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
摘要:課堂動態生成資源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圍繞多元目標。在開展合作、對話、探究的課堂教學中,即時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課堂教學要真正成為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不但要使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上得到積極發揮,而且要使過程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有師生共同創造出的活力。同時教學過程應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應該注重學生的自我表現,讓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中心人物。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進行有效的思維活動,從而產生更多的“觀念”或“知識”,及生成許多“新資源”。巧妙捕捉動態生成資源,讓數學課堂重新煥發出生命活力。
關鍵詞:課堂;動態;生成;資源
一、什么是“課堂動態生成資源”?
所謂動態指運動變化的狀態;生成則指起源、創世、創造、長生和發生,就是“在新的情境中產生”,它是與預設相對應的。課堂動態生成資源指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圍繞多元目標。在開展合作、對話、探究的課堂教學中,即時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
二、為什么要研究“課堂動態生成資源”?
(一)研究“課堂動態生成資源”是梳理教學理論系統的獨特視角。就這一方面而言,孔子曾說過“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孟子也有言“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因此,課堂教學要真正成為實現教學目標的過程,不但要使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上得到積極發揮,而且要使過程具有生成新因素的能力,具有自身的、由師生共同創造出的活力。同時,教學過程應以學生活動為中心,應該注重學生的自我表現,讓學生成為教學中的中心人物。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進行有效的思維活動,從而產生更多的“觀念”或“知識”,及生成許多“新資源”。
(二)研究“課堂動態生成資源”是推動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學校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
(三)研究“課堂動態生成資源”是構建完美課堂的有效途徑。
(四)研究“課堂動態生成資源”是提升教師專業成長的有力舉措。
以學定教,順學而教。由課堂中的“節外生枝”,從而調整教學目標和過程,最終完成教學任務。隨著這一過程從而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
三、“課堂動態生成資源”的類型有哪些?
顯性資源,即通過某種方式具體感知、了解,但事先無法預期而產生的資源。例如,在上《角的度量》時,一位學生說:“老師我的量角器斷了,我還有一個鈍角沒有量呢,怎么辦?”我說“哦!”略微停頓一下接著說:“大家看,他的量角器斷成兩半了,他還能量鈍角嗎?”
生1:那小半塊的肯定不行了,因為沒有了中心點。
生2:那大半塊的上面還有中心點,還有刻度,應該還可以量。
生3:可他量的是鈍角,那大半塊量角器也不夠用啊。當時我認為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也有一定的教學價值,但是在以前的教學中從沒發生過,也沒有思考過這樣的問題。于是我抱著試試看的想法,說:“我們能不能用那大半塊來量出鈍角呢,大家互相討論一下。”小組交流后進行了匯報。
小組1:先用三角板在角內畫一個直角,然后量余下角的度數,量得的度數加上90度,就是這個鈍角的度數。
小組2:把這個鈍角分成兩個銳角,分別量出兩個銳角的度數后再相加。
小組3:可先把這個鈍角補成平角,量出補上角的度數,再用180度減去這個補角度數就行了。
(二)已利用資源,指教師憑借自己對偶發信息或情形的敏感性,及時捕捉并生成了具有一定利用價值的教育資源。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正當我要引出課題的時候,教室的過道里“撲撲撲”地跳出了一個皮球引起大家哈哈大笑,學生A紅著臉,結結巴巴地說:“老師,我沒去碰它,是它自己從我的桌子里滾出來的。”我這時并沒有責備學生,而是借機發揮對學生說:“他說的話是真的還是假的,請大家拿出帶來的工具(盒子,積木、球等)探究一下,并說明理由。”大家情緒高漲,提出了許多理由:“有沒有一個地方是平的,所以容易滾動。”“球可以這樣滾,那樣滾,所以才會從桌子里面滾出來。”這一案例中,我及時捕捉有利用價值的資源,從而構建出一節相當完美的精彩課堂。
四、促進“課堂動態生成資源”建設。
(一)充分了解學情,關注學生差異。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是合作者,而合作者又分為活躍型合作者和安靜型合作者,活躍型合作者又包括思考型活躍者和表現型活躍者。充分了解學生可以有效促進動態資源的生成。例如,在教學《2、5的倍數特征》。剛上課,一引入課題就發生了下面的情況:
生1:我已經知道了!個位上是0、2、4、6、8的數能被2整除。
生2:個位是0、5的數能被5整除。
原來許多學生通過預習已經知道了結論,于是我及時改變教學方案。
師:通過預習,很多同學已經知道了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非常了不起。現在你有什么方法讓別人確信你們知道的能被2、5整除的數的特征是正確的嗎?現在請你們四人為一小組合作學習,然后分小組匯報結果。
A組:根據2的乘法口訣,積的個位都是0、2、4、6、8,所以個位是0、2、4、6、8的數就一定能被2整除。
B組:我們用書上的方法驗證,用2乘以1、2、3、4、5、6、7、8、9、結果發現乘得的積個位都是0、2、4、6、8,這就是說個位是0、2、4、6、8的數就一定能被2整除。
C組:我們寫了許多個位不是0、2、4、6、8的數,這些不能被2整除,反過來說明個位只有0、2、4、6、8的數才能被2整除。
D組:我們隨便寫了很多數進行檢驗,結果證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這一案例,我利用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學習的熱情,變老師教為學生自己學,將學生推向教學活動的中心,引導學生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不斷進行有效的思維活動,從而產生更多的“觀念”或“知識”,及生成許多“新資源”。
全息課堂觀察,調整教學活動。例如在教學一年級的《連加法》時,我出示圖片(小白兔拔了7個蘿卜,小黑兔拔了5個蘿卜,小灰兔拔了3個蘿卜),并問學生:“看到這張圖片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學生的思維在我的引導下積極的活動。緊接著,我提出了“你會計算小白兔、小黑兔、小灰兔一共拔了多少個蘿卜?”的問題。一學生馬上回答:“7+6+3=16,一共拔了16個蘿卜。”這時另一名學生回答說,“老師,我還有其他的方法。我先用7+3=10,再用10+6=16,一共拔了16個。”這時我對預設課堂做出了調整,讓學生分組討論,來說一說他們誰的計算方法對,如果都對,為什么?這樣一節課下來,學生知道了一題多解的情況,同時調動了學生積極思考嘗試多種方法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如果當時我沒有適時調整教學活動,就不會有意料之外的精彩。
總而言之,面對課堂上的動態生成資源,教師應及時捕捉有價值的信息,采取有效的策略,讓數學課堂教學成為師生富有個性、情智共生的學習過程,使課堂教學煥發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葉瀾.讓課堂煥發出生命活力[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