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毅
關鍵詞:社會力量;公共圖書館;制度創新
摘 要:文章介紹了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作用,分析了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制度實踐及創新路徑,旨在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中圖分類號:G25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10-0032-02
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是圖書館事業發展的新趨勢。社會力量的參與不僅能有效提升公共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能力,還能拓寬公共圖書館物質、人力資源的來源渠道,提高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水平,使圖書館進入社會力量主動參與、全民互動的發展新時期。
1 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作用
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主要有兩個方面的作用:①社會力量的參與能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文化服務能力。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制度創新改變了傳統以政府為主導的公共圖書館建設管理模式。政府簡政放權使社會力量成為公共圖書館文化建設的主體,不僅打破了由政府一手主導的傳統圖書館建設模式,而且能夠吸引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公共圖書館建設中,有利于全面提升圖書館的服務能力。②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可以使圖書館的資源得到合理分配,服務模式得到創新優化。與公共圖書館傳統的建設模式相比,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制度創新能夠更為有效地提升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水平,可以在滿足群眾需求的基礎上優化閱讀資源的分配方式[1]。
2 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制度實踐
目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制度實踐包括志愿服務制度、社會捐贈制度、法人治理制度、社會合作制度。
2.1 志愿服務制度
除圖書館管理人員外,公共圖書館管理模式的優化還需要大量志愿者的加入。目前,公共圖書館志愿服務制度分為兩種類型:一類是傳統意義上的志愿者服務,側重于幫助讀者借閱文獻;另一類體現在圖書館延伸服務方面,如公共圖書館開展的各類文化活動、閱讀推廣活動或特殊群體服務等[2]。志愿服務是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重要內容,志愿者的加入不僅可以提高圖書館的服務能力,而且可以使讀者在圖書借閱過程中享受到更優質的服務。
2.2 社會捐贈制度
除志愿服務制度外,社會捐贈也是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重要方式之一。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常見形式有企業資金捐贈、無形資產捐贈、圖書捐贈、硬件設施捐贈等。隨著近年來我國圖書館事業的發展,社會捐贈逐漸受到重視并得到了立法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指出:公共圖書館捐贈者可以獲得相應活動的冠名權、參與權和組織權。社會捐贈制度的落實可以有效補充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資源和硬件設施,同時還可以在提高圖書館建設層次的基礎上,健全公共圖書館管理體系。
2.3 法人治理制度
2011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建立和完善事業單位法人治理結構的意見》,對提供社會公益服務的事業單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做出了相關規定,涉及管理體系、運行機制、總體目標、實施方略等具體內容。法人治理制度是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重要形式,與公共圖書館相關的利益人員、社會人士、民主代表、讀者、專家、學者都可參與到公共圖書館治理中,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拓寬了路徑[3]。
2.4 社會合作制度
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模式)是指政府與私人組織之間為了提供某種公共物品和服務,以特許權協議為基礎,彼此之間形成的一種伙伴式的合作關系,并通過簽署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以確保合作的順利完成,最終使合作各方達到比預期單獨行動更為有利的結果,這也是目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制度實踐的重要方式。2015年5月,財政部簽署下發的《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指出: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是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有效創新。政府、公共圖書館和社會力量的PPP合作模式是指政府下撥部分資金,圖書館提供相應的硬件設施和相關的文獻資源,企業提供必要的物質資源支持,按照簽署協議的有關比例共同投資[4],在保持各個利益相關方收支平衡的基礎上,通過各方力量的有效參與,可以降低運營成本和政府的財政支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的運營管理,不僅能滿足讀者多元化的閱讀需求,還可以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能。
3 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制度創新途徑
