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桃源刺繡誕于桃源,其繁衍與楚文化有關,被譽為“東方的畢加索”,繡品題材豐富,構圖優美、刻畫細膩、色彩明麗、是單面繡,刺繡圖案取材廣泛,氣韻生動,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具有鮮明的民間工藝美術的美學特色,刺繡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關鍵詞:刺繡;元素;創新;圖案;設計
桃源刺繡誕于桃源,其繁衍與楚文化有關,被譽為“東方的畢加索”,桃源傳統刺繡的針法體系育了“湘繡”可謂“湘繡之母”。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桃源刺繡地域性強、藝術品及高、發生傳承極具有原發性的中國特色刺繡,是國之極品。繡品題材豐富,構圖優美、刻畫細膩、色彩明麗、是單面繡,刺繡圖案取材廣泛,氣韻生動,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具有鮮明的民間工藝美術的美學特色,刺繡品深受人們的喜愛。
在當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各種創新設計層出不窮的時代背景下,隨著國家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大力支持,桃源刺繡以獨特的魅力受到人們的喜愛。但隨著社會的發展,外來務工人員越來越多的環境下,桃源刺繡的傳承與發展讓人甚是擔憂,人員少、技術發展不強,創新少等問題越來越突出。桃源刺繡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應在多增加人員的學習與培訓的同時,更多的創新桃源刺繡產品,如何將桃源刺繡的社會創新,首先對桃源刺繡元素的提取。
(一)提取桃源刺繡的技藝元素。桃源刺繡主要是單面繡,單面繡又分平繡、鎖繡、拉繡、盤繡、堆繡等。施針嚴謹、針腳整齊、虛實得體,可使繡品達到平、光、亮、齊、密、凸的藝術效果。掌握傳統工藝的整個生產過程,保留傳統工藝精髓,提取桃源刺繡的技法(平繡、鎖繡、拉繡、盤繡、堆繡等),把桃源刺繡的技藝與現代技術的融合進入一個新的階段,創新更多的藝術產品。
(二)提取桃源刺繡中的圖案造型元素。桃源刺繡中圖案造型以飽滿、或者物象呈現于邊框一方,或多方出血。圖案的物象一般有截肢或者截尾之型,當地人們在刺繡中以寧可不求其完整,也表現出潑辣與強烈。有時物象呈現的完整者,一般也表現出主體非常碩大,從滿整個畫面,以少留空的或即少的方式凸顯物象的張力。構圖大膽舍棄整和全,秉承以周全“求”“圓滿”的東方傳統藝術。桃源刺繡中物象的造型講究收放對比,體壯的物象往往尾肢細長或短小,猛獸多于蔓草柔花互為映襯,提取它們造型的收放對比,運用在服飾造型設計中,創新更多的產品。桃源刺繡中的人物、動物與植物造型豐滿、強壯、挺拔。讓物象逼近觀者。提取桃源刺繡中人物、動物、景色、花卉的構圖與造型,如碩大而充滿畫面、留白即少的動物造型,似花非花的造型、植物、動物、人物豐滿造型等,取其造型中的精髓,為創新運用奠定基礎。
(三)提取桃源刺繡中的色彩元素。桃源刺繡中的色彩豐富且具有從滿想象力走獸可以是鐵銹紅的,也可以是寶石藍;鮮花可以是象牙白,也可以是松煙黑的,石綠色的長葉子可以繡上玫瑰紅的葉脈;胭脂紅的大斑鳩可以配上橄欖綠的小腳爪,這樣的搭配讓人更無法想象。色與色之間常有有類似于素描設計的明暗關系與色彩間的冷暖間的相鄰漸變。這樣的漸變大多是通過平繡插針、錯針的方式實現的。桃源刺繡很注重色調的重體性與單純性,提取桃源刺繡中色彩元素、如色彩中的明暗的對比、冷暖的對比及超現實的想象配色等,來進行創新運用。
桃源刺繡的潑辣粗狂,施針嚴謹、針腳整齊、虛實得體,內容單純、健康、色彩明快、大俗大雅之超脫,構圖的大膽棄“整”和“全”的態度,秉承以“周全”求“圓滿”的東方傳統藝術。將其桃源刺繡中的精髓進行提煉,通過解構、打散、重組等多種手法,進行創新設計,運用在服飾、家居軟裝、旅游紀念等多種產品之中,來傳承桃源刺繡,發展桃源刺繡,創新更多的產品。
(一)運用多種創新手法,將桃源刺繡藝術元素創新于服飾設計中。在服裝設計的領域里,中國傳統文化伴隨著服裝的發展而延伸。中國傳統文化中刺繡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桃源刺繡是桃源傳統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產物,桃源刺繡中的圖案、色彩、針法的獨特魅力運用在服飾設計中,創作出更具有文化底蘊的服飾來。分析桃源刺繡工藝技法、色彩構成、圖案造型等特點,提取桃源刺繡的藝術元素,通過打破、解構、重組等多種方法運用在服飾設計中,把傳統的元素與現代的服裝相結合,豐富服裝設計,如桃源刺繡中物象的造型講究收放對比,體壯的物象往往尾肢細長或短小,猛獸多于蔓草柔花互為映襯等元素運用在服裝中,豐富服裝設計,推動服裝走向國際化。
(二)運用多種創新手法,將桃源刺繡藝術元素創新于家居軟裝、旅游紀念品等設計中。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品質需求越來越高,家居環境、各工作環境、活動場所的室內軟裝是人們生活的一大組成部分,好的環境、好的軟裝讓人心情愉悅。家居軟裝設計手法、色調、搭配等是軟裝的重要組成部分,增加軟裝設計中傳統文化,對桃源刺繡的藝術元素的提取,運用多種手法,通過打散、解構、重組等方法運用在家居軟裝中;或桃源刺繡的工藝手法,創造更精致、更有傳統文化底蘊的軟裝飾品;或桃源刺繡的圖案造型,動物圖案碩大造型,留白即少等的創作,創造出更具有夸張軟裝飾品;或桃源刺繡的色彩,創造出奇特和冷暖對比等的軟裝裝飾飾品等。
桃源刺繡藝術元素運用在旅游紀念品中,創新出具有傳統文化元素、文化底蘊的旅游紀念品,這樣的紀念品留下來旅游者到每個城市的腳步。
傳承桃源刺繡、創新桃源刺繡,才能更好的發展桃源刺繡,讓這具有原發性的中國特色刺繡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陳彬、彭顥善.服裝設計[M].第1版.東華大學出版社 2016:32-33
[2]宋廷菊.常德地域文化中桃源刺繡在絲弦表演服飾設計中的運用[J].中國文藝家.2019:132
作者簡介:宋廷菊(1975.11)籍貫:湖南省常德市,學歷:本科,畢業于湖南師范大學,職稱:講師,研究方向:服裝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