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璦男
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人們的生活與網絡息息相關,互聯網技術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很多的便捷。微課出現在教育領域中,并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微課在小提琴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逐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教學體驗。文章首先對微課進行概述,并對課程在小提琴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和優勢進行分析,然后根據小提琴教學現狀,著重探討微課在小提琴教學中的運用。
關鍵詞:微課;小提琴;教學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為教育行業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學習狀態。微課教學模式的運用能夠打破受時空限制的傳統教學模式,使得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開展學習,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因此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的青睞,也推動了教育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革和創新。但從目前部分學校小提琴教學現狀來看,還存在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專業課時短和時間緊、音樂素養低及教學模式單一等問題[1-2]。因此,就微課在小提琴教學中的實踐運用進行探討,對提高小提琴教學效果具有重大意義。
一、微課及其在小提琴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一)微課概念
在社會不斷進步和發展的背景下,微課作為一種教育手段應運而生。主要是指運用多媒體技術將一個知識點通過圖片或動畫的方式進行分析講解,一般時間限制在10分鐘范圍內。微課主要是以較短時間的微視頻將教學內容生動地展示出來,教學內容可以是重點劃分、題型精講、學習技巧等。微課是課堂教學的輔助手段,符合現代教學要求,能夠使得教學變得更加高效,教學方式更加新穎,讓學生更加輕易地掌握學習的難點和重點[3]。
(二)微課的特點
第一,微課主要是以視頻的形式進行展示,并且時間較短;第二,教學內容也比較簡略,但主題相對明顯,注重通過教學反思、突破難點來分析和解決教學上的問題,符合學生對知識的需求;第三,微課的資源容量比較小,一般在30~80兆;第四,除了下載播放外,只要在網絡的地方,還能在線播放[4]。
(三)微課在小提琴教學中運用的可行性
微課教學雖然時間比較短,但能夠將教學主題充分體現出來,使得小提琴教學變得更加高效。即微課將小提琴教學內容難點和重點依次羅列出來,通過分層的方式進行展示,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讓學生能夠學會運用每一個知識點。同時,學生如存在不懂的問題,也可以及時在課堂上向老師請教,以促使學生所學的知識更加扎實穩固。
二、微課在小提琴教學中應用的優勢
在小提琴教學中,利用微課教育模式可以打破傳統模式以課堂為主的現狀,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學生可以利用移動設備,例如手機、iPad等隨時隨地觀看小提琴微課視頻,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需要有選擇性地開展學習。這不僅提高了學生對小提琴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學習小提琴的技能。將微課運用到小提琴課堂教學中,教師只需要通過微課視頻將小提琴作品展示給學生即可,同時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與作品相關的學習素材和資料。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就不會感覺那么枯燥無味,如同看電視或者看電影一樣,保持在一個輕松愉悅的學習范圍中,學習效果大大提升。
三、小提琴教學現狀
(一)學生基礎水平參差不齊
在學校小提琴教學中,其所面對的學生存在一定的差異,有些學生純粹是出于個人的興趣愛好,而有些學生以小提琴為特長,并想通過小提琴考上更好的學校接受更高等的教育,同時也存在部分學生對小提琴演奏具有一定的天賦。因此,小提琴教學所面對的學生情況相對復雜,學生對小提琴學習的悟性不同,原來的基礎水平也參差不齊,給小提琴教學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二)專業課時短,時間緊
很多高校小提琴專業課安排的課程時間比較短,這就導致小提琴分組練習的時候,給予每個學生的時間極少,每次上課剛進入狀態時也差不多該下課了,為此,教師不得不壓減課堂講授內容,本來一節課的內容可能需要分幾節課才能上完。同時,由于課時少,教師很難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全面的了解,因此不能及時針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另外,在課時比較短的情況下,學生很容易忽略了練琴,久而久之,導致很多學生過來上課只是應付了事,其練習小提琴也就流于表面,存在盲目性。
(三)音樂素養低
很多學生在學習小提琴前很少能夠接受系統性訓練的,加上音樂理論知識基礎薄弱,整體音樂素養偏低,缺乏一定的常識,也缺乏合奏練習,對音樂的敏感度較低,聽覺發展緩慢,音樂生活和表現手段都過于單調。
(四)教學模式單一
傳統的小提琴教學一般實施的是一對一的教學模式。教師會根據教學方案,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主要以講解和示范為主,學生一般跟著模仿教師,以完成小提琴知識技能的學習。課余時間,學生就只能依靠對課堂的記憶反復練習,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然后再由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可見,傳統的小提琴教學模式主要以教師為主體,學生長時間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無論是學習內容還是學習效果均由教師掌控。傳統的教學模式受時空限制,難以將學生碎片化的時間充分利用起來。
