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舒琦



摘? 要:為了解當前體育中考對初中體育教學目的、內容選擇、方法使用、評價、場地器材等方面的影響,依據廈門市中學體育課堂教學現狀,以廈門市部分中學體育教師及在校初中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實地訪談法等方法進行分析、研究,結果顯示:廈門體育中招考試與現行教師從事體育教學項目較為單一;日常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主要以體育中考項目為主;部分學校場地器材較為簡陋。本文提出了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育人觀,不斷豐富考試內容,增加技能、技巧、柔韌類考查項目;優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改善體育教學活動環境等建議措施,旨在更好地促進初中體育教學的開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體育教學及中考提供理論指導。
關鍵詞:體育中考? 廈門市? 初中? 體育教學
中圖分類號:G807?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c)-0136-04
1? 研究目的
通過對廈門市體育中考的實行情況及其對廈門市初中學校體育教學影響的研究,分析了教師面臨“依據課程標準要求教學”與“體育中考成績”相“沖突”的嚴峻形勢,提出了富有針對性、實用性的解決措施,為提高初中學生體育中考成績及保證體育教學質量提供了參考、借鑒與指導。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2.1 研究對象
本文調查研究對象為廈門市部分初中的體育教師(60名)以及廈門科技中學、廈門雙十中學、廈門第十一中學、廈門一中、廈門新圩學校、廈門五緣實驗學校6所學校的學生,每所學校抽取10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閱讀體育中考、體育教學等相關的書籍以及文獻資料,并在知網檢索“體育中考”“體育教學”等關鍵詞的期刊文章,在分類整理文獻的基礎上,歸納對本研究有參考價值的結論。
2.2.2 訪談法
通過實地調研、電話訪談、郵件采訪等方法,收集廈門市初中體育教師關于體育中考和體育教學的意見與建議,并及時記錄,為研究提供輔助。
2.2.3 問卷調查法
根據研究需要,對廈門市部分初中的體育教師(60名)以及廈門科技中學、廈門雙十中學、廈門第十一中學、廈門一中、廈門新圩學校、廈門五緣實驗學校6所學校600名學生(每校抽取100名)進行問卷調查。
2.2.4 數理統計法
運用 SPSS 數據統計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轉化和分析,并以表格形式分類呈現調查數據。
3? 結果與分析
3.1 2018年廈門市中招體育考試項目和分值、
從表2可看出,體育中考項目包括耐力、速度、彈跳、力量等,還有籃球、足球及排球三大球類,內容相對比較豐富,并且有一定的選擇性,這些內容的設置相對比較科學合理。相比往年,不僅增加了考試的項目,從以前規定的3項考試項目,增加到現在的4項,而且體育中考的分值比重也呈上升趨勢,分數則由18分提高到30分。體育中考分值的加大,體現了體育課程的重要性,項目的多樣性,讓學生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
體育中考的實施,對體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要認真貫徹課標精神,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并根據學生的現狀,選擇有利于促進學生終身發展的課程內容進行教學,并善用學生樂于參與練習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有效地掌握運動技能、運動技術,在全面提高學生體能,增強學生素質的同時,進一步培養學生體育鍛煉意識,為終生體育鍛煉奠定基礎。
3.2 廈門市教師和學生對體育中招考試認知度
從表3獲悉:絕大多數體育教師對體育中考的實施,有著明確的認識和理解,80%的體育教師明確體育中考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有13.33%老師認為,體育中考只是為了傳授運動技能;還有6.67%認為,中考體育的目的僅僅是為了取得相應的分數。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中,47.67%的學生能明確體育中考的真正目的;25.5%學生認為是為了促進運動技能的提高;有24.67%學生僅將體育作為獲得中考分數的途徑,鍛煉只是為了取得滿意的成績,還有2.17%的學生完全不清楚體育中考的目的。
從表4可知:大部分師生比較認可當前的體育考試設置的項目。85%的教師對體育考試項目的設置表示滿意,這些項目都是平時教師進行教學的一部分,他們能熟練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訓練方法和教學思路;有15%的教師表示一般化,認為考試項目過于單一、枯燥,學生學習的興趣度不大。有57.17%的在校初中學生認為,經過認真學習、努力鍛煉,能較快掌握中考項目的技術,并在中考中輕松獲取高分;25.17%的學生認為一般化,覺得體育考試項目可有可無,對自身沒有什么影響;還有17.67%則認為目前考試項目不太合理,因為感覺自身身體素質差或者不喜歡這些項目,對其不感興趣。
3.3 體育中考對廈門市初中體育教學質量的影響
體育中考的實施,或多或少給學校體育工作,尤其給體育教學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影響。作為一名體育教師,應立足課堂,緊緊圍繞課程標準的要求,制定符合學生終身發展的教學目標,以素質教育為準繩,將體育中考項目有機地滲透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而非“日復一日”、“自始至終”地進行體育中考項目的傳授、學習和訓練。
3.3.1 學校領導對體育教學的重視程度
經過走訪學校領導及其體育教師后獲悉,自實施體育中考以來,各所學校領導還是十分重視體育教學工作的,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強化集體備課與示范性教學,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擴大體育場地與添置運動器材;定期組織體育教師外出學習和培訓;在日常體育教學中,關注教師的教學實際情況等等,這為體育中考的實施與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提供了保證。
3.3.2 體育中考對初中體育教學目標的影響
