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胡從利 楊超
碧波蕩漾的湖庫,水清岸綠、魚翔淺底,再也不見網箱圍攔、泡沫垃圾漂浮的蹤影。清風徐來,儼然一幅“水光瀲滟晴方好”的畫面。
貴州省生態漁業有限責任公司是全省生態漁業實施主體,自2018年9月組建成立以來,深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全面推進“零網箱·生態魚”漁業發展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全力推進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漁業、助推脫貧攻堅,初步走出了一條新時代貴州生態漁業高質量發展新路。
全力保護生態環境。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公司首要的政治擔當和社會責任,積極推廣“人放天養”生態養殖方式和“以魚凈水”保水理念。以綠色優質為主攻方向,不投餌、不投料,魚類通過食用水庫浮游生物、底棲動物等水庫天然餌料生物自然生長。根據湖庫水域承載能力、養殖容量,合理確定魚苗投放品種和密度,做到應養盡養、宜養則養。積極推進養魚必污染水思想轉變,組織隊伍赴浙江淳安千島湖實地考察“放魚養水”先進做法,學習借鑒河南信陽南灣水庫“以魚凈水”模式,在雷山、鳳岡、平壩等區縣開展“以魚凈水”試點,總結出了一些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根據已投放魚苗的水庫水質監測結果顯示,各項指標均符合《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Ⅱ類標準。

2019年6月21日,全省生態漁業現場觀摩會清水江掛治水庫大水面生態養殖魚苗投放現場。(貴州省生態漁業有限責任公司供圖)
全力發展生態漁業。聚焦主責主業,立足全域漁業,突出生態特色,大力發展生態漁業。按照“試點先行、穩步推廣、全面鋪開”三步走戰略,通過3至5年的努力,逐步構建“生態養殖、市場營銷、高效管理、配套支撐”四大體系,發展生態養殖面積250萬畝,生態魚年產量達到26萬噸,確保水環境質量穩步提升,實現傳統漁業向現代生態漁業轉變。在生態魚種苗生產、養殖、加工、流通等環節,將逐步推行質量認證制度,重點解決水產品有毒有害物質殘留問題,抓好從養殖到消費的全過程質量管理。深入實施綠色品牌引領戰略,以“貴州水”反映“貴州魚”,打造“深山湖、原水魚、慢慢長、好好吃”的“貴水黔魚”綠色生態魚品牌,著力搭建覆蓋全省、全國的銷售渠道體系。
截至目前,已投放魚苗100余萬尾,發展大水面生態漁業3萬畝。黔中水利樞紐工程壩下生態漁業養殖基地和黔中平寨水庫大水面生態養殖兩個示范項目開始啟動。“貴水黔魚”品牌推介和招商合作正全力開展中,金華園形象店、中鐵逸都小區體驗店正式營業;與7家機關食堂、3家餐飲酒樓簽訂了供貨協議;水產批發市場、生鮮超市等銷售平臺逐步打通,“貴水黔魚”陸續進入百姓餐桌。
全力助推脫貧攻堅。提出了“整縣推進”合作模式,以“三變”改革為抓手,構建“公司+合作社+漁民”的利益聯結機制。縣級層面以大水面資源收益權方式參與分紅,村集體協助管養獲得固定回報,村民進入企業就業變產業工人獲得工資,在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帶動周邊村寨老百姓增收,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
目前,公司與務川自治縣、余慶縣、錦屏縣、赤水市等4縣(市)簽訂了合作協議,組建成立了4家縣域項目公司,與其他縣(區)的合作進程正在加快推進中。啟動實施的項目解決了12個村100余人就業,帶動勞務用工50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