好提分的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這些能體現他們綜合實力的科目上,而不愿把時間過多地浪費在政治、歷史、地理這些“副課”上。學生有這樣的認識,一來是因為學校對高中地理課不重視甚至忽視;二來是因為授課教師采用枯燥乏味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地理學習漠不關心等。這一切讓學生也就壓根兒覺得地理不重要。顯然,要想改變這種錯誤的認識,作為高中地理教師,我們要全面領會新課標對高中地理教學的要求,理解素質教育背景下對學生的綜合能力、綜合素質提高的重要性。為此,高中地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既要緊緊圍繞新課改的教學理論,又要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切實以培養高中生的綜合素質為目的。首先,教師要改變主宰課堂的觀念,把地理教學活動的主體地位給予學生,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要在課堂上拓寬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創新學習的能力。教學實踐證明,高效課堂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更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個性發展,要凸顯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本質,所以教師要在教學中相信學生有意愿、有能力完成學習任務。例如,筆者給學生講“常見的天氣系統”時,就讓學生結合實際天氣切身感受,力圖掌握天氣變化的規律和原理。然后再結合知識點聯系生活,參照當地的天氣特點進行講解,使學生所學的知識融會貫通,對天氣系統這一節的知識內容形成一個整體的、較全面的了解和認識,促進課堂教學任務的有效完成。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