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形體與舞蹈是音樂表演專業一門重要的專業必修課,尤其是高職高專的音樂表演專業,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提升專業技能和藝術實踐能力,讓學生具有較強的舞臺表演能力。通過對形體與舞蹈課程特色的建設,地方民族舞蹈在教材中的加入,確保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能夠成為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和民族文化藝術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關鍵詞:形體與舞蹈;特色課程;建設
形體與舞蹈作為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藝術學院音樂表演專業的專業必修課程,于2018年5月被學校立為特色課程,該課程通過形體訓練和學習中國民族民間舞蹈理論知識和技能,提升音樂表演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藝術實踐能力,學生學習該課程后,能夠具有較強的舞臺表演能力,能在班級專業匯報、課堂教學競賽、學校文藝展演以及社會的各種文藝活動及相關比賽中有不錯的表現,取得優異成績,使學生成為優秀的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和民族文化藝術的踐行者和傳播者。
在形體與舞蹈課程特色的建設中要根據國家對高職類學校的辦學要求,將我校的辦學思路和教學工作計劃以及學校人才培養的目標作為指導。形體與舞蹈作為音樂表演專業的專業必修課,建設中要依照音樂表演專業制定的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來制定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計劃,并結合教學對象的實際情況和本土民族文化、市場需求等綜合因素來安排教學內容和選擇教學方法。在建設中我們從以下幾方面開展實施:
1 課程目標的制定和完善
形體與舞蹈是一門重要的專業技術基礎課程,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和實驗訓練,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舞蹈欣賞能力,提高審美情趣和藝術修養,塑造良好的體態,提高學生舞臺實踐形象素質,使學生掌握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基本理論,熟悉一部分中國民族民間舞的基本概念、基本動律和基本風格,熟練掌握舞臺表演技巧,具備音樂舞蹈表演的綜合能力。麗江師專所處的以納西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居住地區,具有歷史悠久、豐富多彩的納西族民族舞蹈藝術,因此,在人才培養的目標上還要兼顧音樂表演人才對納西族舞蹈藝術的傳承,在教材設計中,我們要讓學生能“洋”得起來和“土”得下去,“洋”就是掌握西方先進的舞蹈訓練方法,“土”就是學生也要學習我國少數民族舞蹈,特別是本土少數民族的傳統舞蹈。
2 教材方面
根據音樂表演人才的培養方案,在原有教材的基礎上和信息化建設的背景下,進一步探索、優化、整合教材和教學資料,提供完善、實用的課程教學資源。依照課時安排和學生的舞蹈素質選用課程教材,課程選用和整合一定要遵循實用原則,除了芭蕾形體訓練和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部分繼續沿用,我們還對納西族民族民間傳統舞蹈《納西族打跳》和《熱美蹉》進行收集和整理,通過編排和藝術提升加入教材中,以突顯課程特色。
3 教學方法和教學設計
對現有的教學法和實踐教學進行反思、總結、研究和探索,尋求培養和提高學生能力的更好更實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延續傳統的舞蹈教學方法“言傳身教”,根據學生的差異和個性因材施教。科技和網絡發達的今天,教學內容除了在課堂上傳授和講解外,利用手機和學生在微信上建立學習群,學生將平時學習和訓練的情況發在群里,教師可以隨時掌握學生學習的情況,教材可以以微課和慕課的形式發在群里,讓學生可以靈活地利用課余時間學習舞蹈動作,這樣可以充分地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成效,使形體與舞蹈課程的教學質量得到有效提升。
除了豐富傳統的學習方法外,還進一步增設教學場所,讓學生學習和訓練舞蹈的場所從舞蹈教室走向田間地頭和華麗舞臺。麗江地處多民族地區,有著豐富的民族舞蹈資源,多讓學生去田野學習和采風,真正感受舞蹈的魅力,讓他們多參加一些文藝演出活動,舞蹈表演的實踐能力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4 課程考核和評價機制
建立科學、合理、客觀的課程考核和教學評價機制,全面提高課程教學質量,使課程更符合人才培養的要求。根據舞蹈藝術的特點,期末課堂成果匯報,教師集體對學生進行現場考評是舞蹈院校和舞蹈專業學生的主要考核方式,作為音樂表演以及非舞蹈專業的學生,課程考核也可以用這種方式進行考評,這樣能有效地對學生掌握舞蹈技能的真實情況進行客觀、公正的考評,當然也要結合學生平時學習和訓練的情況進行評價。
形體與舞蹈課程在特色建設方面,遵循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的規律,從實際出發,參照音樂表演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教學大綱,結合學生的實際特點和現有的教學設備,制定相應的課程目標、教學方法和考評制度等,又因麗江地處以納西族為主的多民族地區,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課程的特色建設,我們編創了兩個納西族傳統民族民間舞蹈作為教材的有效補充,我們在培養優秀舞臺表演人才的同時,也對地方民族舞蹈文化起到傳承和發展的作用。
在建設中由于時間和資金等方面的限制,存在許多做得不足和有待改進的地方,希望今后我們課程建設組在工作中做得更好。
作者簡介:常國華(1978—),男,云南昭通人,麗江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副教授,研究方向:舞蹈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