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重要陣地,承擔著為社會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職能,德育工作更是其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工作在新時代面臨著新挑戰、新要求,如何構建德育工作的新模式,是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課題。將高校德育工作融入日常教學工作中,提高學生的道德意識、增強道德修養、規范道德行為,鼓勵廣大教師積極投身到教育事業中來,是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工作緊跟時代步伐的體現,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工作面臨著德育功能弱化、傳統的德育榜樣示范作用逐漸弱化、正面積極的德育權威性受到挑戰等問題。
(一)高職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參差不齊。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在世界文化交融的過程中,一些學生價值觀逐漸缺失,過于追求物質享受以及個人利益,在貢獻與回報的關系上偏向于追求回報,過分計較得失,在日常性學習工作中忽略自身品德修養,道德情感淡漠,缺少必要的正義感、集體感、榮辱感,缺乏堅定的道德意志道德,在道德踐履方面知行脫節等,這些都給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工作開展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
(二)德育目標偏離實際問題嚴重。高職院校學生德育目標一般設定為新時代的接班人,強調集體主義、利他主義、奉獻主義,追求把學生思想道德提升到共產主義的理想境界,卻沒有充分考慮當前的時代背景、社會需求、學生價值觀,高職院校德育工作過于強調愛國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等高大上的理念宣教,卻忽略了學生的行為規范教育、誠信教育、感恩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容易讓學生在復雜的社會現實面前缺乏競爭力,甚至引起逆反,認為教師講課是“唱高調、假大空”,學生很難將道德內化為自己的理想信念,從而影響了德育效果。
(三)高職院校重技能輕德育的現象普遍。按照黨的十九大的精神,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的理念,但是高職教育的職業特點以及就業導向功利性的驅使,導致絕大多數高職院校都存在著重技能輕德育的現象,在學生課程培養計劃的安排上體現的尤為明顯,英語、數學、計算機、專業課占據重要位置,而德育課普遍存在合班上課、課時縮短等情況,大三學生下企實習,全部進行技能培訓,完全忽略德育課程。此外,也有人認為,高職院校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培養符合市場求的各種專業技能型人才,學校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技能,提高他們的競爭力,為最終的就業拓寬門路,而德育只是“彈性任務”,最終導致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地位削弱,其育人的功能也逐漸弱化。
(四)學生德育教育手段單一。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德育教學依然沿襲最簡單的注入式說教方式,教學方法單一、枯燥,普遍開設《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等兩門德育課。這兩門德育課程承擔起了德育教學任務的重擔,并且“在德育教學過程中,共性教育多,個性研究少;大眾化的理論講得多,涉及到具體的、現實的問題講得少;另外,理論灌輸多,行為檢驗少,整個教學過程枯燥乏味,還容易使得學生的逆反心理越來越重,無法適應新形勢對德育工作的需要。
如何對于學生的德育工作體系進行重構,創新德育工作的形式,同時建立科學有效的德育考評機制,將高職院校德育教學體系融入日常教學、工作中去,便是本論文所探索的,具體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以專題教育強化德育教育效果。通過愛國教育、軍訓教育、學雷鋒系列活動、新生入學教育活動、“一二·九”主題教育活動,心理系列活動、宿舍文化活動、資助主題教育活動等,發揮主題教育在學生德育教育中的作用。通過主題班會和感恩系列活動,讓學生學會感恩,懂得付出;通過劃分衛生包干區、組建校園文明衛生志愿者,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集體意識。形成一套以強化學生基本行為教育、安全教育、感恩教育、文明衛生教育等為抓手的學生行為養成教育機制。
(二)以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教學形式。學生德育教育活動除了在課堂上開展外,還要以校園文化活動建設為重點,傳承校園文化,創設校園文化品牌,不斷提升校園文化建設的層次和深度,構建學生德育工作體系,通過開展學生思想教育,弘揚愛國精神,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重視精神文化的建設,把加強公德建設、文明建設、校風學風建設作為重要目標,選樹優秀典型、強化示范作用。將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校園文化活動中,不拘泥于形式培育人才,幫助學生尋找目標和定位,在校園活動中發揮其特長,構建不一樣的德育工作體系,充分發揮德育的功能性,讓學生德育教育工作更具實效性。
(三)以全面的視角完善德育內容。高職院校在選取德育內容時,要依據大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的特點,剔除與社會發展不相符的內容,把滿足社會需求和新時代大學生的實際統一起來;高職院校德育工作者要敢于正視現實問題,回答學生提出的熱點、疑點、難點問題,并給予正確的分析和解釋;同時要把高職生普遍關注的就業、創業所必備的道德素質問題作為德育工作改革的立足點與出發點,將這些問題貫穿于德育的每一個環節,要堅持在基礎德育教育的基礎上,側重突出職業道德、敬業精神等內容,增強基礎課程為專業課程服務的能力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讓所有學生都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四)以校園網絡媒體積極引導學生。高職院校學生德育工作要迅速占領互聯網這個陣地,找準學生德育工作的網絡立足點,用正確、積極、健康、科學的思想文化信息占領網絡陣地,充分利用互聯網推進德育工作。努力辦好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等,利用生動活潑、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內容宣傳德育教育活動,擴大影響范圍,使其發揮育人功能。開設網絡道德教育課,引導學生把網絡作為學習知識、獲取信息、交流互動的途徑,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的德育教育活動,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學生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使學生德育工作更加便捷、高效、新穎。
(五)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不但需要使學生置身德育特定的環境中,而且還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參與到德育實踐中。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教師要擺脫注入式教育方式,開展校內外結合的德育活動,如黨團主題活動類、科技創新類、社會服務類、校園實踐類等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分析道德問題的能力,主動、自覺地進行道德評判和行為選擇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德育工作由原來的“自外而內”,轉變成“內”“外”結合的新型教育模式,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高尚品德的魅力,進而不斷提高品德修養。同時建立科學的德育考評制度,使學生對德育目標、德育任務有明確的定位,以考核的手段檢驗對學生思想、政治、品德等方面的水平,增強學生的行為自覺性,從而提高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全面推進學生德育工作。
高職院校的學生德育工作是長期的、復雜的和系統化的綜合工程,需要多措并舉,構建新型德育教學模式,使德育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在潛移默化中全面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綜合素質,最終實現高職院校培養“四有”人才的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