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移動學習逐漸成為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熱點。本文從高職設計史論課程教學的現狀出發,深入分析借助移動終端在高職設計史論課程教學中開展SPOC教學模式的必要性與可行性,為設計史論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奠定基礎。
關鍵詞:移動學習;SPOC教學;高職設計史論
高職設計史論課程是針對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開設的專業基礎理論課程,主要包括設計史和設計理論兩類課程,涵蓋中外工藝美術史、現代設計史、設計概論等課程,開設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設計的發展歷程,品味經典的設計作品,從而豐富學生的設計理論知識,提升學生的綜合設計素養,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意思維,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發展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由此可見,高職設計史論課程對提升高職藝術設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具有重要的作用。
1 高職設計史論課程教學現狀
1.1 課堂教學重理論傳授輕能力培養
設計史論課程內容涉及的時間跨度較長,地域跨度較大,知識點內容較多。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內,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講授理論知識,課堂互動也主要以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為主,學生的自主思考較少。同時,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教師也無法對學生的賞析能力、表達能力、創新創意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信息素養等方面進行全面培養,課堂教學“重理論傳授,輕能力培養”的現象較為普遍。
1.2 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未充分發揮
設計史論課程在“教師講,學生聽”的課堂教學模式下,教師成了整個教學活動的中心,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圍繞教師的課堂講授展開,學生從知識的接受、問題的回答、作業的完成等方面都顯得較為被動,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不夠突出。同時,在“以一對多”的講授中,教師在教學中顯得“喧賓奪主”,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性地位與個性化發展。
1.3 課程考核重結果輕過程
傳統教學下的高職設計史論課程無法對學生課外學習的情況進行監測和記錄,因此課程考核主要將平時作業、考勤以及期末考試作為考評指標。這種“重結果,輕過程”的課程考核容易造成學生忽視學習過程,在期末考試來臨之前進行突擊復習的現象,不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的能力,無法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全面考核,造成課程考核結構不夠系統、科學、全面。
2 基于移動學習的SPOC模式在高職設計史論教學中應用的必要性
2.1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的需要
2018年4月,教育部印發的《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中特別提到當前信息化教學存在“數字教育資源開發與服務能力不強……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深度融合不夠”等問題。因此,在高職設計史論課程教學中,探索基于移動學習的SPOC教學模式,是積極響應教育信息2.0計劃,通過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改革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對增強課堂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2 專業基礎理論課程服務于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
設計史論課程內容具有覆蓋面較廣、理論性較強等特點,使得在有限的課時無法充分發揮其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重要作用,因此開展基于移動學習的SPOC教學模式,充分拓展學習的時間與空間,將設計史論的基礎知識放在課前由學生自主完成,課中重點培養學生對設計作品的賞析能力、創意思維、團隊協作等綜合素質,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設計史論課程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
2.3 實現對專業人才個性化培養的需要
高校育人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培養創新型人才,而個性化發展是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先決條件。SPOC教學模式分課前、課中、課后3個教學環節,教師充分考慮學生在學習基礎、學習方法、學習興趣等方面的差異,并在各個教學環節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課程資源、多元化的項目任務、個性化的學習指導,并實施全方位的課程考評體系,創造個性化人才培養的條件。
2.4 推進高職設計史論課程教學改革的需要
隨著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不斷滲透,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信息化時代學生對于知識與能力培養的需求,課程的信息化教學改革勢在必行。SPOC教學模式作為“后MOOC時代”的一種典型的教學模式,將傳統課程教學與在線學習的優勢相結合,能極大地促進在線學習與傳統課堂教學的深度融合,實現學生在知識與能力方面的同步提升。
3 基于移動學習的SPOC模式在高職設計史論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
3.1 師生對信息素養提升的需求是基于移動學習的SPOC教學模式實施的基礎
信息素養是一種掌握獲取和存儲信息的基本技能,是信息全球化時代需要具備的一種基本能力。這不僅要求教師要具有較高的信息素養,也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將信息素養的提升作為學習的目標。鑒于師生對信息素養提升的共同需求,這為在課程教學中實施基于移動學習的SPOC教學模式奠定了基礎。
3.2 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智能終端的普及為移動學習的實現提供了技術支撐
根據工信部公布的數據,目前在校大學生幾乎每人擁有一部智能手機,同時學生作為信息化時代的“原住民”,養成了使用手機獲取信息的習慣,這都是在高職設計史論課程教學中開展移動學習的先決條件;同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校園內無線網絡的全覆蓋,學生可以借助移動智能終端設備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獲得流暢的在線學習體驗。這為在高職設計史論教學中開展移動學習提供了技術支撐。
3.3 豐富的在線課程為SPOC教學模式的順利實施提供了優質的課程資源
學銀在線、智慧職教等平臺建設了一大批在線開放課程,為SPOC教學模式中課前自學、課中交流提供了豐富的課程資源。同時,網絡平臺也開設了大量由名校、名師主持的設計史論在線課程,如愛課程平臺的設計的力量、室內設計,學堂在線平臺上的設計行不行、設計之美、設計思維等,這些課程為SPOC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課后拓展學習提供了豐富、優質的學習資源。
3.4 便捷的APP為SPOC教學模式中教學互動的開展提供了互動交流平臺
移動學習的載體是以手機為主體的移動終端,目前常見的在線課程都開發了手機端APP,如智慧職教的APP云課堂、學銀在線的APP學習通等。這些APP可以滿足學生隨時隨地學習、互動交流的需求。APP也將及時記錄學習者的學習過程數據,如視頻的學習時長、在線自測結果、討論參與情況等。這些學習記錄與網頁端同步更新,教師也可以根據這些數據及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同時,APP上具備的課堂簽到、提問、討論、頭腦風暴、問卷等功能為開展豐富的課堂教學活動提供了方便,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課程教學效果。
4 結語
隨著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來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也勢在必行。通過對在高職設計史論課程教學中實施基于移動學習的SPOC教學模式的必要性與可行性進行分析,對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結合的路徑認識更加深入、方向更加明確,這為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運余.高校應用文寫作課程信息化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及可行性研究——以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為例[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03).
[2] 賈燕. 2016—2018年我國大學生移動學習研究現狀[J].現代交際,2019(08).
[3] 李東娟. SPOC混合教學模式下知識社會性遷移效果研究[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08).
作者簡介:廖瑜(1983—),女,湖北恩施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藝術設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