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穎
關鍵詞:地方文獻;區域文化;價值剖析;利用策略
摘 要:地方文獻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是對地方歷史發展與自然人文的真實記錄,對地方文獻的價值挖掘與開發利用成為新時期文獻研究的重要課題,也是當前地方圖書館建設發展中需要重點關注的內容。文章的研究重點集中在地方文獻區域文化價值的挖掘及其后期的開發利用上,以期實現地方文化、優秀民俗傳統的弘揚,推動區域經濟文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G2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19)10-0130-02
地方文獻作為地區文化的累積體現,對地區的文化建設和經濟建設起到了重要的助推作用。新時期,圖書館必須認識到地方文獻的價值,做好地方文獻資源的開發利用,這是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也是文獻創新傳承與發展的關鍵。
1 地方文獻的特征
地方文獻是地方文化、地方歷史、地方自然環境等各方面的真實記載與翔實反饋。地方文獻突出地方性,反映的是特定區域群體性的活動,也是區域相關因素的信息載體。地方文獻帶有明顯的區域性特征,不同地區的文獻內容和形式也各具特色。地方文獻帶有稀缺性特征,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多地方文獻由于保存不當或不被關注而逐漸消亡,成為文獻史上的遺憾。地方文獻具有多元性特征,多元性體現在載體形式和傳播方式上,其記錄的內容涉及人們生活的多個方面,內容十分豐富,載體呈現形式多樣,既可以是音視頻資料,也可以是圖文資料等。地方文獻帶有關聯性的特點,其作為地區歷史沿革、風土民俗等情況的反饋載體,在內容上存在一定的交叉性與關聯性。此外,地方文獻也具有連續性、可靠性與廣泛性等特征。
2 地方文獻的區域文化價值
2.1 地方文獻是連接民族發展的紐帶
地方文獻作為地方歷史、人文、自然、科學等各方面信息的記錄載體,囊括了歷史發展的每一個維度,在民族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文獻都詳細、準確、客觀地記錄了民族的發展歷史,是民族發展與傳承的精神紐帶。借助歷史傳承中的精神紐帶——地方文獻,人們可以更真實地觸摸歷史,了解民族發展的進程,獲得民族研究的文獻支持。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每個區域的地方文獻往往與當地的特色民族文化關聯在一起,反映的是地方民族特色化的文化成績和碩果,這是民族智慧的結晶和體現。地方文獻通過對民族歷史的梳理、民族智慧成果和民族文化的記錄,實現優秀民族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發展。地方文獻就像是民族發展的“百科全書”。
2.2 地方文獻推動區域精神文明建設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精神文明建設進程加快,地方文獻為地區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支持,注入了活力。文化建設的著眼點是各民族文化的繁榮,使民族文化兼容并包地向前發展。地方文獻的整理、開發與利用,可以推動當地的科研文化創新和學科建設創新,也讓當地的群眾產生對地區文化的自豪感,從而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導向。
2.3 地方文獻助推區域特色文化建設
區域文化建設是區域建設與發展的重要使命。區域文化作為囊括區域內文化形態、社會民俗、歷史故事等在內的地方文化綜合體,其地域特征十分明顯,直接關系到區域的建設與發展,關系到區域群眾的日常生活等。區域文化的地域性特征使區域文化與地方文獻具有地區的關聯性,地方文獻是地方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基礎,是地方文化建設的參考與借鑒,更是地方文化創新發展的保障。地方文獻反映的是最真實的地方歷史,是地方一手資料的集中性、系統性呈現。區域文化的不斷發展對應的是地方文獻的不斷豐富和完善。區域文化有物質和精神兩個層面的內容,地方文獻作為區域文化的組成部分,也在推動當地的精神文明建設。因此,促進區域文化發展必須強化地方文獻建設,地方圖書館要做好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與利用工作,使區域文化得到廣泛傳播。
3 地方文獻區域文化價值發揮及開發利用的策略
3.1 建立收藏區域地方文獻資源體系