四、微課在小提琴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教學準備階段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面對同樣的教學作品時,他們所反映出來的對知識技能的掌握程度也存在不同,并且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有所不同。因此,為了更好地在小提琴課堂中發揮微課教學的作用,教師可以事先對學生的情況進行進一步的了解,條件允許的話,可以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做成一個列表,包括學生的基礎水平、所學作品、學習時長、存在的問題以及考核情況,用電腦將學生的這些基本情況進行登記并保存好,以方便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進度,進一步調整安排學習內容,充分體現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則。另外,教師可以提前收集一些可以用于課堂教學的小提琴作品以及相關材料,將樂曲的背景、曲譜、視頻及音頻等資料裁剪好,制作成微課,并運用到小提琴教學中。
(二)教學實踐階段
首先,在備課時,教師可以先根據學生的整體情況,有針對性地將小提琴作品制作成微課視頻,并拿到課堂上進行播放,視頻播放的過程中,可以讓學生跟隨視頻逐漸進入學習的狀態。在課堂練習時,一旦有學生演奏發生錯誤或偏差,教師應當及時進行糾正。第一,按照傳統的教學模式,親自演奏,讓學生跟著演奏,感受具體的練習要點;第二,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開展教學,即將微課視頻通過多媒體播放器進行展示,讓學生自己觀看,并找出差距;第三,在學生演奏時,教師可以進行錄像,再將錄像進行播放,讓學生自己找出問題,教師針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對比分析,找出差異,或者將學生出現的錯誤直接剪輯下來,就此有針對性地進行講解。通過微課,學生可以很直觀地發現自己存在的不足,并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加以改正,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演奏效果。
其次,微課在提高學生藝術表現力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教師可以將學生的作品和微課進行有機結合,即將一些著名小提琴家的演奏視頻或音頻裁剪下來,并將作品的重要部分集中制作成簡短的微課視頻。教師可以和學生一邊看視頻一邊展開討論,感受著名小提琴家是如何演奏好一部作品的,真實地感受他們在演奏過程中的情感流露。利用微課視頻輔助教學,不但能夠擴展學生的視野,同時也為他們的進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最后,每一堂課結束后,教師可將本課堂的重點和難點標出,并制作成微課視頻,這樣學生可以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觀看學習,自主思考、研究,從而加深對知識的記憶,并熟練掌握。不再受傳統小提琴學習的時空限制,也使得課后練習的目的更加明確。
(三)教學評定階段
傳統的小提琴學習效果評定工作一般由教師一個人獨立完成,由于受單方面主觀因素的影響較大,教師個人給予的建議可能會存在偏差。而微課作為小提琴教學的一種輔助模式,徹底打破了傳統模式,它使得小提琴學習評價更具有代表性,也更客觀。首先,學生在觀看微視頻的同時,就已經初步了解和掌握了小提琴學習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那么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著重加強該部分內容的學習,逐漸地也就知道了應該怎樣學習,怎么樣順利完成學習任務,就算沒有教師的存在,他們也能夠對自己的學習效果進行評價,以便在后續的學習中根據教師給出的建議和要求,并結合自己的想法進行練習。其次,通過數次的微課學習記錄,教師可以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盡量減少主觀因素的影響,盡量做到客觀評價,所評價出來的結果具有針對性和有效性,也為下一步的小提琴教學計劃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論依據。最后,微課輔助教學模式能夠實現教師評定和學生自我評定的有機結合,該種評定結果對教師制定教學目標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也讓學生更加明確以后的學習方向。
四、結語
總而言之,教育改革需要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為核心目標,為學生提供一個全新的自我學習和自我發展的舞臺,讓他們能夠在這個平臺中獨立自主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充分展示自我。而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小提琴教學模式,符合教育改革要求,不僅能夠滿足學生創新學習的需要,還能激發教師主動加強專業化發展的動力,也進一步促進了小提琴教學的創新。因此,教師要善于將微課運用到小提琴教學的準備階段、實踐階段以及評定階段中,使學生最大限度地利用課余時間按需學習,讓他們在小提琴教學中感受音樂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1]秦升.微課在高校小提琴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J].戲劇之家,2019(8):164-165.
[2]徐健.微課在小提琴教學中的實踐與運用[J].藝術教育,2018(5):84-85.
[3]徐美晶.音樂藝術專業小提琴教學方法的改革與探索[J].遼寧高職學報,2003(4):70-73.
[4]汪璐.高校音樂專業小提琴教學改革探索[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14(8):116-118.
作者單位:
安徽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