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東省蘭陵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李娜
扶貧檔案作為精準扶貧的一部分,必須要“精準”。這個檔案包括在扶貧工作中形成的包括文字、圖表、聲像等文件材料,是扶貧工作的重要成果,是當前及以后扶貧工作的重要材料遵循。有了這樣的扶貧資料為依托,或是建立了完善的扶貧檔案材料后,才能更加準確地制定扶貧方案,才能夠對群眾實施“精準識別、精準施策”,進而進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所以說精準扶貧檔案是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基礎和前提,建立完善的精準扶貧檔案具有重要的意義。新時代“三農”工作的新旗幟和總抓手是鄉村振興,而奠定鄉村振興的基礎和條件是脫貧攻堅,所以說加強精準扶貧工作,打贏脫貧攻堅戰,就能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精準扶貧檔案作為鄉村振興的“隨身筆記”,不但記錄精準扶貧過程中的文字、圖表、聲像等文件材料,而且還記錄引導、規劃和總結等精準扶貧實施工作的點點滴滴,是對扶貧實施過程的匯總,為此必須由專人進行記錄匯總,以便當下精準救助決策的制定和實施,這是實施開展精準扶貧工作的依據。
(一)釋義。精準扶貧檔案就是在實施精準扶貧過程中所有工作的準確翔實的歷史記錄,是對精準識別貧困戶、貧困戶分布居住情況、貧困狀況、貧困類型、致貧原因等等認證過程留有的文字、圖表、聲像等文件材料的匯總成冊。就是建立農村貧困村和貧困戶精準扶貧檔案。由相關人員和部門對建立的貧困戶、貧困村等情況精準扶貧信息的運用以及對貧困戶的動態監管和分類幫扶機制的實施就是對精準扶貧檔案的管理。所以說扶貧檔案管理是扶貧工作中的核心內容,是實施精準識貧、精準扶貧的遵循。因為精準扶貧檔案能夠準確識別貧困戶、貧困村,能夠從中找到為每個精準扶貧對象建立的檔案信息,精準扶貧檔案能夠詳細記錄和反映精準扶貧的工作過程,并以此為基礎,進行扶貧措施的制定、精準脫貧,也就是研究如何實施扶貧的辦法,這都可以從中得到啟迪。其是在精準扶貧工作中形成的對國家、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形式和載體的記錄,是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
(二)精準扶貧檔案管理的特點。1.政治性。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精準扶貧”的戰略思想。這成為新時代黨中央、國務院的減貧指導思想,是延續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扶貧開發事業,更是新時代扶貧體制的革新,是國家層面上的政策機制,是為世界各國家減貧貢獻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2.專業性。由于精準扶貧檔案的建立和管理需要采取非常規的方式和方法,再加上以前沒有經驗可循,所以檔案管理需要專業管理。再加上當前貧困地區、貧困村還是貧困戶雖已識別,并建檔立卡,但為了做好扶貧工作千頭萬緒的善后工作,就要檔案管理知識的專業人才來做好相關工作。3.保密性。當前雖在全社會進行精準扶貧,但是有些貧困戶還是比較注重臉面的,再加上信息稍不留神會被社會不法分子利用,所以對貧困戶的檔案管理工作要有保密意識,不能侵犯精準扶貧檔案中記載的相關人員的個人隱私,為精準扶貧檔案的管理工作創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一)對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工作認識不到位。當前,有些領導認為檔案是用來看的,是用來應付檢查的,故而沒有把過多的精力放在檔案管理上,一味在扶貧一線“促”扶貧工作進度上,致使建檔立卡的功效發揮不到位。
(二)精準扶貧檔案管理缺乏人財物的投入。時至今日,仍然有些領導對精準扶貧不重視,致使人財物的投入不到位。一是檔案管理保存設備陳舊老化。更有甚者,貧困地區沒有檔案室,辦公室等場所就是檔案保管區,并且混亂不堪,管理工作水平不高。二是精準扶貧檔案雖說是好漢子不想干、但絕對是孬漢子干不了的工作,但實際情況是檔案專職管理人員人數不多。三是實際扶貧工作一些地方沒有大數據的顯現,使得精準扶貧的檔案資料很難得到有效發揮。
(三)大數據相對較低。精準扶貧檔案目前應是大數據的行當,應該全部使用信息化、數字化代替手工紙質材料。以便實施大數據扶貧計劃。
(一)強化精準扶貧檔案的管理,實現檔案實用價值。精準扶貧檔案是從精準識別開始、到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真實的文字、圖表、數據、照片、錄像等的記錄,并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有所變化,所以精準扶貧檔案就是歷史的見證,對制定新時代的扶貧幫扶措施有著得天獨厚的“發言權”,是精準幫扶的基礎,是政府部門、扶貧干部、駐村人員和貧困戶四方主體參與扶貧工作的見證,必須做到留存齊全完整、科學分類收集整理,為新時代的“精準識別、精準施策和精準脫貧”奠定基礎。
(二)強化精準扶貧檔案的管理,建立健全檔案管理的制度。新時代的檔案管理工作們必須有據可循,“無規矩不成方圓”用在此處再恰當不過。這包括對檔案材料的收集、檔案材料的歸檔、檔案材料的查看、歸還、保密、查索等工作都必須有章可循,管理制度制定到位。確保不出現文檔的脫檔、丟失等變故。
(三)強化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建設信息化檔案。相關部門要加大資金投入,要對精準扶貧檔案管理有關的信息化建設軟件及高速掃描儀、刻錄機、大容量的計算機硬盤等現代化檔案管理設施、設備配置到位,建立扶貧工作信息平臺,充分利用大數據來管理精準扶貧檔案,實現精準扶貧檔案管理的信息化。
(四)強化精準扶貧檔案管理,提升檔案管理人員的整體素質。高素質的檔案管理人才是做好新時代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工作的基礎。為此:一是對扶貧建檔立卡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以此提高從業人員的素質。二是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工作機制,讓檔案管理人員外出學習先進經驗,也可把外地有經驗的檔案管理人員請進來傳經送寶。三是精準扶貧檔案管理需配備檔案專業人員,進行計算機技術網絡知識人才的培養,以便在精準扶貧過程中實施大數據管理,解放勞動力,更加有效地推進城建檔案信息化建設。
(五)強化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做好扶貧材料的收集歸檔。一是從事檔案管理的工作人員要按照《檔案法》要求從精準扶貧文件材料的起草和接收到傳遞、處理、回收、組合、裝訂對精準扶貧的相關資料進行歸屬和整理,并按照相關要求,進行歸檔管理,妥善保管,以此來確保精準扶貧資料及時妥善歸檔辦理,確保每一件歸檔文件都不落,從而確保精準扶貧文件材料的齊全、完整,為精準扶貧檔案的系統整理奠定基礎。二是在歸檔方面,按照既檔案管理要求進行歸檔處理,同時又需滿足精準扶貧工作的需要,準確分類,合理組卷,制定檔號編制,建立分類方案,做到文件材料收集齊全完整,整理符合規范,為精準扶貧檔案管理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
總之,精準扶貧的檔案管理工作不僅僅是扶貧工作的基礎,也是精準扶貧工作有序開展的前提,因此在農村進行精準扶貧檔案管理的時候要實現以人為本,并且滿足精準扶貧檔案管理的需求,才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將扶貧對象安排準確、資金使用準確、成效精準等方面落到實處,最終實現精準扶貧檔案管理規范化以及標準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