地方文獻區域文化價值的發揮必須從原始資料的收集開始,從源頭上確保地區文獻資源的有效性與真實性。當前,我國十分重視文獻的開發與整理,而各地區對地方文獻的投入和支持力度不足,因此,我國必須建立地方文獻資源收集流程和體系。首先,我國必須完善地方文獻收集保障體系,確定地方文獻收集整理的組織機構與責任主體,基于國家文獻保護與管理的方針政策與規章制度,推動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工作。其次,我國必須加強地方文獻收集整理及開發利用長短期規劃的部署,明確地方文獻的收集與開發利用目標,明確重點收藏對象,確定收藏范圍等,確保有流程可查、有規章可依。再次,我國必須拓寬地方文獻的收集渠道,確保上下貫通,收藏及時。我國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開發與利用必須有計劃、有組織、有順序,在地方文獻收集整理過程中要走出為收集而收集的誤區,堅持“寧濫勿缺”“盡量全面”的原則,凡是涉及地區民俗民情、歷史人文、宗教故事、自然環境、文學著作等都可以納入地方文獻資料庫。
3.2 利用網絡整合技術開發區域文化資源
隨著時代的發展,網絡技術在區域文化資源整合中的優勢愈發凸顯,成為地方文獻整合開發的新途徑。地方文獻的收集、整理與開發利用必須借助網絡技術,帶動文獻資源的傳播共享和收集整理,調動各方面的力量參與到地方文獻建設中,實現地方文獻文化價值的最大限度發揮。圖書館借助網絡整合技術可以實現地方文獻的信息分析、綜合整理、有效存儲和科學編制,以網絡技術為依托編制地方文獻書目索引、聯合目錄和專題書目,發布更有價值的信息產品;可以對地方的特產名錄、歷史人物、風土民俗等進行專題文獻整理,建設相應的專題文獻數據庫,使文獻內容更豐富、形式更多樣,并實現文獻的網絡傳輸。例如,安徽省圖書館借助網絡技術、云計算技術和數據存儲技術等加強地方戲曲資源的收集和整理,對分散在各地的400多種地方戲曲文獻進行網絡整合、挖掘與提煉,提取有價值的信息。當前,該館已經收錄劇目數據上萬條,實現了300多份珍貴手稿的掃描保存,并以原始資料的數字化推動“安徽地方戲曲館藏劇目數據庫”的構建。該館戲曲文獻的呈現方式也更為多元,以戲曲內容為核心,融入了音視頻資料、舞臺劇本原始資料、戲曲服裝道具實物等,使地方戲曲文獻更具生命力與影響力。
3.3 以特色資源庫打造區域文化品牌
各地區要想保持區域文化的持久生命力和地方文獻的持久影響力,就必須突出品牌特色。因此,在地方文獻開發與利用工作中,圖書館必須樹立品牌意識,打造特色資源數據庫。圖書館必須立足長遠,統籌規劃,對現有的地方文獻資源庫和資源體系進行系統、有目的的篩選、挖掘與整理;必須弘揚地方文化精華,編制相應的專題資料或目錄,突出地方文化的特色和亮點,建設地方文化特色專題數據庫;必須在特色資源數據庫建設中打造區域文化品牌,掌握讀者的閱讀需求和地方文化動態,優先選取學術價值高、內容豐富、具有文化特色的文獻資源,將分散于各學科、分布于各種載體上的零散文獻集中起來,進行綜合性的整合與開發。例如,衢州圖書館為弘揚衢州當地的南孔文化,編輯出版了《儒學與南孔文化》《看衢州》等雜志,并出版了《爛柯山圍棋文化》《南孔文化》等專題資料,豐富了當地的文化特色專題數據庫;安徽省圖書館大力弘揚地區戲曲文化特色,目前收集了地方戲曲類文獻140多萬冊,包括黃梅戲、廬劇等傳統劇目以及墜子、花鼓戲等劇種,體現了特色文獻資源建設的優勢。
3.4 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地方文獻整理
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僅僅依靠圖書館的力量是不夠的,必須充分調動和整合社會力量。因此,圖書館必須聯合其他單位和組織等,推動地方文獻的建設,在通力合作中實現資源共享,提高地方文獻的整合效率和后續的利用率。地方文獻的整理與開發利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系統、持續與復雜的過程,圖書館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地方文獻建設,一方面必須聯合當地的地方志研究機構,及時從地方志的研究成果中汲取原始文獻資源,確保地方文獻得到持續挖掘和持續補充;另一方面必須積極尋求地方博物館、文化科研單位的支持與合作,進一步明確地方文獻的挖掘方向,開展區域文化的專題研究和地方文獻的專題建設探討,深入挖掘與提取地方文獻的文化價值,如:福建省圖書館聯合地方志辦等文化機構,推出了地方文獻系列叢書《福建叢書》《媽祖文化志》等。地方文獻的開發利用也離不開社會方方面面的支持,政府必須加大對地方文獻開發與利用的投入力度,以激勵、表彰等措施調動社會各界對地方文獻的關注和捐贈熱情,充分借助社會力量促進地方文獻開發與利用工作的持續性和常態化發展。
參考文獻:
[1] 陳敏.基于地方文獻研究的區域文化軟實力提升路徑分析[J].城建檔案,2018(10):83-84.
[2] 王妍.圖書館地方文獻的區域文化內涵及開發利用:由地方文獻閱讀推廣實踐引發的思考[J].圖書館界,2018(2):84-86,92.
[3] 周利紅.地方文獻的區域文化價值及其開發利用:以衢州市公共圖書館為例[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15(4):71-74.
[4] 周利紅.地方文獻的文化價值及其開發利用:以衢州市公共圖書館為例[A].全國中小型公共圖書館聯合會、中國知網中國知識資源總庫編委會,2015:5.
[5] 楊愛香.區域文化中地方文獻的開發與利用[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15(9):94-96.
(編校:崔 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