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王應 班世富
一條河的記憶承載著一座城市的歷史脈絡,記錄著小城人的流光歲月。貫城河是安順市的母親河,始終流淌在一代代安順人的記憶中,它不僅是安順市城區主要的排水通道,更是城市中不可復制的自然景觀廊道。
隨著安順市城區擴大、人口膨脹和工業的迅猛發展,大量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貫城河,由于河道枯水期缺乏生態基流,自凈能力喪失,周邊排水系統不完善,雨污分流改造不徹底,導致貫城河水體污染嚴重,部分河道出現季節性黑臭,嚴重影響了沿岸居民的生活環境。
為了把清水綠岸還給百姓,安順市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碧水攻堅戰”的總體思想,堅持“一水一策”原則,“真行動”“真投入”,先后投入資金約14億元用于黑臭水體治理。2019年5月31日,在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競爭性評選中,安順市成功入圍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范城市。
近年來,安順市開展系統、科學、精準的水污染防治,通過采取“探測河道走向、開孔、清淤、布管、截污”等方法,實施“沿河大截污”、底泥清淤疏浚、中水回用、遠程調水等根本性和實質性工程性措施,逐步消除黑臭問題,堅決打贏治水攻堅戰。
從源頭強化控源截污。安順市投入4.2億元用于貫城河干流、挑水河支流、西支流、南支流改造,實施“沿河大截污”。針對暗渠,實施黑臭水體治理“五步式地道戰”。首先采用探地雷達探測暗渠走向,然后每隔百余米開孔、清淤,再在暗渠兩側布設污水管道截污,打起了黑臭水體治理“地道戰”,加強內源治理,實施河道清淤。

安順市“引千入虹”工程。(安順市水務局供圖)
同時,安順市還通過科學實施清淤疏浚,嚴格檢測底泥,按環評要求進行妥善處置;實施生態補水,建成每日提水規模5萬噸的中水回用工程,把下游污水處理廠處理后的中水提升到貫城河上游作為生態補水;建設“引千入虹”河湖連通工程,將千峰河的河水調入虹山水庫對貫城河干流進行補水,保障河道生態基流。開展虹山湖治理、婁家湖治理,在虹山水庫、婁家坡水庫修建濕地公園,凈化源頭水水質,從源頭上控制或減少污水流入貫城河干流和西、南支流。通過采取PPP模式與北京首創集團合作,開展河道綜合治理、污水處理廠提標升級改造及污水處理廠運營管理,積極探索“廠-網-河”一體化管理機制。
在黑臭水體治理方面,安順市成立了黑臭水體治理工作領導小組,嚴格落實“河長制”。建立安順城區貫城河干流及其支流的河長巡檢工作機制;建立健全河岸、河面等垃圾收集轉運機制;堅持大力抓生活垃圾收運處置促進水體保護,建立了“村(居)收集、鄉鎮轉運、縣(區)處理”收運處置模式,采取“焚燒為主,填埋為輔”的方式進行無害化處理;同時,完善垃圾收運制度,安排專人專班,每天對貫城河河面及沿岸生活垃圾進行及時清理、清運,做到工作有臺賬記錄,責任落實到人,強化考核管理。
三分建七分管,在治好黑臭水體的同時,管得好,實現水環境持續改善,還必須建立長效監督機制,加大黑臭水體水質監測力度。
通過治理,目前安順市已基本消除13個黑臭水體中的11個,有效提升了河流水體水質,城市水環境持續得到改善。到2020年,安順市將基本消除黑臭水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