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素怡
摘要:實踐證明,教師善于開發和合理利用身邊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此為基礎積極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實踐,能真正實現知行統一,演繹品德課堂精彩。
關鍵詞: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演繹;精彩
《新課程標準》指出:課程是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良好品德、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學生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課程標準指出:積極開發和合理利用課程資源是品德課程實施的重要組成部分。怎樣才能把豐富的課程活動資源引入課堂,增強課程內容的現實性和親近感,切實提高教學的實效性呢?實踐證明,教師善于開發和合理利用身邊的各種課程資源,以此為基礎積極開展各種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實踐,能真正實現知行統一,演繹品德課堂精彩。
一、積極開發和利用鮮活的生活資源,生成活動主題
學生品德的形成源自于學生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因此只有源于學生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學生內心的真實地道德情感和道德認知。
例如在教學《我要上中學了》一課“記錄成長的足跡”這一主題前,我先讓學生搜集自己嬰幼兒時期、小學時期的一些照片或影音資料,然后做成課件,再布置他們準備一些小時候珍藏的物品以及與之相關的故事。上課時,我用課件展示記錄著他們成長足跡的照片或影音資料,請他們談談成長的感受,讓鮮活的生活現實素材與課本結合成一體,從而生成了教學活動的主題。望著一張張成長的照片,學生們的臉上寫滿愉悅,這時我把握住教學的契機,讓學生手捧珍藏的物品,聲情并茂地講述其中的感人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學生展示的獎狀和書籍。這位學生以前個性頑劣,學習成績不理想,曾令許多老師很頭痛。他讀四年級時,有意刁難新來的班主任,沒想到新來的班主任不但沒有責怪他,反而對他說的第一句話就是:“我很喜歡你,因為你很像我那頑皮的兒子”。此后,新來的班主任處處關心、,愛護他、幫助他,還送給他很多書籍。這無私的師愛如春風細雨般溫暖了他的心。從那之后,他慢慢變好了,成績也逐漸提高。
二、積極開發和利用生動的教材資源,增強活動的體驗
品德教材文本簡約,它所起的作用是提示和引導,給教和學都留下了較大的空間。教師可根據教學任務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充分利用文本提供的圖片資源,設計活動內容,讓教學“活”起來,讓教學“動”起來,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在體驗中感悟、在感悟中實踐,增強活動體驗。
如在教學《從一粒米說起》這一內容時,教材呈現了三幅連續圖片:農民辛勤勞作圖、稻谷成熟圖、一碗白米飯圖。農村的學生雖說知道稻谷是如何變成米飯的,但當中的辛苦卻體會不深。為了讓學生體會到“糧食粒粒皆辛苦”,我先用課件播放演示稻谷變成米飯的整個流程:“整地、播種、打秧、插秧、收割、曬干、脫粒”,并精心設計了“我來當當小農夫”的勞動體驗活動。這一活動環節的處理,我本著“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沒有作過多的語言講解,只是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廣闊的創造空間,讓學生在實際的勞動環境中親身去體會農民伯伯勞動的辛苦,懂得“糧食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把教材資源發揮得淋漓盡致。
三、積極開發和利用真實的實踐資源,提高活動的實效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展的”。因此,在品德教學中應該多為學生設計實踐活動,引導他們積極體驗生活,豐富其道德情感,使其獲得真實的道德感悟,從而提高品德課堂教學和活動的實效性。
在《從一粒米說起》》的課前調查中,調查的學生發現中午在學校就餐的部分同學,把吃不完的飯菜隨意倒掉,浪費糧食;很多人到餐館飯店吃飯,一桌菜有相當一部分是倒進潲水桶的;學校門前的早餐店,半個、整個的包子、饅頭隨便扔掉的現象更是司空見慣。小到個人和家庭,大到學校食堂和餐館飯店,這種浪費糧食的現象觸目驚心。為了改變隨意浪費糧食的現象,學生們紛紛出謀劃策,想出了許多節約的竅門,并積極為節約設計宣傳標語。后來在交流匯報中,我發現了各種方案:有在學校門口派發節約宣傳單張給家長和學生的;有請求村干部把他們設計的節約宣傳標語和節約糧食的手抄報張貼在村里宣傳窗的;有合作寫倡議書的,建議學校周邊的早餐店和餐館飯店勸說人們吃多少買多少,要愛惜糧食的……正是在這親身經歷的實踐引導下,學生清楚地知道節儉不是某個人的事,而應該是人類共同具有的一種美德,學生才能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愛惜糧食、勤儉節約從我做起)。
四、積極開發和利用豐富的媒體資源,推進活動的高潮
《品德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盡可能使用現代化教學技術與本課程教學有機結合,豐富課程資源,有條件的地方要盡量開發利用計算機網絡資源。”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新時代的教師一定要能夠駕馭媒體資源,巧取活用,將網絡資源融合到品德教學中來,為學生創設生動的情景,調動學生活動的積極情感,把活動推向高潮。
例如:我在教學《火災無情? 逃生有法》這一主題時,在學生掌握了報火警,火災逃生的技巧后,為了考驗學生能否學以致用,把所學的核心知識與技能真正融入到現實生活中,我設計了用電腦玩“火海逃生大闖關”小游戲的環節。這個小游戲是從網上下載的,生動逼真,學生如果能過關,說明已經掌握了火災逃生的技巧。因為需要用到電腦,所以我把學生帶到計算機室上課,把25名學生分成5個小組。玩小游戲之前,我通過談話導入努力調動學生參加活動的積極情感。在明了游戲規則以及獎勵方法后,學生就迫不及待躍躍欲試了。雖說是游戲,但視覺和聽覺卻是更加直觀地“身處火場,直面滾滾濃煙和熊熊烈火”,學生們臉上的表情都非常嚴肅謹慎,他們團結一致,充分發揮集體的智慧和力量,每安全通過一關,他們就激動地歡呼起來。在游戲實踐中,有三個小組全部“關卡“順利通過,小組成員相互拍手慶祝,臉上全是激動的神情。
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活,必須立足于學生實際,充分挖掘課程資源,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課的魅力。在新課程背景下,教師只有抓住“知識來源于生活、來源于社會”這一特點進行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合理、有效地利用身邊的一切教學資源,這樣才能為品德教學這泓清泉提供源源不絕的活水,我們的品德課堂才會變得更加生動,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淺談如何利用品德課堂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J].李婧.中國校外教育.2018 (02)
[2]思想品德課在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中的阻力及解決[J].于延河,楊萬鈞.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8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