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紫祁?楊周華?郭蘇明
摘 要:老門東位于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以東城南地區,是歷代居民聚集地,擁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是南京重要的歷史街區。該地區交通便利,游客眾多,吸引了大量連鎖品牌的入駐。本文主要以老門東為例,探究現代消費文化與歷史傳統的沖突與融合。
關鍵詞:南京;老門東;連鎖品牌;歷史街區;改造
1 老門東歷史街區及其規劃方案
1.1 老門東歷史概述
老門東位于南京市秦淮區老城南地區,是歷代居民聚集地,擁有眾多歷史古跡。保護這些歷史古跡不僅是為了銘記歷史,也對南京的發展具有良好的指導意義。老門東處于城市最繁華的地帶,交通便利,擁有較高的商業價值,發展老門東的旅游業能為當地經濟帶來較大的提升。
2009年,由于中央對城南地區的直接保護,持續近10年的門東地區大規模拆遷放緩,老城保護終于入法。2010年12月,《老城南歷史城區保護規劃與城市設計》(簡稱《保護規劃》)出臺,老門東保護提上了議程。按照《保護規劃》的設計,門東整修舊建筑,新建仿古建筑。2013年,箍桶巷重新開街。至此,老門東已經成為南京的標志性景點,盡人皆知。
1.2 老門東歷史街區規劃目標
2010年“保護規劃”走歷史與文化的保護路線,不僅延續了2006年“復興規劃”中的開放性功能、建筑街巷的小尺度形態,還在歷史文化方面有了更多的保護。星巴克、德云社等現代連鎖品牌紛紛入駐,突破地域限制。該規劃的趣味性有所提升,在商業層面上也頗為合理。
2011年,老城南的規劃再次更新,根據歷史街區,保護并彰顯歷史文化的原則,對老城南的建筑現狀、歷史要素、歷史文化資源的演變進行分析,制定高度控制規劃與單元劃分原則,保護恢復傳統巷界。規劃中提出改善一般傳統建筑,保留與老門東風貌和諧的現代建筑,改造與其相違和的當代建筑。此外,還提出了對歷史街區的保護,將街區劃分為三級保護界面,嚴格保護一類街巷,不可改造;在保護二類街巷的基礎上適當改善;保持三類街巷走向,延續城市脈絡。
2 老門東連鎖品牌植入現狀
2.1 星巴克等餐飲品牌改造
星巴克是當今年輕人流行的西方餐飲品牌。老門東規劃在星巴克門店風格的處理上是十分值得借鑒的。老門東的星巴克著重體現“古色古香”的特點,采用大量木質結構與木雕裝飾。兩層閣樓、雕花窗戶、瓦制屋頂,都與周圍明清民居融為一體。此外,室內的模仿古代香料店的儲物格與長桌,也增加了歷史的氣息。
老門東的星巴克,總的來說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注入新型功能形式,帶來新的生機。星巴克是當代年輕人最喜歡的餐飲品牌之一,無論是影響力還是傳播力度,在年輕人中都是很可觀的。在歷史街區中引入星巴克,既能吸引不少年輕人前往,帶動當地消費,也能讓不同的文化在這里交融。
第二,正確提煉古建筑元素。中國古建筑的特色首先在于木質結構較多,其次在門、窗、圍欄上多有雕花。普通民居多為坡面、瓦制屋頂。星巴克的裝修沿用這些特點,外觀與周圍明清民居融為一體。
2.2 德云社、先鋒書店等文化品牌改造
(1)南京德云社劇場位于南京市老門東步行街箍桶巷128號,是由郭德綱先生創立的北京德云社相聲劇場在南京建立的分社。德云社整體使用傳統中式木質建筑、馬頭墻,集中展示傳統文化,建筑特色與老門東整體風格相照應。與北京德云社不同,位于老門東的南京德云社通過提煉老門東街區的建筑特色,在新建筑上直接運用歷史符號,與老建筑相呼應,在材質、色彩、結構等因素上與老門東建筑保持一致,打造了高度和諧的街區風貌。
總的來說,南京德云社與老門東的融合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留存了歷史街區原有的空間格局。最大限度地使德云社所在建筑及內外裝飾迎合老門東風貌的空間肌理。建筑本身“修新如舊”,使用傳統的材料工藝,細節部分例如門窗、磚石等都基本保留了街區獨有的特點。
第二,保留了該區域原有的街區空間尺度。與街區中原有的建筑高度以及街道寬度的尺度相互和諧,建筑整體的色彩和外立面材料也都與環境相融合。
(2)先鋒書店。老門東的先鋒書店設在駿惠書屋,駿惠書屋是江西婺源一個文官的府邸。一磚一瓦,雕花古木,都是異地復建而成。書屋是典型二層徽派建筑,擁有三進庭院。外墻是馬頭墻,正門徽派門樓和磚雕結合,西側門的木雕和門樓結合,大廳大量使用木雕。
老門東的先鋒書店的建筑與德云社不同,是直接使用古建筑。先鋒書店是一家主打創意、關注人文情懷的新興書店,代表當代年輕人流行的一種生活方式,老門東與先鋒書店的碰撞,是故去與鮮活的對話,歷史與創意的交流,一開業就成為了“網紅打卡點”,吸引了眾多游客前往。
另外,老門東牌坊口的連鎖特色餐廳紅公館,也選擇直接入駐民國老宅。
3 對老門東連鎖品牌改造案例的分析比較
由上文可見,連鎖品牌在入駐老門東時,在建筑上有兩種融合方式,一種是直接入駐原有老建筑,一種是建造仿古新建筑,與街區整體風貌相和諧。
在歷史街區中引入連鎖品牌,與歷史街區的整體風格融合,不僅能順應歷史街區整體的肌理,使街區的整體性大大增強,也能與歷史產生碰撞。由于與其他分店店面風格大相徑庭,歷史街區內的店鋪更能使人駐足,店周圍的人流也因此增大,人行速度放緩。連鎖品牌均位于老門東的重要節點,如入口牌坊、歷史遺跡、表演舞臺處,體現出這些品牌在歷史街區中也承擔著引導聚集人流的功能。
連鎖品牌的入駐也有一定的缺點,例如建筑風格與經營內容稍顯違和,或者連鎖品牌的融入使人們過于關注商業性質,而忽視了歷史街區應著重展現的歷史風貌。如何合理平衡保護與納新的關系,有待進一步思考。
參考文獻:
[1] 胡恒.庶民的勝利——淺析2001—2010年南京老門東的三次規劃方案[J].新建筑,2017(05):144-147.
[2] 劉曉暉,凡亞楠,趙睿,孔丹.守護與納新:歷史街區植入新建筑的策略研究[J].華中建筑,2019,37(09):37-42.
作者簡介:周紫祁(1998—),江蘇南京人,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本科生。
楊周華(1999—),江蘇南通人,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本科生。
通訊作者:郭蘇明(1974—),女,江蘇人,博士,南京林業大學風景園林學院講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風景園林規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