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世紅
【內容摘要】高中政治開展教學中,需根據教育改革的潮流,促進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聯系,以促使學生在政治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具備相應的社會生活認知,并促使高中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及價值觀,從而使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得到有效提高。本文主要對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運用進行探討,以促使學生實現良好發展。
【關鍵詞】高中 ?政治 ?生活化 ?教學策略
高中政治的“新課程標準”當中表明:“需注重學科知識和生活主題間的結合,合理的應用各個課程的相關概念和方法,并將其融入到現實生活的題材中。”所謂生活化教學,通常指把教學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以促使高中生能夠積極的參與教學活動。高中政治開展教學中,教師可以從高中生的周邊事與人作為出發點進行教學,并將高中生的實際生活經驗逐漸滲透到政治課堂中,促使政治課堂實現生活化,并把課堂與生活進行有效對接,從而使政治教學實現生活化①。生活化教學觀念的運用不僅突破了傳統的教學觀念,而且對新教學思路的開啟有著顯著的借鑒作用。
一、高中政治生活化與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性
盡管素質教育已經全面貫徹落實,可是仍然受到傳統教學思維的束縛,人們的思維受到限制,不能很好的進行創新。對于高中政治的教學,很多老師受到了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知識一味的給學生傳授考試需要的知識,忽略了學生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的思維受到了一定的禁錮,不能很好的把課本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解決問題,違背了素質教育的要求。學生經過了長時間的學習時間,對于單一枯燥的政治學習難免會產生厭煩,更不用說從生活中找到學習政治的樂趣了。但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把政治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學生在學習政治知識的同時,還可以了解生活中的各種事情,能夠充分認識政治知識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政治教學生活化,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于政治知識有一定的積極性,對于教學效率的提高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因此,在政治教學中不應該只重視學習成績,也應該關注對于學生的情感教育,把政治教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理論聯系實際,讓政治生活化。
二、高中政治生活化策略
1.轉變傳統教學觀念
高中政治的傳統教學中,大部分教師的教學方法及手段都比較單一,無法與時俱進的更新教學方式。在傳統化教學中,學生通常只是被動的接受政治老師所講述的知識,教師則成為課堂主體,這種教學方式脫離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不僅會影響學生在課堂上充分掌握與理解抽象知識點,而且還會使學生對政治知識的學習出現厭惡,從而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政治知識的積極性②。基于此,政治教師則需要積極更新教學的觀念及方法,充分尊重學生在政治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并將學生學習政治的需求作為出發點,根據教學知識點選擇相應的生活素材,以確保學生學習政治知識的積極性及有效性。而生活化教學方式,其主要是將學生作為出發點,緊密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使學生對相關政治知識的學習產生親切感,以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從而實現教學效率得提升。例如,在對必修2的《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開展教學時,需充分重視生活化教學的運用,首先,在班級中找幾個少數民族學生,由于其長期生活在自治區,教師則鼓勵其以演講的形式講講一般制度和自治區制度的區別,并結合其少數民族學生的實際生活例子,對政治知識點開展教學。然后,教師將我國流行的宗教進行介紹,引導學生說說現實生活中的宗教活動,以此使學生對宗教具有更為直觀的印象,確保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集中注意力,從而使學生對政治知識的理解度得到有效提高。
2.構建生活化情境
目前,情境教學備受教育工作人員的關注,其主要根據教學的知識點,構建適合高中生學習的情境,以提升政治教學效果,而最常用的情境教學則是生活化情境。生活化情境的運用,主要是對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所遇到的情況進行模擬,以此使學生可以直觀的感受知識點,該方法不僅能夠使學生更快的融入課堂,及時發現學習政治對實際生活的影響,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除此之外,生活化情境的運用通常可以使學生更有效的融入課堂,并配合政治教師的有效教學,從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價值觀及世界觀③。另外,高中政治的教學過程中構建生活化情境,其通常也是對教師能力的考驗,其不僅要求教師具備豐富的生活經驗,而且還需要深入的了解相關知識點。因此,政治教師需強化與學生的交流,引導學生主動探討自己學習政治知識的需求,從而使生活化情境得到進一步完善。例如,在對必修1的《多彩的消費》開展教學時,在對消費類型進行講解的時候,想要使學生有效的區分與學習貸款消費與錢貨兩清,教師則可以通過構建生活化情境開展教學,首先,政治教師可以模擬超市購物,教師可以指導學生花100元在超市購買一定物品,引導學生清楚理解錢貨兩清;在講解貸款消費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螞蟻花唄”的形式進行購物,讓學生清楚理解到提前消費。這種情境的構建都是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常見的,其通常可以使學生有效掌握消費類型,并使其學習政治的興趣得到有效提高。
3.課外活動的開展
隨著教育界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其對政治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這就使課堂上的45分鐘無法滿足高中生的實際發展需求,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則需要對教學的途徑進行拓展,為學生營造更廣闊的學習空間。基于此,在政治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可把政治相關知識引入高中生的實際生活中,使其在課外活動中實現政治知識的學習④。政治老師在完成課堂教學之后,可以設計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活動,從而達到教學效果。例如,在對《我們的中華文化》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布置“生活中的中華文化”課外活動,促進政治知識與實際生活的結合,從而使學生運用政治知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充分了解政治知識來源于生活,從而形成良好的政治意識。通過課外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使枯燥的教學更加生動有趣,而且可以更好的適應學生的發展。
又如在學習“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的時候,有的通過課外查找資料,有了疑問“為什么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機關只有政府和人大,而人民檢察院和人民法院沒有包括其中?”學生紛紛表示疑問,向我投來詢問的目光。我既驚訝也非常高興,學生的質疑說明學生對教材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發現了自治地方與其它地方機關設置的不同,學生提出的問題就是很好的教學資源,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隨后,學生紛紛發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小組認為人民檢察院和法院由我國的法制性質決定,并不是自治機關;有的小組認為“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人民檢察院和法院的設立依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有的小組認為司法機關是獨立行使職權的,并不隸屬于自治機關等。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自治區的法院和檢察院與一般行政區的法院和檢察院行使同等的職權,它們屬于司法機關,不是自治機關,這樣不僅讓學生深入地理解了民族自治地區的機關設置,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政治開展教學過程中生活化的應用,不僅是素質教育實現良好發展的需求,而且還是教學理念的革新。基于此,語文教師則需要對傳統的教學理念進行轉變,勇于創新,并對生活素材進行科學合理的選擇,構建良好的生活情境,從而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實現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目的。
【注釋】
① 孔德申. 構建“生活化”高中政治課堂的主要途徑[J]. 黑河教育,2019(08):30-32.
② 馬新基. 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理性思考[J]. 學周刊,2019(27):65.
③ 王秀麗. 芻議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中的情境創設方法[J]. 華夏教師,2019(20):56-57.
④ 李亮. 談生活化理念在高中政治教學中的應用[J]. 學周刊,2019(20):115.
(作者單位:甘肅省皋蘭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