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地域文化是指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不同區域的各個民族形成的多種文化的總和,主要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甘肅地處西北,是古代絲綢之路東西交通路線的重要節點和必經之地,是絲綢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交融的重要場所,由此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地域文化。這些地域文化歷經歷史的年輪傳承至今,對甘肅城市公共藝術產生了重要影響。
關鍵詞:甘肅地域文化;城市公共藝術;影響
甘肅,簡稱“甘”或“隴”,位于我國西北地區,向東通往陜西,西至新疆,南臨青海、四川,北近寧夏、內蒙古,西北端與蒙古接壤。歷史上的甘肅是一個多民族聚居地區,也是各民族文化的交匯融合之地。甘肅境內的河西走廊更是成為我國走向世界的第一條陸路交通要道,這條交通路線主要以運銷我國的絲織品而聞名于世,故而被稱為“絲綢之路”。橫貫甘肅的絲綢之路,對古代甘肅的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其形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這使甘肅的城市公共藝術在不斷發展的進程中,深深刻上了甘肅地域文化的印記。
1 甘肅地域文化的特征
地域文化特征是指各區域不同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的總稱,以各個區域鮮明的歷史文化和獨特的自然條件為基礎;還包括交通地理位置、民俗文化交流等多種因素,結合甘肅的傳統文化資源,更有利于創造出獨具特色的城市公共藝術。
甘肅自古就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許多有名的古代城鎮都是因絲綢之路而興起,一些城鎮也因絲綢之路發展成了絲路沿線重要的節點重鎮,乃至成為國際性都會。如舉世聞明的敦煌被稱作“華戎所交一都會”,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自張騫出使西域后便成為古代絲綢之路的咽喉要地,更是絲綢之路的節點城市。敦煌以“敦煌莫高窟”“敦煌石窟壁畫”聞名天下,是世界遺產莫高窟和漢長城邊陲玉門關以及陽關的所在地。敦煌莫高窟成為甘肅最具地域特色的區域之一。此外,敦煌與河西走廊的武威、酒泉、張掖并稱“河西四郡”。1969年在武威出土的東漢青銅器銅奔馬,被國家旅游局確定為中國旅游標志,定為國寶級文物,是甘肅省博物館鎮館之寶,更作為地域文化的一種標志重塑于蘭州火車站廣場。
2 甘肅現當代城市公共藝術
城市公共藝術是指以景觀環境背景下的城市公共藝術為主體,通過景觀環境中公共藝術的獨特表現形式、特征以及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展現城市個性魅力、地域文化傳承等的景觀藝術,一般被設置在城市的公共空間之中。其藝術類型因地域文化的不同發生變化,主要是以各種雕塑、壁畫、景觀小品等為表現形式的一種城市綜合性藝術。越是現代化城市,城市公共藝術的種類越豐富。
蘭州是甘肅的省會所在地,簡稱“蘭”或“皋”,古時稱為金城,地處我國陸域板塊的幾何中心,扼守黃河渡口,是我國黃河穿城而過的唯一城市,也是絲綢之路文化、黃河流域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諸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交匯地。黃河文化是蘭州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伴隨這種地域文化,衍生出了許多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城市公共藝術。如被譽為“黃河第一橋”的中山橋,是蘭州境內歷史最為悠久的古橋,經歷多次整修加固,如今已經成為蘭州市公共藝術的地標之一。還有塑于黃河之濱的雕塑《黃河母親》,其位于蘭州市黃河南岸的濱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園北側,是全國諸多表現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的雕塑藝術品中最漂亮的一尊。其由一個母親和一個男嬰組成構圖,分別象征了哺育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撓的黃河母親和快樂幸福、茁壯成長的華夏子孫。《筏客搏浪》也是反映蘭州地域文化的一尊雕塑作品,位于濱河路東段“白塔遠眺”小游園中。作品描述的是巨浪翻卷的黃河之上,羊皮筏子斜飛于浪尖之上,破浪而飛;青年筏客呈跪姿昂首揮槳,其后有一跪姿少女,右手攏鬢,神態安詳。這一雕塑再現了昔日黃河以皮筏為渡的交通方式。雕塑《絲綢古道》位于蘭州市城關區黃河大橋南端、濱河路南段,截取的是絲綢之路古道上駱駝運輸貨物的場景,集中反映了盛唐時期的絲綢之路在河西一帶的盛況。雕塑《生命之源》坐落在黃河北岸的安寧區濱河綠化長廊中,它頂端的陶罐就是著名的馬家窯文化的典型器具陶罐,它體現著甘肅黃河流域遠古人類生活的文化和文明發展的歷史。眾所周知的馬家窯文化,以其精美的圖案、豐富的內涵、龐大的數量,向世人展示了一種到達世界巔峰的彩陶文化形態。類似這樣的雕塑和景觀藝術還有很多,它們無一不反映出甘肅的地域特色和民俗文化,這些都充分體現了城市公共藝術所反映出的甘肅地域文化特色,讓大眾在滿足審美需求的同時還能體會當地的地域文化。
