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轉轉
摘要:校園貸款旨在解決大學生旺盛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能力之間的矛盾。但是以手機為核心的自媒體和移動支付大發展的情況下,校園貸的陷阱揭示了當前大學生的諸多問題,以裸貸和瘋狂追債最為突出,直接果斷反映了大學生財商教育的嚴重缺失。本文試從校園貸的角度去分析大學生財商教育的關聯性概念、問題表現、直接成因和解決路徑。我們必須認識當前大學生財商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以此幫助大學生培養正確合理的消費觀和理財觀。
關鍵詞:大學生;財商教育;校園貸
一、相關概念辨析
1、財商
英文名Financial Quotent(FQ),由美國作家羅伯特·.清崎提出,本意是“金融智商”。它主要包括財務知識、供給和需求、錢生錢的智慧和法律這四個方面,它根本性的指一個人與金錢打交道的能力。
2、財商教育
即一個動態和開放的價值觀、財商知識和財富實踐能力教育。它指意識到實踐的全方位、多層次和寬領域的教育。而大學生的財商教育是溝通高等教育和社會生活的一種可操作性嘗試,其用意是提高大學生的理財素養和合理的消費觀。
3、校園貸
校園貸指在校大學生是受眾行為人的線上小額度的貸款業務的活動。目的在于解決在校大學生的極度旺盛的多樣化消費需求與消費能力之間的矛盾,有三類:一是針對于大學生的分期購物貸款。二是P2P借貸平臺,主要用于助學和創業貸款。三是傳統的電商平臺,京東白條和螞蟻花唄,屬于小額貸款的無存款功能的“準銀行”[1]。與前兩類相比較,此類的準入門檻更高,監管力度更大。
二、大學生財商教育和校園貸之間的關系
1、財商教育的現狀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國外理財教育的傳播,理財教育日益為我國理論和實踐領域所關注,理財教育也慢慢走近了校園。在小學《品德與社會》新課標有一個專題《花錢的學問》,重點介紹基礎知識和消費的合法權益;在上海的中小學教材中分別設有儲蓄、保險、消費、理財等內容[2];一些廣播電視臺、報社、網站也相繼開設可專欄來響應財商教育;湯小明和閆鞏固等其他的學者于有關于財商教育的研究,但主要是建立在各自的宏觀層次理論。
2、校園貸亂象導致財商教育提高的迫切性
據不完全統計,美國經濟完全獨立的孩子占到了86.2%,日本是5.2%,韓國是30%,而我國的經濟獨立的孩子所占比例是少之又少[3]。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在一次會議曾經說過:“理財教育是國家面臨的重要課題,而學校是最適合理財教育的場所。政府大力支持各級學校把理財教育融入到教學過程中”。由此可見,財商教育的重要性。
三、大學生財商教育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1、傳統文化和理財觀念的影響
我們一直受傳統文化、傳統消費觀念的影響,比如,“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以財為恥”、“德者本也,財者末也”、等傳統價值觀使得財商教育長期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傳統理財方式根深蒂固,投資意識整體薄弱。整個社會缺乏對財商教育的理解和重視,從而客觀上缺少了一個財商培養的大環境。
2、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制約
教育是一個民族和國家的靈魂。一方面,家長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即考試成績,理財基本和孩子無關。家庭的經濟條件和父母的消費觀念也直接影響孩子的消費價值觀,家長自身財商知識的缺失和家長教育孩子方式的不合理都會明顯阻礙財商教育健康有力的發展。另一方面,學校財商教育缺失主要表現在:財商教育重視程度不夠,現今的中小學實行應試教育,高校也重視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針對財商內容幾乎一片空白,理工背景的院校或者專業的學生財商知識極其的貧乏;財經專業學生的課程設置也只是過于強調理論,而社會實踐和課程調研基本空缺。
3、大學生自身成長的局限
大學生從高中的被動生活進入大學的主動生活,是個體思想理習慣過渡形成的關鍵期,這時候的大學生自制力偏弱、自尊心強、用外在所謂的形式文化品牌刷存在感,消費心理處于浮動時期,極易受多樣價值消費觀的影響,更傾向于對精致利己主義的追求,容易造成盲目、超前、攀比和品牌消費。
四、大學生財商教育問題的解決路徑
1、政府應加強對媒體的指導作用
媒體是推廣主流價值觀的主要渠道。政府要發揮各級行政主管部門對公共媒體的指導作用,引導各媒體傳播正確財富觀、消費觀,及時規范他們的宣傳內容,并且培養健康、和諧的輿論環境。同時,社會各界需要通過各種傳媒手段,積極并且適時向在校大學生傳遞健康的財富觀、節儉的消費觀和相應的理財觀。
2、學校和家庭應注重大學生財商教育
學校教育方面,急需要各高校聯合教育部和相關領域的專家,盡快制定并且編寫財商教育的完整教材,使得高校的教育工作能夠進入系統化和規范化。對大學生的財商教育內容應該包括:全面的理財投資知識、正確的金錢觀、理性的消費觀、積極的創業觀、科學的理財觀、牢固的法律意識、誠信意識、創業教育和勞動維權教育等[4]4。學校也可以組建財商教育專家團隊,加強優秀財商教師的招聘與引進力度。家庭教育也是財商教育的重要場所,父母應在節假日與孩子交流溝通,關注他們的消費動態,并適度引導他們的消費觀和財富觀。
3、大學生應適度和理性消費
大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要合理控制自己,養成節儉理性和適度消費的習慣;學會去記賬,掌握資金的流向,并且對自己的錢有合理的安排。大學生盡量避免使用信用卡和花唄等便捷支付工具,消費需要量體裁衣并且選擇適合自己的理財方式和產品;在校學生參與勤工儉學和其它社會實踐活動,以便于形成理性的消費觀和勞動觀。大學生財商教育是系統化和規范性較強的一項長期工程,需要個人的自控自覺、家長的榜樣示范、學校的課程配套教育、社會的強有力的監管機制等多方合力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吳輝.“坑人”的校園貸[J].理財,2016 (3):45-47.
[2]閆琳.大數據背景下校園p2p網絡借貸平臺風險分析與防范[J].時代金融,2017 (33):263-264.
[3]于佳.王海.大學生財商教育問題探析[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3 (2):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