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全域旅游”作為旅游行業的核心概念提出已經兩年有余,作為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區的徐州市賈汪區,依托自身的地域特色,積極響應國家發展全域旅游的政策,大力發展全域旅游新模式,同時也為全國類似資源枯竭城市轉型發展全域旅游提供了可復制、可借鑒的“賈汪模式”。本文就“賈汪模式”作簡單探析,吸取建設中的經驗,以便深入貫徹發展“全域旅游”的發展模式。
關鍵詞:全域旅游;地域特色;賈汪模式
1 全域旅游及賈汪區發展簡介
隨著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人民生活基本達到小康水平,第三產業的比重不斷上升,全域旅游的旅游方式已被社會各界廣泛認可與推廣。發展全域旅游,在“互聯網+”“文化+”背景下,延伸“旅游+”多元產業鏈。全域旅游與綠色發展相融合。全域旅游已上升為國家級旅游發展戰略。[1]
徐州歷史悠久,自然人文景觀資源豐富,“五省通衢”的地理交通優勢為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先天條件。素有“徐州后花園”之稱的賈汪區在徐州的旅游業發展中更是起著不可替代的領頭羊作用。在全域旅游背景下,賈汪區基于自身地域特色,率先完成了資源枯竭城市的轉型,整合了現有的大洞山風景區、督公湖風景區等旅游景點,加入了以生態修復為基礎創立的潘安湖濕地公園、茱萸寺等景點,并以此為基礎融入江北民情、農耕文化、文化藝術等地域特色,完善了一系列旅游配套服務設施,形成了以生態保護為目的、以發展為目標構建起“賈汪模式”的全域旅游特色空間格局,有力地推動了賈汪全域旅游的發展。
2 從游客感知角度探析“賈汪模式”建設的得失
作為首批國家資源枯竭城市創新發展轉型的成功案例,賈汪區在全域旅游方面能夠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賈汪模式”有著極強的借鑒意義。科學、全面地展開旅游資源普查和評價工作,全方位掌握縣域旅游資源的分布情況及現狀,有利于充分利用和整合旅游資源,是縣域發展旅游業的關鍵。[2]“賈汪模式”也是在探索的過程中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因此,本文對賈汪區游客及景區周邊居民采取隨機抽樣問卷調查的方式,并對得到的數據以游客身份進行實地考察并回訪,從游客感知的角度出發,用SWOT分析法了解“賈汪模式”中建設的地域特色與不足。
使用調查問卷與實地調查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整體探究“賈汪模式”對游客及居民的影響。居民主要從全域旅游對其生活的影響方面展開,游客主要從旅游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的感知方面展開。
2.1 游客對徐州賈汪區全域旅游發展的滿意度
問卷采用分值1~5逐級遞增的五級評定尺度法,調查游客及居民滿意度,輔以開放式問項,進行問卷設計。問卷共發放200份,主要在各個景區內對游客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同時隨機抽取了一些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共回收問卷197份,剔除無效問卷,總計回收有效問卷193份。統計數據見表1。
通過對調查數據的整理,能夠確定回訪及實地調查的方向和大致范圍。問卷調查發現,被調查者對全域旅游概念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也有不少完全了解和基本了解的。在全域旅游建設的各個方面,被調查者最滿意的是周邊餐飲,最不滿意的是交通。總體被調查者對于賈汪區的全域旅游發展持基本滿意的態度。因此,需要再一次回訪和實地調查出現這些現象的原因。
2.2 “賈汪模式”的SWOT分析法
通過對游客及居民進行問卷調查及數據處理后,針對出現的問題對熱心的被調查者進行回訪和實地調查,將得到的數據采用SWOT分析列舉,探析基于地域特色的“賈汪模式”的發展戰略。