3 甘肅地域文化與城市公共藝術的關系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精神文化愈發關注,特別是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因此,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不僅要關注其物質空間,更要關注它的內在文化意義。在城市公共藝術設計中,相關設計者應該充分考慮甘肅的地域文化因素,結合公共藝術特點,塑造具有獨特文化特征的公共藝術作品,從而凸顯區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公共藝術的文化美感。城市公共藝術的創作題材、制作工藝、表現主題和文化內涵都該反映出本城市的獨特地域文化。藝術來源于生活實踐,反過來又可以為人民的生活提供精神享受。城市公共藝術的主體是人,在現代城市的不斷發展中,城市公共藝術不但要體現出更多的人文精神,還要與本地的地域文化、傳統文化相結合,做好繼承和傳承的工作。在一些大型廣場,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廣場,更需要制作一些大型的城市公共藝術。如位于蘭州市臨夏路的雕塑《牛肉面》和西單商場門口的雕塑《熱冬果》體現的是蘭州地方名吃牛肉面和熱冬果。這都是上百年來蘭州人喜歡的飲食,牛肉面更是成為了蘭州的一張名片,突出了蘭州飲食文化的特色,體現了地域文化與公共藝術的融合。
發展城市公共藝術,融入甘肅地域文化,具有促進文化傳播、傳承當地文化特色的作用。甘肅地域文化是由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人文社科以及各種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在這種地域文化影響下發展起來的城市公共藝術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藝術價值,其獨特的創作題材和內容,充分表現了時代特征、社會風貌、民族風情、旅游景觀等特色。這種城市公共藝術在傳承中華民族文化、促進對外文化交流方面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個城市的公共藝術是中華民族文明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地域、各民族理念的藝術形象載體,也是重要的文化藝術交流載體,在各地域文化交流中,是本地域文化的象征。公共藝術對傳承、保護、利用、發展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物質文化遺產,開展國內外文化藝術交流,繁榮社會主義文化產業,滿足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不同層次的文化需求有重要作用。
4 結語
地域文化是一個地區和城市經過多年發展所形成的、明顯不同于其他地域的、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傳承和表現。甘肅雖地處我國西北,卻有著非常豐富的人文景觀和地域民族資源,這些都與其地域文化密切相關。現代城市公共藝術與本地的地域文化相輔相成、共融發展,這對一個城市的文化表達和人文精神至關重要,也深刻地影響著人民大眾對一個城市歷史文化內涵的認識,同時也促進了城市公共藝術的地域化特色發展。
參考文獻:
[1] 鄧慧君.甘肅近代社會史[M].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2008.
[2] 甘肅省工藝美術協會.第十二屆甘肅省工藝美術(百花獎)獲獎作品集[M].蘭州:甘肅文化出版社,2014.
[3] 李建盛.公共藝術與城市文化[M].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李甜(1982—),女,甘肅隴南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藝術史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