在調查中,大多數的體育教師認為體育中考對教學目標產生了影響。許多體育教師把中考體育成績看成最重要的教學任務,平時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手段的運用及學生的訓練等,都是圍繞中考項目進行的,忽略了其他學習目標的培養;同時為了讓學生在體育中考中爭取得到更好的成績,大多數體育教師往往混淆了體育教學與普通教練員的角色定位,將提高學生的運動成績作為教學的重心,忽視了新課標提出的體育教學的目標要求,導致了學生對學習體育興趣度的下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明顯下降,這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是極為不利的。
3.3.3 體育中考對體育教學內容選擇的影響
在體育中考的背景下,為了提高學生體育中考的成績,有68.33%的體育教師根據體育中考項目制定教學大綱(如表5所示),從中看出體育課應試化趨勢極為明顯,有23.33%的體育教師能夠根據課程與中考的需求,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將平時的教學與體育中考項目有機地結合起來,而這些都是比較有經驗的老教師采取的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遺憾的是,如今能根據課程標準進行體育課教學的體育教師少之又少,僅達到8.33%,這不得不引起教學行政部門、學校領導及體育教師的反思與重視。
3.3.4 體育中考對教師教學方法選用的影響
體育課堂教學效果如何,脫離不了教師教學方法的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基礎。通過對60名體育教師的問卷調查,獲悉:傳統的講解法、分解法與示范法在課堂中的應用率較高。在受訪的60名體育教師中,應用率達到了100%;而作為新穎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教學法、游戲練習法、電化教學法、群體競賽法等,在廈門市初中體育教師的授課中使用率分別占71.67%、30%、15%、20%,說明許多體育教師仍深深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他們未能與時俱進,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課堂教學與課外訓練中。
3.3.5 體育中考對體育課堂教學評價的影響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分析,有30%的體育教師選擇以出勤率、課堂表現和成績進步程度相結合作為評價標準,45%的體育教師選擇以出勤率、課堂表現、體質達標成績給予學生成績,15%的體育教師更多關注的是學生平時的出勤情況及成績進步的幅度,并作為考評學生成績的主要因素;教師將學生體育健康標準成績與其平時出勤率作為考評依據的人數僅占10%。從這些數據中可以看出,當前體育課教學評價的方法已經發生了改變,教學評價指標由成果導向轉化為過程導向,這一轉變的實現得益于體育課程的改革。但是仍然需要注意的是,在體育列入中考的整體背景下,學生的體質達標成績成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點關注的指標,因此部分教師機械地將學生的評價與體質測試成績掛鉤進行評價。
3.3.6 體育器材對學校體育教學的影響
在體育教學中,場地、器材等對體育教學也有很大的影響,尤其在體育中考下,對考試項目的器材需要量更大。本課題組針對體育中考實施下,學校體育場地器材能否滿足教師教學及學生訓練需求進行相關調查。
通過調查得知:多數教師認為體育中考為學校增加場地設施的投入是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95%的教師覺得目前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基本可以滿足日常的教學需求,這對發展學生的體能,提高學生的中考成績,起到了良好的保證作用,但仍有5%的教師認為還無法滿足教學所需,尤其是器材相對較少,如:羽毛球、乒乓球、游泳等學生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93.50%的學生認為學校場地、器材基本可以滿足他們平時上課的需要,但還有6.50%的學生認為,學校的場地設施都相對簡陋,且沒有像室內羽毛球場,足球場等場地,無法滿足他們平時教學的需求。
4? 結論與建議
(1)廈門市的體育中考存在的主要問題,主要體現在:考核項目單一,設置項目為素質類、球類等項目,缺乏技能類項目的考核。學生選擇鍛煉的運動項目較少,無法滿足他們自身的運動需求,長期以往進行重復性的訓練,導致了他們學習體育的積極性低下。建議:豐富考試內容,增加技能、技巧、柔韌類考查項目。如:青少年學生喜愛的羽毛球、流行的街舞、時尚的健美操、趣味的民間傳統項目等,為學生提供選擇學習和鍛煉的空間。
(2)由于受到體育中考的影響,廈門市初中體育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師主要圍繞中考項目而進行,學生學習體育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獲得相應的分數,這導致學生出現“厭學”、“不想學”等現象。建議:教師要依據體育中考項目及初中學生的特點,選擇學生樂于鍛煉的教學內容,吸引學生練習的興趣,在歡快的學習氣氛中掌握知識和技術,進一步促進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讓學生掌握自我鍛煉的本領與方法。
(3)在體育中考操作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引體向上考評尺寸不一等。因此,要完善初中體育教師隊伍,通過引進教學名師,招收技術過硬且師德高尚的骨干教師,不斷優化師資隊伍建設;加強對體育教師及裁判的技能培訓,為教師脫崗培訓提供必要支持,拓寬已有的培訓渠道,打造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教師培訓平臺;鼓勵體育教師開展體育教學研究,優化體育教學內容與模式;在體育課程教學中,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育人觀,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鍛煉習慣;在體育考試科目的設置上,更加突出興趣導向,制定更為科學合理的考評制度。
(4)個別學校在資金投入方面還存在著不足。建議:各校要提高對體育中考的認識,改善體育教學活動環境,加大資金投入,增加器械設施,及時整修老舊、破損的運動設施,保證有充足的體育場館,供學生于課余時間進行體育鍛煉,鼓勵學生加強體質鍛煉。
參考文獻
[1] 翟玲麗.中考體育有關問題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學科版,2009(12):93-94.
[2] 朱琳,徐婢,劉禮國.中考體育制度對學校體育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2(4):86-89.
[3] 楊波,莊麗坤.遼寧省部分城市初中升學體育加試對體育課影響的調查分析[J].遼寧體育科技,2004(6):89-90.
[4] 徐寶玉.中考體育加試對學生身體健康影響的實證研究——基于大連市中考體育加試的調查[D].遼寧師范大學,2011.
[5] 楊國粦,吳立清.莆田市中學生體育中考現狀與分析[J].運動,2013(17):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