從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制度實踐方式來看,以社會力量為主導的圖書館建設制度實踐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雖然公共圖書館對社會力量參與建設持積極態度,但還存在社會參與深度不足、參與形式單一、缺乏可持續發展機制等問題。筆者認為,我國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
3.1 制定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協同參與的制度
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全面實施,我國公共文化服務事業實現了歷史性跨越,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從隨機化向標準化、均等化、專業化方向轉變。在這個過程中,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從宏觀層面出臺相關的政策措施,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提供全方位的制度保障。此外,我國還要積極發揮市場的調節作用,積極推進公共圖書館事業與社會力量的深度合作,尤其要注重引導文創企業、文化生產企業抓住機遇,積極尋求與公共圖書館的深度合作,在保證自身良好發展趨勢的前提下,積極參與到公共圖書館建設中,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協同參與的發展機制。
3.2 構建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管理體系
公共圖書館應根據自身建設需求積極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到管理中,積極為社會力量開辟參與建設的綠色通道,并通過擴大志愿者參與途徑、完善社會捐贈制度體系、建設圖書館協同發展平臺等,引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首先,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線上和線下兩種招聘方式,鼓勵有意向從事公共志愿服務的老年人、青年人、大學生、少年兒童及社會知名人士參與到圖書館建設中。其次,公共圖書館應制定社會捐贈管理制度,通過設置捐贈對接部門、明確捐贈方式、清晰界定捐贈形式等方法,使捐贈工作制度化、標準化和專業化。再次,在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前提下,公共圖書館可以與社區、書店、企業等合作,打造“圖書館+社區”“圖書館+書店”“圖書館+企業”等協同發展平臺,構建新的社會力量參與體系。
3.3 營造有利于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文化氛圍
為了更有效地推進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制度創新,政府、企業、圖書館三方應注重新媒體及互聯網社交媒體的應用,發揮社會主流媒體的力量,為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制度創新構建良好的文化氛圍。首先,公共圖書館應注重主流媒體和自媒體的宣傳,以觀眾喜聞樂見的方式宣揚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管理運行的先進事跡,激發社會力量的參與熱情。其次,公共圖書館要高度重視互聯網傳播的重要性,掌握輿論主動權,借助互聯網擴大宣傳效果,樹立“互聯網+”思維,突破傳統文化宣傳模式的限制,鼓勵個人、社會組織、社會慈善力量積極參與到公共圖書館的制度創新中。
3.4 應用“智能+”創新圖書館服務與管理制度
公共圖書館應利用國家推動人工智能發展的契機高效整合互聯網資源,構建多方參與的創新性圖書管理運行平臺,并以智能技術為突破口,依靠“智能+”進一步推動社會力量參與到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制度創新實踐中,進一步提高圖書館的社會服務能力。與此同時,公共圖書館還應注重O2O等新型社交方式的應用,將線上體驗與線下服務進行有機結合,以滿足讀者的個性化需求。
3.5 聚焦利益平衡,促進社會力量參與的可持續發展
目前,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在制度創新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可持續發展能力不足,如:服務支持商中途撤資、服務質量參差不齊、服務體系不健全等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公共圖書館的正常運行。因此,政府應積極尋求三方利益的平衡點,聚焦三者利益的共同點,引入市場管理運行理念,通過引導企業、圖書館共建閱讀文化空間來保障社會力量參與機制的平穩運行。同時,公共圖書館還可以結合群眾需求和圖書館自身優勢開展經營性項目,并將經營所得用于支持圖書館建設,充分調動社會力量的參與積極性。
4 結語
在社會力量多方參與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作為重要的社會文化機構應提高服務效能,創新服務形式,強化自身管理體系建設,創造有利于社會力量參與建設的環境,也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公共圖書館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 鐘飛亞.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建設的實踐與探索:以臨安市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8(5):37-40.
[2] 霍瑞娟.新環境下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管理運行創新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17(9):19-23.
[3] 繆建新.張家港市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服務的探索和實踐[J].圖書館雜志,2015(11):23-25.
[4] 于永芝.新環境下社會力量參與公共圖書館管理運行創新研究[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8(11):14-15.
(編校:周雪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