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偉
摘? 要:基于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改革的研究,首先,闡述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改革,具有實現終身體育、強化職業素質的重要作用。然后,分析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改革存在課程定位有待明確、評價體系有待完善等問題。最后,為更好實現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改革,給出明確課程目標、構建課程評價機制、突出課程特色、樹立正確課程觀等有效措施。
關鍵詞:高職院校? 體育? 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G80?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c)-0005-02
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不斷推行與深入,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受到更多人的重視與關注。在素質教育當中,高職教育工作不僅注重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情況,更加注重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因此,高職體育教育需要進行改革與完善,對課程建設工作進行創新與優化。這樣才能保證課程設置符合學生學習,為學生更好發展奠定基礎。所以,本文將針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的改革措施等內容進行相應闡述。
1?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改革的重要作用
1.1 實現終身體育
終身體育理念的提出,最主要目的是讓學生能夠在體育學習當中,選擇適合自身發展與學習的體育項目。同時在體育項目的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設的專業素養與能力,同時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能夠真正將體育融入在日常生活當中。除此之外,還可以讓學生對體育學習以及體育鍛煉的內涵與意義有真正的了解與掌握,不斷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從而為實踐體育項目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1]。這樣學生的體育意識將會得到完善,從而促使學生可以明確終身體育意識。
1.2 強化職業素質
無論是哪一種職業,都包含以下三部分,分別是人際關系、身心健康以及思想道德。通過專業知識的學習與時間能力的提升,可以為職業素顏的培養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在進行體育課程的構建時,以及課程的開展時,需要兼顧到學生以及每一個成員的意見與能力,這樣對提升老師職業素養而言具有重要作用。
2?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改革存在的問題
2.1 課程定位有待明確
從目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中不難看出,更加注重有關競技運動的內容與教學。沒有將終身體育理念以及健康第一理念融入到課堂設計中,這對學生體育項目的學習以及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將會產生影響。而且在實際課程的定位當中,存在不明確問題。通常情況下,有許多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展開,會模仿許多普通高校的體育教學,盲目追求學生體育技能的訓練。因為普通高校體育教學在一定程度上,會與高職院校體育教學存在不同。因此,這對學生的學習而言會產生很大影響。
2.2 評價體系有待完善
從目前高職體育課程當中不難看出,對學生的評價通常情況下會局限在體能測試與學生日常學習出勤率[2]。采取的評價方式仍然是終結性評價方式,該種評價方式過于注重學生身體素質功能的評價,對學生個體之間存在的差異造成忽視,同時沒有意識到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要作用。評價方式較為單一,導致對學生的評價缺乏合理性與全面性,對學生體育的學習會產生一定制約。
3? 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改革措施
3.1 明確課程目標
在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進行改革時,需要對繼承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做好處理。針對傳統體育課程需要借鑒,并在此基礎上對課程進行改革與創新,明確課程目標定位。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第一,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上,應該將體育課程目標作為核心。一般情況下高職體育課程目標就是終身體育,同時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與身體素養。第二,在體育教學大綱的制定工作中,也需要圍繞體育課程培養目標展開。這樣老師可以對自身的教學計劃與教學內容等進行相應調整,同時適當增設體育課時。通過體育課程的增設與課程目標的明確,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課外體育時間,提高學生的身體素養、心理素質以及實踐能力等,從而將終身體育的意識烙印在學生的心里。
3.2 構建課程評價機制
針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改革需要構建相應的課程評價機制,在課程評價機制的構建中,具體可以從以下幾點展開:第一,制定出科學合理,同時可操作性較強的評價標準。針對老師和學生,需要保證評價標準的分別制定,評價標準需要在最大程度上實現量化。第二,構建科學合理體育課程評價方式,體育課程的評價,應該更加注重學生的職業素養與職業能力。除此之外,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生與同學之間的合作精神、學生交際能力等都應該成為課程評價的重點內容。體育課程教學評價需要做到以下幾點:(1)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有機結合;(2)主觀性評價與客觀性評價有機結合;(3)絕對性評價與相對性評價有機結合;(4)單一性評價逐漸轉化為多元化評價[3]。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評價的全面性與準確性,促使學生可以在體育課堂當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內容,擁有良好課堂體驗感。
3.3 突出課程特色
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改革中,需要保證課程內容的特色性。在實際課程內容的設計中。要始終遵循心理原則、文化原則以及愛好原則。培養學生對體育學生的興趣,對學生的實際心理特點進行分析與明確,針對不同學生年齡段的心理需求及時掌握。從而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保證課程設計的特色性與個性化。與此同時,在課程內容的設置上,針對必修教材以及轉向方面的教材有明確掌握。最重要的就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喜歡體育運動。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可以不斷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在構建良好師生關系的同時,促進學生的更好發展。
3.4 樹立正確課程觀
為如今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改革工作中,需要樹立正確的課程觀念。也就是說在高職體育課程改革過程中,需要將健康第一作為核心與指導思想。這樣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使高職體育課堂由傳統掌握更多技術技巧,轉化為以健身、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為主要內容。幫助學生形成終身體育意識,這樣學生才可以在課堂當中,選擇適合自身喜歡與學習的體育項目內容。不需要老師的監督與管理,就可以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
3.5 強化職業技能素質烤魚
在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改革中,強化學生的職業技能素質教育是一項重點工作與內容。因此,高職院校需要對傳統教學內容進行完善與更新。在教材內容的設置上,將培養學生的體育能力作為重點內容,同時結合高職院校實際體育教學情況,保證學生體育學習,可以促進學生未來更好發展[4]。在基礎性課程的選取當中,需要將學生身體素質的培養作為重點內容。更具不同專業的學生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與完善,這樣才能保證體育教學工作符合學生的發展與學習。同時,在課程教材內容的編寫當中,可以借鑒其他院校體育教學內容,再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這樣才能保證體育教學內容的針對性,符合本校學生的學習,促使學生在未來可以成為適合社會市場發展的人才。
4? 結語
綜上所述,為適應我國教育事業的改革,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需要做出改革與創新。尤其是針對課程建設問題上,在對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建設進行改革時,需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與高職院校的實際發展情況。這樣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課程設置符合學生學習,從而為學生未來更好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崔振宇.模塊式教學模式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青少年體育,2019(3):74-75.
[2] 常向豐.陽光體育運動開展的現狀調查與推進策略——以晉東南地區高職院校為例[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2(2):15-17,25.
[3] 袁振豐.高職院校學生體育課程掛科原因分析與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5):5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