(1)優勢(strengths)分析。首先,賈汪區景點質量高,景點之間連接度高,處于交通樞紐,且全域旅游宣傳得力,標語“全域旅游,賈汪真旺”深入人心,蘇南、蘇中的文教娛樂支出高于居住消費支出,消費結構逐漸升級,而蘇北滿足生活消費的居住消費支出比重仍然較大,消費結構有待優化。[3]本省及其輻射范圍內的旅游消費潛力巨大。其次,賈汪模式下賈汪區的全域旅游使得旅游業與各產業之間相互配合,形成了一系列如茱萸寺景區聯合醫療形成的“旅游+康養”、大景山景區與體育行業結合的“旅游+運動”等“旅游+”產業,同時也提升了各產業爭相完善賈汪區基礎設施的熱情,加強了行業與行業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最后,賈汪區高度重視建設以“賈汪模式”為中心的全域旅游模式。政府大力整頓景區內餐飲、購物“宰客”現象,給予景區餐飲業、零售業一定的補助減免。鼓勵景區周邊居民發展農家樂、水果采摘,居民參與度高。
(2)劣勢(weaknesses)分析。首先,旅游業從業人員較少,且素質參差不齊。例如,景區在旅游高峰期管理人員不能及時有效地預估景區的環境承載能力,景區工作人員較少且不能進行有效的疏導,導致高峰期交通堵塞嚴重,景區人滿為患,嚴重影響游客的旅游體驗。其次,“賈汪模式”旅游產品結構單一,與高等商務游、高端會展服務結合較少,淡旺季旅游人數差距過大。最后,賈汪區因采煤歷史遺留問題對生態造成了一定的破壞,生態環境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
(3)機會(opportunities)分析。首先,國家大力支持,宏觀政策利好。國家大力扶持第三產業的發展,同時賈汪區也是首批劃定的全域旅游示范區,有一定的發展全域旅游的政策優勢。其次,大數據及智慧化管理的普及,對“賈汪模式”的管理升級起著極強的增益作用。最后,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空閑時間增多,為“賈汪模式”主導的全域旅游模式提供了豐富的客源。
(4)威脅(threats)分析。全國甚至省內都存在較多全域旅游試點城市,這些城市不可避免地存在同質化競爭現象,雖然“賈汪模式”有地域特色,但仍存在一定的競爭。
3 “賈汪模式”的改進與發展展望
改善旅游產品結構,使其面向各層次人群。既要打造適合家庭出游的旅游線路,也要兼顧會議旅游、節事旅游線路,使“賈汪模式”在游客彈性方面更游刃有余,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旅游淡旺季帶來的游客人數差距過大、基礎設施供應不足的問題。
培養并能夠留住旅游業人才,提升旅游從業人員的綜合素質。“賈汪模式”的建設不僅需要優秀的決策者不斷創新和完善,也需要管理者進行有效的規范管理,更需要施行者密切配合、有效實施。
與時俱進,嘗試智慧化景區管理和采用大數據分析方法管理景區。采用現代化的手段管理景區能夠有效地解決景區管理上存在的諸多問題,如彌補景區人手不足的問題、方便旅游者游覽等;還能進行高效的數據采集、分析和處理,更有針對性地改進“賈汪模式”。同時,政府或是企業在宣傳方面可以很大程度上依賴智能設備,依賴網絡進行智慧城市建設的宣傳。[4]
努力修復并發展當地生態環境,完善“賈汪模式”下的生態治理,實現生態游的目標。“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修復發展生態,并以此為特色,不僅能緩解資源枯竭城市的尷尬狀態,又能對旅游業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因此,賈汪區要堅持綠色協調發展,推進生態經濟體系建設,實現區內縣域經濟發展一體化。因此,賈汪區要堅持綠色協調發展,推進生態經濟體系建設,實現區內縣域經濟發展一體化。[5]
參考文獻:
[1] 吳延生.開放思維建構新模式? 開拓空間融合大旅游——“全域旅游”戰略下淮安旅游產業發展的現實條件與價值分析[J].大眾文藝,2019(17):273-274.
[2] 徐仕強,楊建,劉雨婧.西部民族地區縣域旅游資源特征及空間分布格局——以江口縣為例[J].經濟地理,2019(08):226-232+242.
[3] 張榮,張敏新.基于ELES模型的蘇北農村居民消費結構分析[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7(03):41-45+51.
[4] 馬婭,自強,許敬茹.昆明市智慧城市發展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電子商務,2019(05):26-28.
[5] 曹宇星.江淮生態經濟區縣域經濟發展思路探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8(34):162-164.
作者簡介:趙旭(1999—),男,江蘇徐州人,南京林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旅游管理系本科生。