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耀明 吳儒亮 陳妙華 曾國凡
摘? 要:近年來,社會對大學生的合作精神及能力提出新要求。體育作為實踐性及互動性較強的學科,對培育學生合作精神與能力具有正向作用。而新課改深入實施,民辦高等院校對于體育教學也逐漸進行教學革新。本文通過分析體育教學對培育學生合作精神的必要性及教學中面臨的難題,探索了相關解決對策,以期為民辦高校體育教學培育學生合作精神提供參考。
關鍵詞:民辦高校? 體育教學? 學生? 合作精神
中圖分類號:G807.4?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8(c)-0164-02
新形勢下,社會要求人才應具備較強的合作精神及能力。因此,培育學生合作精神具有必要性。民辦高校教育體系中,體育學科可以有效落實培育學生合作精神的教學目標。近年來,我國對體育教學增加重視度,倡導強化學生體質健康。體育教育作為互動性較強的學科,教師可通過教學互動,增加同學以及師生間的互動,進而培育學生合作精神與能力。雖然合作學習可以提升學生合作精神與能力,但相較體育教學課堂較強的實踐性與互動性,可以更好地落實學生合作精神的培育。
1? 體育教學對培育學生合作精神的必要性
1.1 有助于健全高校體育德育功能
合作精神即學生的團隊及整體意識。合作能力即學生之間為達成相同的目標進行合作與努力的行為。民辦高校體育教學中重視培育學生合作精神及能力,有助于健全本校體育教育中蘊含的德育功能,創建優質的校園環境及文化,為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牢固堅實的基礎。同時,對民辦高校校園文化構建及大學生全方位發展具有正向影響。
1.2 有助于培育高校學生思想品格
體育教學不但可以強健學生體質健康,還能塑造學生合作精神,培育學生形成正確的思想以及優質的品格。民辦高校在體育教學中,應重視學生合作精神的培育及合作能力的提升。在教育中滲透正確的思想觀念,使大學生具備優秀思想,充分理解團隊合作的價值。同時,使學生在體育教學中取得更多情感體驗,切實發揚民辦高校體育教育的作用以及價值。除此之外,體育教師對學生的行為具有一定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體育教師應貫徹言傳身教理念,在培育學生群體合作精神的同時,強化其具備優秀的品格及行為。
2? 民辦高校體育教學培育學生合作精神面臨的難題
2.1 體育教學體系相對滯后
民辦高校體育教學中,部分體育教師對培育學生合作精神的目標脫離課程綱要求,其教學目標無法使學生充分順應社會發展。民辦高校學生各方面能力的培育需要教育工作者長期的培養。據研究結果表明,當前民辦高校體育教學中,部分教師培育學生合作精神的手段相對滯后,無法落實合作精神培育的教學目標。體育教學內容大多以體育活動劃分種類,但體育教材中相應的教學內容匱乏,無法運用發掘教材的方式落實學生合作精神的培育。目前,部分民辦高等院校,對于體育教育為中培育學生合作精神的課時安排較少,體育教學實施合作精神培育的教育活動不足,導致教師無法在有限的體育課時中落實學生合作精神的培育。
2.2 體育教學評價缺乏創新
近年來,民辦高校體育教學中,培育合作精神的教學活動通常缺少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部分體育教師采用的評價方式相對缺乏公平,在評定學生體育學習過程時,多數教師較為隨意,其評價方式缺少科學指導,進而導致學生對體育學習積極性降低。陳舊的民辦高校體育教育中,教師過于偏重學生學習結果,評價內容大多以體育技能為主,忽視學生教學中參加積極性以及課堂表現等內容的評價。這一評價方式,對培育學生合作精神與能力造成反向影響。同時,這一教學環境下,學生心理素質、體育能力以及綜合素質難以達到社會對大學生的要求。
3? 民辦高校體育教學培育學生合作精神的有效對策
3.1 明晰體育教學培育合作精神教育目標
民辦高校體育教學中,明晰教育目標是培育學生合作精神的基礎。首先,引導學生對合作精神形成正確得認知。高校體育教學中相關活動均可體現合作及競爭,多數學生對其參加度及興趣較高,但學生往往對體育教學培育合作精神的本質認知不足。因此,體育教師應依據學生學習要求、身體特征及年齡等層面進行指導,使學生逐步掌握合作精神對自身進步及發展的價值。其次,體育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合作。民辦高校體育教學中,多數團隊體育項目可用于培育學生合作精神。比如:接力賽跑、拔河、排球、籃球、乒乓球等。這些項目不但可以強化學生協調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群體形成合作精神。在這一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將其個體目標融進集體目標,從而落實優質的合作能力及精神培育。
3.2 策劃體育游戲培育學生合作精神
民辦高校原有體育教學形式中,其單調乏味的教學手段難以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體育學習積極性較低,導致教師培育學生合作精神教學成效較低。大學生心理發育、生理發育趨近成熟。在網絡時代下,大學生偏愛競爭及趣味性較強的體育教學內容。因此,教師可針對大學生這一特征,策劃趣味性體育游戲,使學生在愉悅的體育教學中強化對合作精神的認知,進而培育學生形成合作精神。例如,體育教學中,教師可舉行足球比賽,將學生依據個人能力劃分為小組,使學生明確分工,共同參加足球比賽。足球是學生體會合作精神的游戲之一。在足球比賽中,可以有效強化學生對合作精神的認知,增加同學間情感交流。
3.3 創新民辦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體育教學評價,是對學生體育學習過程的整體評價,是對大學生體育成績的評價。通過合理的教學評價,有助于促進大學生在學習中持續發展及反思。在當前民辦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教師應積極探索與創新更符合當今大學生的教學評價方法。民辦高校中體育課程應將學生上課學習態度、課堂表現以及出勤率等引進評價內容中。運用教師評定、同學間互評及自評的方式,運用過程性及終結性評價融合的方式,創新與健全體育教學評價體系。例如,教師可運用學生個體成績融合團隊合作成績的形式進行評價。其中,個體成績包含學生作業、考試、課堂出勤、日常表現等。團隊合作成績包含組員努力合作程度以及團隊合作的默契程度等。而團隊成績可運用組員間自評、互評以及教師評價等方式實施。教師對學生合作表現、學習成果實施評價。
4? 結語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體育教學活動中,培育學生合作精神有助于健全高校體育德育功能,培育高校學生具備優秀的思想品格,對建設校園文化及營造校園氛圍具有正向影響。民辦高校體育教學中培育學生合作精神,可以運用明晰體育教學培育合作精神教育目標,策劃體育游戲培育學生合作精神,創新民辦高校體育教學評價體系等路徑實施。在激發大學生對體育學習興趣的同時,強化學生體質健康,并落實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范尊權,范尊超.合理地運用游戲輔助教學,有效地提高體育教學質量[J].中國校外教育,2016(20):157-158.
[2] 潘仰晶.從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談氣排球在高中體育課程的發展[J].當代體育科技,2017,7(7):69-70.
[3] 柏勇.“人的全面發展”理念下高校學生體育價值觀培養與素質教育互動研究[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7(3):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